工業經濟發展論文
縱觀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史,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是由農業文明進化到工業文明,由農村文明進化到城市文明,進而實現現代化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業經濟發展論文,供大家參考。
工業經濟發展論文范文一:論工業經濟的發展路徑
明確指導思想、確立工業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
在指導思想上:加快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著力推進工業經濟總量增長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發展支柱產業為重點,著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戰略調整,深入改革,擴大開放,著力提升園區發展水平和帶動能力,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思路,著力構建集約型、節約型、生態型發展模式,全面開創該縣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局面。在發展的基本原則上:堅持可持續發展。突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大力推進工業發展的同時,統籌兼顧能源消耗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保持工業快速增長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明晰發展定位
發展定位是否明晰、準確,關系到空間布局、產業分布、關系到發展功能能否發揮、集群優勢能否互補、牽涉到對基礎設施配套的應求,對工業發展十分重要。因而本文結合實際提出:壯大十大經濟板塊,實施四大戰略,培育四大支柱產業體系,提升六大發展水平的發展定位。
1壯大十大經濟板塊:發展縣產業集聚區、三環工業園區、許河、南彰、孟寨板材基地、固陽民族樂器工業基地、固陽、閆樓、紅廟板材工業基地、黃河創業園。
2實施四大戰略:(1)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加快提升工業整體水平,著力推進優勢資源和產業的深度開發,將資源和產業優勢轉換為競爭優勢。(2)實施開放引資戰略,以面向市場為重點,加快對內對外開放步伐。(3)實施科教、人才興縣戰略,推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提高經濟科技含量。(4)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資源節約綜合利用與生態環境建設,加快人與自然和諧。
3培育四大支柱產業體系:圍繞工業強縣的總體構想,重點培育木制品、吊裝機械、民族樂器、紡織服裝四大支柱產業。2.4提升六大發展水平:(1)全面提升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2)科技創新水平;(3)對外開放水平;(4)信息化水平;(5)產業整體效益水平;(6)可持續發展水平。
謀劃重點產業規劃
1壯大優勢產業:(1)木制品加工業。利用該縣泡桐,以該縣三環華蘭實業集團為龍頭,以高檔家具、棺木為產品主線,以該縣三環工業園區、固陽民族樂器工業園區、閆樓工業園區、南彰工業園區為產品加工基地,在該縣遍地開花,迅速帶動該縣桐木加工企業發展壯大,加速該縣桐木加工傳統化生產加工向高、精、尖產品方向發展。(2)吊裝機械。該縣縣吊裝機械生產,應充分利用專利技術,在該縣建立吊裝機械生產基地,通過與國內大企業聯合提升該縣吊裝機械生產技術水平,建成河南省重點產業集群,把吊裝機械加工業發展為該縣工業的主導產業。(3)紡織服裝業。應充分利用該縣棉花優勢,大力發展紡織業,把該縣的棉花資源優勢變為產品優勢,成為該縣主導產業之一。(4)民族樂器業。民族樂器應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建立標準化工廠及車間,積極提升外部形象,進一步開發新產品,爭創國家馳名商標和名優產品。
2發展其它產業。(1)化工業。應利用肥源化工創業的有利時機,在合成氨上,錳鹽的產品優勢,在產業技術優勢,設備優勢上做文章。(2)農副產品加工業。由于該縣是農業大縣,搞好小麥、花生深加工,形成名牌產品具有一定優勢,把農產品加工鏈條延長,真正把農產品的原料優勢變為產品優勢,變為產業優勢。(3)內蛋奶業。該縣也是養殖大縣,生豬、牛、羊加工,該縣有一定優勢,利用企業優勢,利用養殖加工基地連農戶,產銷一條龍,公司加農戶的多種形式,大力發展豬肉、牛肉、羊肉、加工項目、創出名牌、打出品牌。
梳清具體的工作措施
1應在拓寬發展領域上實現新突破。應進一步拓寬工業經濟的發展領域,凡法律未明確禁入的一切行業和領域,工業經濟均可進入,應在鞏固發展四大支柱產業、高新技術項目、企業技術改造方面實行稅收優惠政策,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全面參與工業經濟建設。一是鼓勵各種形式的創業。應進一步放寬政策,改善措施,最大限度地釋放全民創業激情,支持各種形式創業。堅持走規模擴張的路子。應依托四大支柱產業,在大力發展木制品加工業,同時,積極發展吊裝機械、民族樂器、建筑材料、棉花加工產業集群。集中精力培育發展棉紡、面粉產品加工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業,為各類工業項目落戶該縣提供良好的承接平臺。
2應在塊狀經濟發展上實現新突破。依托該縣區位和資源優勢,以培育木材產業化加工專業村為重點,積極創辦其它類型的加工專業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數村一業的塊狀經濟格局。
3應在提高質量效益上實現新突破。應著眼于工業經濟的優化升級,著眼于規范管理,著眼于規模發展,大做提質增效文章。一是應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核心,進一步規范企業運行機制,真正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二是應以加強管理為重點,進一步煥發工業企業內在活力。應繼續堅持成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以質取勝、爭創品牌”為目標,切實抓好企業內部管理,向管理應市場、應效益。三是應加強財務管理,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賬冊憑證,開展會計培訓,統一資金管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四是應建立健全質量保證制度、質量管理制度、質量執法制度等。五是應以科技創新為根本,進一步提升企業實力。應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工業企業應把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作為五年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應舍得花錢研制、開發、引進高新技術和先進設備,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有條件的應建立科研機構和技術開發中心,為科技人員施展才華提供用武之地。
4應在擴大對外開放上實現新突破。一是發展工業項目,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為發展縣域經濟提供有力支撐,爭大項目、辦大事情。二是應開展橫向聯合,擴大技術交流與經濟合作。應在該縣營造“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氛圍,“走出去”宣傳該縣、推介該縣,“請進來”開發該縣、建設該縣。應大膽走出去,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技術實力雄厚的企業“結對子”,開展技術合作與交流,加快科技的應用推廣和科技成果的轉化步伐。
5應在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和骨干企業上實現新突破。一是擴大企業規模。通過鼓勵企業增加注冊資本、吸收外來投資、實施資本運作、相互參股聯合等途徑,增加可用資金,擴大企業資本規模;通過開發新型產品、加大技改投入、產業前延后伸等途徑,提高生產能力,擴大企業生產規模;通過組建區域營銷公司、實施銷售代理、加盟連鎖經營、打開外銷渠道等途徑,開拓產品市場,擴大企業銷售規模。二是培育支柱產業。拉動工業經濟發展,著力培育壯大木制品加工、吊裝機械、民族樂器、紡織服裝四大產業,結合產業特點,拉長產品加工鏈條,提高產附加值,推動產業升級。三是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對工業經濟發展分類指導和服務。發揮該縣目前已成立的木制品加工、民族樂器、紡織服裝、吊裝機械四個行業協會的作用,逐步建立食品、藥品、化工等行業協會及分人,利用行業協會幫助政府制定實施行業發展規劃,提出本行業需應解決的問題和意見。
工業經濟發展論文范文二:探討皖西北縣域工業經濟的發展途徑
皖西北各縣市工業經濟的發展相對于發達地區來說非常緩慢,雖然存在著不少的客觀因素,但主觀上的思想認識問題是影響該地區經濟發展的癥結所在。由于筆者從事經濟教學研究工作,在和一些企業交往中發現,該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不僅僅是表現在經濟數字方面上的、基礎設施上的、收入差別上的,更深入一層來講是觀念上的,觀念變了一切都會變了。目前在該地區一些人的不正確思想仍然非常嚴重。在外部環境方面,由于長期得不到國家的重點扶持,縣域經濟的發展環境受硬環境的制約更為突出。以全國的人口貧困大縣臨泉縣為例,既無鐵路,又無高速公路,水運也不太暢通。受硬環境約束,開發同樣的資源,該縣的成本比別縣市要高;銷售同樣的產品,該縣的代價比別縣要大;外商外資在利潤驅使下難進來,企業產品在環境制約下難出去,經濟外向度較低。
雖然產業結構方面,近年來發生了較大變化,但與發達地區相比,與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態勢相比差距甚大。與東部工業經濟發達的地區相比,該地區企業人才隊伍建設還有較大差距,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少數企業人才意識還不夠強;傳統單一型人才多,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少;隊伍建設機制落后,人才市場化配置程度不高;企業人才隊伍結構不夠優化,企業家人才隊伍老化且后備力量不足的問題較為突出,特別是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匱乏問題亟待解決。
土地征用難、土地后續管理難是當前制約該地區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想進來的企業沒土地,已經用地的企業沒效益,這種“兩難”處境普遍存在;在企業融資問題上,由于缺乏很好的融資渠道,加之銀行貸款手續過于繁瑣,更增加了企業的貸款困難,縣域工業企業現在能貸到現款的寥寥無幾。
黨的報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強調了“兩個毫不動搖”,其中第二個毫不動搖是:鼓勵、支持、引導非公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于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因此,應搶抓機遇,謀求新發展,把創新作為靈魂,堅持與時俱進。
(一)推進觀念創新,在解放思想上尋求突破
認真學習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首先樹立新的發展觀。牢固樹立縣域經濟以民營為主,走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一體的發展道路的新理念;其次樹立新的辯證觀。任何問題都是即統一又對立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不是一成不變的。目前該地區盡管發展障礙重重,但從辯證的觀點來看,這種障礙其實就是發展的動力,因此要正確引導,牢牢抓住難得的歷史性機遇,奮力爬坡、勇于進取。
(二)創造優質環境,打造一流服務
環境就是品牌,環境也是影響力,也是生產力,更是核心競爭力。一流的發展環境,就能留住一流的企業,創造一流的效益。工業經濟的發展,歸根結底,還是取決于環境。因此應著力抓好與客商利益最直接的服務環境。縣、市領導要掛鉤聯系總投資在一億元以上的規模企業,招商引資單位要自始至終做好招商服務工作,將客商當作自己的親人,把客商創辦的企業當成自己的實業,對客商提出的困難和問題,只要是合理合法的,都要努力地解決好,不做損害客商利益的事,一旦發現有損害客商利益的事情,要及時查處,給客商一個滿意的交待,真正體現出皖西北人民熱情好客的客家風范。
(三)推進結構創新,在培育縣域工業經濟特色上尋求突破
因為皖西北各縣市地理位置、資源狀況、經濟基礎等方面差別不大,縣域經濟從本質上講就是要發展特色經濟,有特色才有影響力、競爭力、生命力。縣域經濟只有走特色之路,才能在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例如界首市重點在發展循環經濟上做文章,做大做強再生金屬和再生塑料兩大行業;潁上縣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加快形成以煤炭生產基地為主的最具特色的新興產業,建成煤電一體化能源輸出基地;臨泉縣根據自身實際,做大做強以化工、紡織、食品釀造、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導的產業,同時做好服裝、新型建材等加工業。
(四)科學合理配置和利用土地資源
強化土地規劃,推行工業土地利用集約化,并通過工業園區使企業在空間上相連接、關聯產業鏈上相配套;建立項目評估制度,防止惡意圈地;建立工業土地進入和退出機制,杜絕工業土地隨意變更,加大閑置土地的處理力度;創新土地征用補償安置辦法,探討“以土地換保障”的補償安置辦法,以保障失地農民的長遠利益。
(五)創新金融機制,為工業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
首先創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金融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民營企業信貸擔保體系,如通過商業銀行和工商部門合作建立小額貸款聯保制度,或由民營企業組成聯合擔保共同體設立民營企業發展資金;其次拓寬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允許信用好、實力強的民營企業發行企業債券進行融資。放低門檻,使更多的民營企業能夠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再次集中力量和智慧打造皖西北銀行業、證券業等金融產業,為該地區工業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當前今后一個時期,皖西北要實現追趕與跨越,關鍵在工業,命脈在工業,希望也寄托在工業,推動工業經濟發展提速、提質、提效。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皖西北縣域工業經濟發展核心動力。總之在中部崛起戰略下,皖西北各縣市要進一步立足發展實際,升華發展理念,完善發展思路,挖掘發展潛力,尋找發展對策,破解發展難題,促進工業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工業經濟發展論文相關文章:
1.中國工業經濟論文
3.經濟發展小論文
5.科技經濟論文
6.關于經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