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服務論文范文
公共衛生服務論文范文
公共衛生工作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與管理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公共衛生服務論文范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公共衛生服務論文范文篇1
淺談公共衛生服務監管
[摘 要]公共衛生服務是一種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效果好、成本低、公眾參與度高的基本服務,但是其社會效益回報的時間周期較長,與普通醫療衛生服務又有著明顯的差別。有效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的一個至關重要環節是對公共衛生服務進行監管。本文以公共衛生服務監管為主題,通過對大量相關文獻資料的分析研究,旨在了解國內外學者對于公共衛生服務監管研究的基本動態和發展趨勢。筆者分析了公共衛生服務監管的相關內容、基本現狀、存在問題、產生問題的原因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為今后的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公共衛生服務;監管;政府;職責
1 國外研究現狀
從所查閱的參考文獻來看,國外針對公共衛生這一塊的論述研究非常豐富。以公共衛生為基本著力點,擴散到政府職責、政府監管、公共服務市場化、均等化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等各方面的研究。
20世紀80年代,公共服務市場化概念開始在西方國家中被提出,美國薩瓦斯在他的《民營化和公私部門伙伴關系》一書里闡述了公共服務市場化的概念內涵、形式、領域,以及市場化的公共服務與政府壟斷相比,所具有的優點。但是,書中并未對這種市場化服務監管作出詳細的論述。國外無論是從效率優先還是公平優先的角度出發,將瑞典、英國及北歐國家的公共服務歸結為“全面公平型”,新加坡等國家為“效率主導型”,同時還有以“最低安全與效率”為導向的德國和美國。2003年,世界銀行也提出了與公共服務相關的分析框架,公共服務問責中包涵三大主體即國家、客戶(公民)及服務的提供者三方。西方在完成了公共服務市場化的改革之后,將目光轉向對公共服務的質量監管與治理上。首先,將“全面質量監督”的理念引入公共服務體系,如日本、美國及英國等經濟發達國家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著力于將質量監管納入政府的公共管理之中。其次是建立責任框架,根據提供公共服務的主體不同,在依據國家嚴格標準和各自責任的前提下,制定契約,明確各自應當承當的責任以及應該履行的義務。再次,公共服務監管還需要公眾的監管,建立公眾參與機制。公共服務本身就是以社會大眾作為自己的服務對象,大眾對服務的好評度是權衡公共部門辦事效率的重要尺度。最后,公共服務的監管還需要對政府的績效進行考核,通過公眾信息的反饋,了解地方服務質量的實際情況以及公共服務監管的有效性,以此為依據,對政府部門進行實際有效的評估和監督。
同時,西方學者對公共服務管理中的政府責任作出了相關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美國格羅弗・斯塔林提出官僚行政體制過于僵化,阻礙了政府與外界的有效溝通,政府要對公眾的需求作出及時有效的反饋,并通過有效措施,滿足他們的需要,從而實現社會公正。德懷特・沃爾多從民主的基本價值理念出發,認為政府的責任是強化社會的公平與民主觀念,大力推行公共行政,政府部門應該是公民的有效代表,表達和反映公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公共利益。公共倫理專家特里・庫珀對公共服務管理中的政府職責也提出職責的組成,包含客觀與主觀責任兩個大的部分,并將其概括為四大方面,關注投入和產出的比重、注重經濟和效益、關注顧客導向以及采取成本收益分析方式。
除此之外,西方學者對于公共衛生以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羅森高度概括了公共衛生的發展歷史和發展脈絡。費爾德斯坦通過對公共衛生政策的分析,得出了公共衛生政策制定和發揮有效作用的相關條件,并以此為依據,號召社會制定嚴格的政策以保障其作用的有效實現。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是在9・11恐怖事件后正式被提出。早期,西方對于危機管理的研究十分豐富,許多學者發表了自己的著作。社會環境的極大改變以及人們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思維模式的轉換,使人們對于危機的關注從傳統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基本領域擴展到醫療衛生、企業管理等各大領域。尤其是全球性的疾病危機如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危機爆發后,引發了人人對于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關注,并從多個領域對公共衛生事件進行了分析,結合危機爆發的周期理論,探討了公共衛生危機發展的各大階段,并尋求有效的應對之策;以具體地區為例,采取調查研究方式探討如何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作監測預警;從政府職責的角度入手,探討在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政府部門如何更好地履職。總之,國外學者對于公共衛生服務的研究在不斷完善。
2 國內研究現狀
較之于國外的研究,筆者發現,國內對于公共衛生服務領域的研究角度非常廣。有基于具體區域進行調查研究的,如學者海東和謝明霏就針對黑龍江省的公共衛生服務狀況作了具體調研,學者李敏以金鄉縣為例了解公共衛生服務的改革;有基于政府在公共服務之中的職責的調查研究;對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市場化的研究;還有對當前不同地區公共衛生服務承包問題的研究,如學者周東華就對公私合營模式進行了探討,王瀛對城市公共衛生服務外包的探討等。以下從幾個角度大致總結當前國內對于公共衛生服務研究的動態。
2.1 公共衛生服務相關概念
從所查閱的文獻來看,學者們對于公共衛生服務的內涵做了多方面的闡述。學者王瀛指出“公共服務是公共產品的一種形式,是一種范圍廣泛、非營利性的服務”。學者吉祥燕從監管角度提出了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即公共衛生危機事件。學者張奎力在《農村公共服務監管體系研究》中提出“公共服務監管是指政府運用公共權力制定和實施規則與標準,以約束獨立運營的公共服務機構,確保公共服務提供的效率和公平”。同時張奎力還提出了監管的雙重標準,糾正市場和政府的失靈,以保證公共服務的公平、效率和質量。學者謝明霏 等以黑龍江省為例提出了公共衛生協同質量監管的概念,即“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為重點,以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為目標,政府衛生、財政部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形成聯合,通過各組織的協調配合,有效監督和管理服務質量。”肖彤提出了公共衛生管理的概念,即在一定的社��歷史環境下,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的主體通過運用現代方式、方法與手段,通過組織、指揮、計劃等手段,實現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機構各項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達到組織既定目標的這樣一個動態過程。孫遜 等人還提出認為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大部分:基本醫療服務、預防保健服務和準公共衛生服務。 2.2 公共衛生質量監管現狀
王瀛以城市公共環境為著力點探討得出,城市所實行的是兩種考核模式,一種是市、區、街三等級的質量評估制度,另一種是市、縣兩級質量評估制度,主要是衛生環境監管部門對街道、業主按照合同內容,對承包者提供服務的質量進行定期的檢查和考核,對不合格者加以嚴格處罰以保證公共衛生服務質量。戚淇運用了一些評價體系,確定指標篩選和修正標準,構建了針對服務質量的評估模型,并以此評估和了解公立醫院的監管水平。學者張安以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為背景,探討了衛生監督與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改革原有的管理方式,創建新的醫療衛生監管體制。海東提出,我國當前的衛生監管主要分為三級,衛生服務項目的監管主體是縣(區)一級政府衛生和財政部門,提供衛生服務主體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主體是衛生行政部門,三大主體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各司其職。同時,《關于做好2013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中強調強化對各類衛生服務項目的日常監管,確保和提高服務質量。學者張恒通過構建一套包含3個指標的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了解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發展進程和達到的效果,并對服務質量和效率進行了科學分析。金鄉縣通過學習外來先進經驗,構建了“五位一體”的公共衛生服務模式。學者張奎力還指出,目前公共衛生服務監管滯后于公共衛生服務的發展,監管職能的缺失導致許多矛盾在公共衛生服務中顯現出來。
2.3 公共衛生服務監管隱藏的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的競爭機制也不斷地被引入公共服務醫療衛生體系當中,為了順應時代的需要,相關部門在不斷建立新的監管體系以及發展完善原有的監管體系。但是,由于監管模式不夠成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公共衛生服務監管體系中存在一些�[藏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在公共服務項目外包中由于部門職能劃分不清,責任監管缺位和錯位導致責任的缺失;監管主體單一,直接影響監管的公平公正性;質量監管程序、標準不統一,造成衛生服務監管混亂;缺乏嚴格的考核機制;同時在政策規定上,服務監管缺乏連續性和持久性。此外,通過對公立醫院服務質量的考核發現,“我國公共衛生服務監管體系不完善、監管能力差,導致監管支持系統保障不到位、監管體系內上下級機構職責不清。”學者張安指明當前醫療衛生領域的突出問題“看病難、看病貴”,其根源在于沒有監督管理體制,沒有作出適當改革和調整。通過對農村公共衛生基本狀況的分析得出,當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監管中存在“政監合一、管辦不分”的現象,政府主管部門集多種角色于一身,監管的規則不健全,同時執行也不到位,公眾缺乏對于公共衛生服務的監管。
2.4 公共衛生服務監管問題原因分析
在文獻研究中,大部分學者對于問題的成因都做了深入透徹的分析。如“經濟人行為”理論認為人都是理性的自立主義者,其所有行為的動機在于自利。同時他們的理性體現在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偏好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基于這種觀點,學者們認為公共服務主導者所有的行為均以“自利”為基本前提,作為公共利益代理人,表現了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傾向。此外,市場機制缺陷是一個重要原因,市場經濟環境下,人們追求贏利、效率,缺乏了嚴格的機制約束。公共衛生機構的建設失衡,雖然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公共衛生投入,但從基本發展狀況來看,地區資源投入失衡,農村與城市公共衛生事業資源投入比重出現嚴重的不協調。除此之外,公眾參與監管的意識和力度都不夠,尤其是在我國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地區,公民缺乏對公共事業的監督意識,認為公共衛生服務事業僅僅是政府部門的事,與自身沒有關系。同時,缺乏對公共衛生服務部門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的績效考核也是監管失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2.5 可行性解決措施
提出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深析了當前公共衛生領域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也提出了自己對于解決問題的對策。第一,公共服務項目的承包角度提出要建立公私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及風險共擔機制;改進政府部門的監督與管理手段,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提高群眾的參與意識,提高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監督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強化監管機構的建設,設立獨立于政府部門的檢查機構,嚴格劃分監管機構的職責。第二,發現監管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應社會多元化的發展要求。第三,提高監管程序和規則的透明和可執行性,監督管理規則需經過嚴格的法定程序來制定。第三,加強監管行為的問責,傳統的公共衛生監督部門多集各種權利于一身,對于監管的執行效果也有自我評定,難以進行及時有效的問責。所以,通過外部監督與監管部門內部監督對監管部門的行為作出正確判斷。提升監管人員自身的素質,深化部門工作人員對監管工作內涵、性質、任務等的理解,提高其對監管工作的認識與重視度。優化監管資源的配置,不管是人力、物力、財力還是其他方面,都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資源使用的實效性。
公共衛生服務涉及廣大人民群眾根本的利益,良好的監督是提高公共衛生服務的有效性和質量的重要保證。一方面可及時發現公共衛生事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另一方面,通過監督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部門工作的效率,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根本利益需求。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劍,王妤.分類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J].企業經濟,2009(6).
[2]世界銀行.2004年世界發展報告:讓服務惠及窮人[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3]張奎力.農村公共服務監管體系研究――以醫療衛生服務監管為例[J].開封大學學報,2010(3).
[4]謝明霏,樊立華,譚瀟漪.黑龍江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協同質量監管模式探討[J].醫學與社會,2014(4).
[5]江捍平,羅樂宣,陳淵青,等.深圳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包財政補償與相關政策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0(2).
公共衛生服務論文范文篇2
淺析衛生院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的策略
摘要:目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傳染病防治面臨嚴峻形勢,全社會都認識到了加強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為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衛生服務體系要不斷完善網絡,加強對各類傳染病的防控,積極開展慢性病防治工作,重視健康教育和健康,對出現的疫情衛生院要做出應急反應措施。
關鍵詞: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強調了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的必要性,提出醫改的總體目標是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為我國即將全面展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未來公共衛生、預防保健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體現了黨中央關注民生,關注人民健康的戰略意圖。
1 完善網絡
完善預防保健報病網絡,健全公共衛生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做到常備不懈,兼顧常態長效管理和應急處置的雙重需要,常態時打好基礎,滿足居民日常公共衛生服務需求,應急時有效調度社區各方資源,有效降低公共衛生風險,積極處置本地區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確保本地區不發生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在保障市民群眾基本醫療的基礎上,努力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衛生需求。針對當前居民對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存在一些誤解,醫生和防保人員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加強宣傳教育和信息公開,讓廣大群眾了解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傳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認識這種疾病,從而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社會恐慌。
2 加強對各類傳染病的防控
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提高全社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意識,落實各項防范措施。高度重視傳染病防治工作,認真貫徹《傳染病防治法》,依法履行傳染病防治職責。按照市、縣疾控的有關要求,落實腸道傳染病、艾滋病、結核病、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等重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繼續將管理地區的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低水平。根據國家計劃免疫的有關規定,及時擴增、更新計劃免疫疫苗品種,積極做好包括外來人口在內的計劃免疫工作,鞏固發展計劃免疫成果,推進預防接種門診規范化建設和計劃免疫信息網絡系統建設;加大結核病防治力度,落實國家對肺結核病人特別是外來人群的減免治療相關政策,做好通過傳染病疫情網絡信息追蹤結核病人工作,努力提高病人的發現率和隨訪率;進一步推進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五進”活動,積極推廣100%安全套等干預策略,大力推廣艾滋病預防控制措施,開展高危人群干預;同時要加強霍亂、肝炎、手足口病等重點傳染病預防控制,重點加強外來人口的公共衛生服務,維護本區群眾的健康安全和社會穩定。
3 積極開展慢性病防治工作
隨著疾病譜轉變,預防為主的方針在慢性非傳染病防治中的作用越顯重要,逐步推進重點慢性病規范化管理后,利用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檔案,開展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疾病防治自我管理試點工作。以家庭健康檔案為抓手的綜合防治工作已初見成效,在掌握居民高血壓、糖尿病基本資料的基礎上,開展慢性病預防工作,重點關注60歲以上老年人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開展精神衛生服務,對列入管理的重癥精神病患者進行分級管理、定期隨訪,初步形成防、治、管相結合的衛生服務體系,為這一特殊群體提供了醫療、康復、回歸社會機會。加強防盲治盲工作,實施老年白內障減免治療,基本實現本社區70歲以上老年白內障患者復明脫盲。重視加強婦幼保健工作,完善孕產婦死亡、兒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監測報告制度,實施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行動計劃,提高婦幼保健水平。
4 重視健康教育和健康
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形成多部門合作機制,增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合力。制訂全民健康教育推進工作規劃,開展以社區、企業、學校為重點的健康場所創建活動,通過積極的干預措施和廣泛的宣傳發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行為方式。繼續推進控煙工作,積極創建控煙環境。針對各類重點場所、行業、疾病、人群,加強健康教育信息監測,開展效果和方法評估,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效率。緊緊抓住“服務社區”主題,在社區經常組織開展健康教育大課堂,宣傳普及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預防知識,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區居民的自我健康保健能力,充分發揮醫院健康教育的優勢。
5 衛生院要做好應急反應措施
5.1 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實行重癥和普通病人分開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
5.2 協助疾控機構人員開展標本的采集、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5.3 做好醫院內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污染。
5.4 做好傳染病和中毒病人的報告。對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引起身體傷害的病人,任何醫療機構不得拒絕接診。
5.5 對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發傳染病做好病例分析與總結,積累診斷治療的經驗。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現場救援、病人轉運、后續治療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處置。
5.6 開展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診斷試劑、藥品、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研究,上跨先進的醫療機構,加快病源查尋和病因診斷。
總之,建立以人的健康需求為本,以保障人身心健康為目標的健康保健服務體系,加強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工作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鞏固改革開放成果,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內容之一,發展衛生服務事業是我國現階段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孫昕霙,王培玉.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9,3(3):175-180
[2] 馬進江,薛迪,黃軍安,等.新疆克拉瑪依區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框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0,7(24):10-12
[3] 宋心紅,林海燕,張豐煥,等.綜合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設意度與服務模式探討[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0,3(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