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公共圖書館開展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的思考
時間:
符秋眉1由 分享
論文摘要:本文簡要概述了信息素養的概念和評價標準,指出信息時代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必要性,闡述了公共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優勢和方法策略。
論文關鍵詞:公共圖書館;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教育
一、信息素養的概念與評價標準
(一)信息素養的概念
西方發達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已經開始信息素養的研究,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的界定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細化的過程。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養這一概念:“人們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來解答問題的技術和技能”。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下屬信息素質主席委員會在他們的年度報告中明確了這一概念:“具有信息素養的個體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且能夠有效地檢索、評價、利用信息的能力”,他們同時還提出了“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人的生存能力之一”的重要論斷,把信息素養的意義提升到人的整體素養層面。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學者對信息素養的認識和研究不斷深入,信息素養的概念內涵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綜合各家闡釋,對信息素養的概念基本統一為:認為信息素養是包含信息意識、信息技能、信息倫理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概念。信息意識是指人們捕捉、判斷并及時掌握有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能是指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評價分析所獲信息,開發、利用和傳播信息的能力;信息倫理是指應用信息技術時,能遵循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規范。
(二)信息素養的評價標準
我國在信息素養教育的評估和評價方面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1998年,美國學校圖書館協會和教育交流技術學會為大學生學習制定了一個信息素養標準,用來檢驗和評價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結果。這是目前比較成型和規范的信息素養標準,無論是對高校圖書館還是公共圖書館,都可作為同行研究參考的一個重要標準。標準分為3個部分包含9個方面:
信息素養:1、有能力有效地確定信息;2、有能力批判性地評價信息;3、能準確和創造性地利用信息。
獨立學習:1、能尋求與個人興趣有關的信息;2、能鑒別文獻和對其他信息進行創造性表達;3、在信息查找和知識生產方面占有優勢。
社會責任:1、能認識到信息對民主社會的重要性;2、能實踐關于信息和信息技術的倫理學行為;3、能在集體中積極參與跟蹤和生產信息。
二、公共圖書館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及意義
(一)各類信息資源數量的激增和信息質量的不確定性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成熟,各類信息資源呈爆炸式激增。與此同時,信息質量的不確定性和信息數量的日益膨脹,也對人們認識、運用和評價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要想獲得全面、準確的信息,必須具備獲取、鑒別和運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養已成為人們在信息化社會中生存的必要素質。
(二)和諧社會建設與“信息公平”問題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強調包容、權利均等。在同一信息環境中,具有高信息素養的讀者能從容地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快速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而不具備信息素養的讀者卻因缺乏上網技能和網絡信息搜索技術成為信息的盲者。我國公眾信息素養水平普遍不高,經濟落后地區、低學歷、低收入、大齡等人群在信息利用方面弱勢更為明顯,因此,改善公眾的信息獲取能力,更好地滿足人們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產生的信息需求,改善公眾的社會參與程度和質量,對維護“信息公平”、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論文關鍵詞:公共圖書館;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教育
一、信息素養的概念與評價標準
(一)信息素養的概念
西方發達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已經開始信息素養的研究,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的界定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細化的過程。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養這一概念:“人們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來解答問題的技術和技能”。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下屬信息素質主席委員會在他們的年度報告中明確了這一概念:“具有信息素養的個體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且能夠有效地檢索、評價、利用信息的能力”,他們同時還提出了“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人的生存能力之一”的重要論斷,把信息素養的意義提升到人的整體素養層面。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學者對信息素養的認識和研究不斷深入,信息素養的概念內涵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綜合各家闡釋,對信息素養的概念基本統一為:認為信息素養是包含信息意識、信息技能、信息倫理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概念。信息意識是指人們捕捉、判斷并及時掌握有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能是指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評價分析所獲信息,開發、利用和傳播信息的能力;信息倫理是指應用信息技術時,能遵循與信息和信息技術相關的符合倫理道德的行為規范。
(二)信息素養的評價標準
我國在信息素養教育的評估和評價方面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1998年,美國學校圖書館協會和教育交流技術學會為大學生學習制定了一個信息素養標準,用來檢驗和評價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結果。這是目前比較成型和規范的信息素養標準,無論是對高校圖書館還是公共圖書館,都可作為同行研究參考的一個重要標準。標準分為3個部分包含9個方面:
信息素養:1、有能力有效地確定信息;2、有能力批判性地評價信息;3、能準確和創造性地利用信息。
獨立學習:1、能尋求與個人興趣有關的信息;2、能鑒別文獻和對其他信息進行創造性表達;3、在信息查找和知識生產方面占有優勢。
社會責任:1、能認識到信息對民主社會的重要性;2、能實踐關于信息和信息技術的倫理學行為;3、能在集體中積極參與跟蹤和生產信息。
二、公共圖書館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及意義
(一)各類信息資源數量的激增和信息質量的不確定性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成熟,各類信息資源呈爆炸式激增。與此同時,信息質量的不確定性和信息數量的日益膨脹,也對人們認識、運用和評價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要想獲得全面、準確的信息,必須具備獲取、鑒別和運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養已成為人們在信息化社會中生存的必要素質。
(二)和諧社會建設與“信息公平”問題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強調包容、權利均等。在同一信息環境中,具有高信息素養的讀者能從容地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快速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而不具備信息素養的讀者卻因缺乏上網技能和網絡信息搜索技術成為信息的盲者。我國公眾信息素養水平普遍不高,經濟落后地區、低學歷、低收入、大齡等人群在信息利用方面弱勢更為明顯,因此,改善公眾的信息獲取能力,更好地滿足人們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產生的信息需求,改善公眾的社會參與程度和質量,對維護“信息公平”、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