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炮戰進行了多長時間
金門炮戰,又稱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于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的金門炮戰進行了多長時間。
金門炮戰進行的時間介紹
歷史上有一場戰爭稱之為金門炮戰,在臺灣被稱之為八二三炮戰,又被稱為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金門炮戰進行了多長時間,有記載說戰場起始于1958年的8月23日,一直持續到10月5日,雙方交戰的地點是金門以及周邊地帶的一場戰爭,前前后后總共持續了也就42天,戰爭持續時間不算太長,卻有著非凡的意義。
金門炮戰是發生在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主要的戰術行動就是隔海炮擊作戰,所以被稱為炮戰。為什么國共雙方開始了交戰,現在有多種說法,有的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動這次戰爭進行猛烈的炮擊是為了奪取金門,也有的說和奪取金門沒關系主要是為了防止臺灣獨立。
金門炮戰進行了多長時間也是根據當時的戰況而變化的,最先發動進攻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然后國民黨軍隊立馬開始了反擊。炮戰初期,解放軍是想著速戰速決來著,開始著重打擊島上的軍事目標,又重點封鎖了幾條重要的海運線,達到圍困金門的目的。此時的國民黨抵御能力是很差的,但是也是一直死拖著,直到10月初解放軍轉換了戰術,放棄了對金門的封鎖,換成了單打雙不打,才真正擊敗了國民黨。
這場戰爭也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重要一戰,更是國共雙方三軍到現在為止最后一次的大較量,此后雙方的沖突僅限于海上并慢慢停止了。
金門炮戰過程
戰爭開始之前,大陸解放軍對金門炮戰做了充分的準備,兵力和武器更是進行了周密的布置,甚至連民兵都動用了,離臺灣最近的海岸城市都布置了多個炮群,準備參與此次戰役的包括海、陸、空軍隊,早在戰爭很久之前,大陸方面就已經在準備此次戰役,空軍早已入住福建,海軍也在秘密備戰。而臺灣方面,蔣介石也親自到金門鼓舞士氣。
戰爭于8月23日爆發,中國大陸解放軍向金門島大規模發射炮彈,金門處于劣勢,傷亡慘重,解放軍為了節省資源并可以獲得勝利,將主力集中在幾個關鍵的地點,并想通過阻斷金門補給來源使之戰敗。美軍的武器和戰艦供應是國軍的強力后盾,解放軍多次擊中給國軍提供補給的船只,鼓舞了我軍士氣。
在金門炮戰過程中,料羅灣海戰我軍的失誤加上國民黨的強力還擊迫使戰爭暫時停止,之后美軍為金門島提供海戰裝備,中美外交上中國提出了有關我國海域主權的問題,無法得到外援的金門島物資緊缺,但是兩岸的戰斗仍然在進行,這期間也首次發生了解放軍戰機被擊落的事件。
大陸提出若是蔣介石愿意放棄大、小金門而撤離,我軍將不會追擊并停止戰爭,可是這一建議沒有被接受,戰斗依然在繼續,直到中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長達21年的金門炮戰終于宣告結束。金門炮戰過程中,兩岸雙方曾多次協商,解放軍也曾主動停戰,希望和平解決問題,但是都沒有達到期望的目標,大大小小的戰役發生過無數次,雙方損失慘重。
金門炮戰怎么結束的
金門炮戰持續了二十一年,這么長久的戰爭為什么會結束,金門炮戰怎么結束的?
長久的戰爭給兩岸的軍隊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之前的勝利讓解放軍有了輕敵心理,準備沒有非常充分。雖然最初的小戰役中解放軍占有優勢,是主動方,但是慢慢地臺灣國民黨一方由劣勢轉為優勢,解放軍損失慘重,派出的炮兵團還出現了全軍覆沒的情況,美國的介入讓還處于重建的大陸資源不足以支撐戰役,炮擊的強度也在減弱,留給了對方喘息的機會,國軍的實力逐漸恢復,甚至在后期戰役中采取單日開炮,而雙日休戰的戰略。
在這場戰爭中,解放軍除了想要收復金門之外,更多的是向美國表明我國的政治立場,達到了這個目的,使得后期戰役的松懈也是金門戰役結束的原因之一。
金門炮戰怎么結束的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還要歸結中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此時中國與蘇聯的外交關系破裂,而美蘇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兩個國家,都想爭做霸主,處于劣勢的美國開始考慮與正在強大的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想要與中國建交,面臨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臺灣問題,美國不可以再支持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要承認中國政府是唯一的。
為了表示建交的誠意,美國撤出巡臺艦隊,并勸蔣介石接受中共的提議返還金門島,美國會協助國軍安全撤離,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蔣介石不得不同意停止金門炮戰,這場持久戰畫上了句號。
猜你感興趣:
3.蔣介石的簡介
金門炮戰進行了多長時間





上一篇:青滄戰役的經過是怎樣的
下一篇:昆陽之戰勝利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