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立冬準確是幾月幾日
2023立冬準確是幾月幾日(最新)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2023立冬準確是幾月幾日(最新),歡迎大家來閱讀。
2023立冬準確是幾月幾日
2023年立冬開始時間:11月8日00:35:23
2023年立冬結束時間:11月22日22:02:29
2023年立冬農歷時間:九月廿五
2023年立冬星期時間:星期三
立冬三候解析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人大水為蜃。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與冰的結合。冬寒水結是為伏陰。孟冬始冰,仲冬冰壯,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凍
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凍,冰壯曰凍,地冬為凝結。“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再五日,雉入大水為蜃與“雀入大水為蛤”相對應,蜃是大蛤。古人認為“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立冬簡介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斗柄指向西北,太陽黃經達225°,于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意味著風雨、干濕、光照、氣溫等,處于轉折點上,開始從秋季向冬季氣候過渡。“秋收冬藏”,萬物在冬季閉藏,冬季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立冬,是民間“四時八節”之一,在古代我國一些方會在立冬舉行祭祀、飲宴等活動,作為重要的節日來慶賀。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冬天季節,陽退陰生,生氣閉蓄,萬物開始收藏。傳統是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秋季少雨干燥氣候漸過去,開始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過渡。立冬后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由于地表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孟冬)時期氣溫雖逐漸下降,但還不是很冷;隨著時間推移,強冷空氣南下頻繁,并越過南嶺,天氣越來越冷。在北方地區,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立冬有什么講究
1、想御寒,要先進補
天冷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增加肌體的御寒能力,同時也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所以,立冬后要適當進補對御寒很有好處。
2、寒傷腎,注意養腎
冬天天氣寒冷,寒與腎相應,最易傷害腎的陽氣。這對身體造成了兩個傷害,一是容易發生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疾病;另外,腎陽氣虛又傷及腎陰,腎陰不足,則咽干口燥,頭暈耳鳴疾病也隨之而生。所以說冬天對腎的保養十分重要。
3、睡懶覺,利陽氣生發
俗語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立冬過后,早睡晚起更有利于養生,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早晨最好等太陽升起后再起床,保證充足睡眠,有利于人體陽氣的生發,使頭腦更清醒、靈敏,早睡晚起更適合老年人。
4、多運動,強身健體
運動時應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但不要穿著過厚,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為宜。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劇烈運動;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哮喘等患者,應選日照充足的時間段外出鍛煉,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誘發舊疾。
立冬節氣如何注意養生
1、多“點”水
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于2000~3000毫升。
2、出“點”汗
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于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3、防“點”病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