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的由來是什么
大雪節氣是一年中第21個節氣,亦是冬季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關于“大雪節氣的由來是什么”的相關內容,方便大家學習了解,希望對您有幫助!內容僅供參考
大
雪節氣的由來是什么大雪節氣是相對小雪節氣來說的,小雪節氣并不是說到了這個節氣就會下小雪,同樣大雪節氣也是如此,據古籍《三禮義宗》記載:“大雪為節者,行于小雪為大雪。時雪轉甚,故以大雪名節。”這句話的大意是到了大雪這節氣,雪往往會下的比較大,下雪的概率也會增加,降雪的范圍也會更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有這樣的記載:“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節氣的由來和含義
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圍也廣,故名大雪。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這里十一月是指農歷),這是古人對大雪的解釋。大雪節氣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來,此時中國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北方則呈現萬里雪飄的迷人景觀。
大雪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大雪節氣表示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意味著氣溫逐漸下降,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也逐漸增多。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每年陽歷的12月7日或8日,太陽黃經達255度,此時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大雪”。大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北方的大部分地區的河流會進入冰凍。
大雪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大雪節氣的民間習俗
大雪時節,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長,因而有農諺“大雪小雪、煮飯不息”等說法,用以形容白晝短到了農婦們幾乎要連著做三頓飯的程度。俗話說“大雪紛紛是旱年,造塘修倉莫等閑”。此時人們還要加緊冬日興修水道、積肥造肥、修倉、糧食入倉等事務。婦女們則三五成群,扎堆做針線活。手藝之家將主要精力用在手藝上,如印年畫、磨豆腐、編筐、編簍等賺錢補貼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