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的民間傳統習俗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代表了一年當中最冷的一段時間的氣候,并且也意味著降水量的增多,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大雪節氣的民間傳統習俗。歡迎大家來閱讀。
大雪節氣的民間傳統習俗
1、養生進補
在大雪節氣的時候需要注意養生和進補,正如俗語所說“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大雪節氣的時候溫度是很低的,這個時候不適合長期外出,所以,我們可以呆在家中做一些養生的事情,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免疫力,還可以促進我們的新陳代謝,另外,通過食補還可以幫助我們驅寒補腎、養氣補虛,平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對自己有好處的食物,平常還可以吃山藥、枸杞等,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一定是有好處的。
2、兌糖兒
在大雪節氣的時候還有兌糖兒的活動,在民謠中有這樣一句話:“糖兒客,慢慢擔,小息兒跟著一大班。”一般這樣的活動在溫州會出現的比較多,一般到了大雪節氣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會出現走街串巷的小商販,這一類人也被代價叫做“糖兒客”。
3、喝紅薯粥
大雪節氣怎么能不和紅薯粥呢,魯北民間有這樣一個說法:“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天冷了就不串門了,每天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
大雪節氣有什么美食?
一、雪菜煮湯
大雪節氣前后,新鮮雪菜逐漸上市。食療專家介紹,雪菜又叫雪里蕻,屬于性溫,味甘辛的蔬菜。雪菜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有助于增加大腦中氧含量,起到醒腦提神的作用
二、紅薯粥
大雪以后氣溫逐漸變冷,人們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紛紛穿上冬裝,防止受凍,出現凍瘡。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紅薯粥香甜可口,有健脾養胃,還是一種很好的減肥食品。
三、自制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語,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腌制“咸貨”。“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氣天氣寒冷,在不易保鮮的古代,人們發現此時腌制肉類食品不易變質,于是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就忙著腌制咸肉,以迎接新年。受此習俗影響,大雪節氣前后,肉類食品價格常會有小幅上漲。
大雪節氣的寓意和象征
“大雪”是反映氣候特征的一個節氣,大雪節氣的特點是氣溫顯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大雪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冬季,最低溫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此時,黃河流域一帶已漸有積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則大雪紛飛了。實際上,黃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區全年雪最大、大雪最多的節氣,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因為那時氣溫更低、大氣中水汽更少),而是在2月下旬的雨水節氣。
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見,大雪節氣是表示這一時期,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大雪節氣受冷空氣影響,常出現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積雪。俗話說:“瑞雪兆豐年”,積雪覆蓋大地,能凍死害蟲,為越冬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
大雪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大雪”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也有個別年份的6日或8日)。太陽黃經達25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圍也廣,故名大雪。
大雪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個別年份的6日或8日),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東北、華北地區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幾毫米,西北地區則不到1毫米;大雪,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類時,一般降雪量5.0-10毫米。
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見,大雪節氣是表示這一時期,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大雪節氣一定會下雪嗎?
不一定。節氣意義上的“大雪”與天氣預報中描述降雪量的“大雪”無必然聯系。大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因為“雪”是水汽遇冷的產物,代表寒冷與降水。
“大雪”名稱是個比喻,反映的是這個節氣期間氣候變化,寒流活躍氣溫下降、降水增多。而天氣預報中的“大雪”是指降雪強度較大的雪。氣象學上規定:下雪時能見度很差,水平能見距離小于500米,地面積雪深度等于或大于5厘米,或24小時內降雪量達5.0~9.9毫米之間的降雪稱為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