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宵節放不放假
2021年的元宵節即將來臨,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元宵節是不是法定假期,想必大家都想知道元宵節放不放假吧,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元宵節放不放假_2021年元宵節放假,歡迎大家閱讀。
2021年元宵節放不放假
一、2021元宵節放假嗎?是法定節假日么?
2021年元宵節是2月26日(星期五),這天屬于工作日,而且元宵節并不屬于法定節假日,因此這天是不會放假。國家規定的法定節假日有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國慶節以及中秋節,2019年8月2日,人社部發布《我國法定年節假日等休假相關標準》明確,現行法定年節假日標準為11天。
二、為什么沒有將元宵節列入法定節假日呢?
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因為不是國家法定假日,大部分人連元宵節的來歷都不甚清楚,就更談不上去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了。因此有人大代表多次建議將元宵節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
據相關人士介紹,考慮到目前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不宜再增加,而元宵節距離春節較近,因此次暫不將元宵節增設為法定假日。當然,元宵節是否最終被確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還需有關部門的研究和論定,畢竟設定節假日并不是小事,一時之間也不能決定,要考慮到方方面面。
元宵節由來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 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春節之末,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亦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是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這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記》:“每歲元夕,于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所以人們對此加以慶祝,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或者“燈節”。
正月十五叫上元節,也稱為元宵節,有著悠久的歷史。上元節的內容十分豐富,人們在晚上可以“鬧花燈”,即張燈、觀燈、打燈虎,還可以放花炮焰火。上元節的應節食品是元宵,香甜味美,深受大家的青睞。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
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后,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后,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另有一說是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2021年元宵節放不放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