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立法法第八條
立法法的制定過程內容也是存在著釋義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2017年立法法第八條,希望大家喜歡!
2017年立法法第八條
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對非國有財產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九)訴訟和仲裁制度;
(十)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釋義】本條是關于全國人大及其會專屬立法權的規定。
在立法權限的劃分方面,最主要的是要明確哪些事項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也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專屬立法權。明確這個問題,有利于解決與國務院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權限的劃分問題。
一、專屬立法權的含義
專屬立法權,是指一定范圍內規范社會關系的事項,只能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制定法律規范的權力。對屬于特定國家機關專屬立法權限的事項,其他任何機關非經授權,不得進行立法;如果其他機關未經授權又認為必須立法,也只能向專屬立法權機關提出立法的動議,而不得自行立法。
在立法法的制定過程中,對確定什么樣的專屬立法權,曾經有過不同意見。一種意見主張,只確定全國人大及其會的專屬立法權。另一種意見主張,確定中央專屬立法權。中央專屬立法權主要由全國人大及其會行使,凡屬于中央專屬立法權的事項,主要由全國人大及其會制定法律,但也應當允許作為中央人民政府的國務院在一定范圍內行使中央專屬立法權。經過反復研究,多數主張只確定全國人大及其會的專屬立法權。為什么?第一,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人大及其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國務院是行政機關,規定中央專屬立法權由全國人大及其會和國務院共同行使,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相吻合。第二,如何確定中央專屬立法權的范圍,難度比較大。范圍過寬,影響地方立法作用的發揮,如果中央對專屬立法事項不能及時立法,勢必影響法制建設的發展。范圍過窄,就很難再區分全國人大及其會與國務院之間的立法權限。
二、劃分全國人大及其會專屬立法權限的必要性
全國人大及其會作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享有非常廣泛的立法權限,凡應當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全國人大及其會都有權立法。因此,對全國人大及其會的立法權限作出一一列舉沒有必要,也是困難的。但從我國的立法體制考慮,對全國人大及其會的專屬立法權限盡可能作出具體列舉又是必要的,具體理由是:
第一,為了保證國家政權始終掌握在人民手中,使立法真正體現人民自己的意志和利益,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國內市場的統一,一些重要的立法權必須由全國人大及其會直接行使,中央行政機關和地方國家機關非經專門授權不能行使。
第二,在中央,對全國人大及其會與國務院的立法權限作出劃分,有利于國務院更好地通過制定行政法規行使行政管理職權。從我國近幾年的立法實踐來看,在劃分法律和行政法規調整的界線方面已確立了一些標準,取得了一些經驗。比如,刑事、民事、國家機構方面的事項由法律規定,行政機關內部需全國統一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可以由行政法規規定;基本的行政管理體制和制度方面的事項由法律規定,行政管理體制和制度中某一方面的具體事項以及操作運轉方面的事項可以由行政法規規定;基本的經濟制度和管理體制方面的事項由法律規定,經濟體制中的操作運轉事項以及經濟、技術標準可以由行政法規規定。在立法法中,將這些標準和經驗進一步明確化、具體化是必要和可行的。
第三,在地方,對全國人大及其會的專屬立法權作出劃分,有利于各地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的前提下,從本地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出發,調動立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快地方法制建設的步伐,從而更好地依法管理好地方事務。多年來,各地在地方立法中已積累了不少經驗,各方面對如何進一步劃分中央與地方的立法權限也達成基本共識,將這些經驗和共識在立法法中體現出來是必要的和有條件的。
第四,明確劃分中央立法機關的專屬立法權限也是絕大多數國家的實際做法。比如,在中央與地方立法權限的劃分上,美國、德國、意大利、瑞士、巴基斯坦、奧地利、印度、馬來西亞等國的憲法,都對中央的立法權限作了專門規定。美國憲法明確規定了由國會立法的近20項專屬權力,德國基本法則列舉了11項由聯邦立法的專屬權力。在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立法權限劃分上,有的國家的憲法都明確規定議會立法和行政立法的范圍。如法國憲法劃分法律事項和法令事項,規定法律事項的立法權屬于議會,法令事項的立法權屬于政府,并將15項應當制定法律的事項列舉出來。國外的經驗可以借鑒。
三、確定專屬立法權限的原則
確定全國人大及其會的專屬立法權限遵循的原則:
(一)憲法原則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制定立法法,劃分全國人大及其會的專屬立法權限也必須以憲法為依據。憲法對全國人大及其會的專屬立法權限,已經作出一些原則規定。立法法可以根據憲法的規定,對全國人大及其會專屬立法權限作出進一步的規定,使之更加明確化和系統化。但是,這些規定必須嚴格依據憲法,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二)民主原則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全國人大及其會是代表人民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機關,確定全國人大及其會的專屬立法權限必須有利于直接和充分地反映人民的意愿,保護人民的權利。
(三)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原則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幅員遼闊,各民族、地區之間有著長期的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優良傳統。國家的統一反映在立法上,就是法制的統一。立法權限的劃分必須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凡屬涉及國家統一的事項,必須由全國人大及其會統一立法。
(四)有利于建立和維護國內統一市場原則
當前,我國正致力于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國內統一市場,是維護國家統一的需要。市場的統一要求法制的統一。對立法權限的劃分必須有利于建立和維護統一的國內市場,而不能造成市場分割。凡涉及建立和維護統一的國內市場的重要事項,必須由全國人大及其會立法予以規范。
(五)有利于提高效率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上,既要使中央有足夠的權威以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實現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又要能夠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權力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上,既要使涉及國家和社會的重要事項必須由權力機關決定,以保證所作出的決策具有足夠的民主性和權威性,又要使政府在對社會進行管理時有足夠的權限和手段處理問題,能夠對不斷發生的各種緊急情況作出及時有效的反應,以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
四、劃分專屬立法權限的方法
立法法的起草和制定歷時7年多,在這一過程中,如何科學地劃分全國人大及其會與國務院的立法權限,以及中央與地方的立法權限,始終是各方面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此,曾經有三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應當對全國人大和它的會,對國務院及其部門,對地方各級人大及其會和地方政府各自的立法權限進行一一列舉。第二種意見認為,應當維護憲法的規定,不作進一步的明確。第三種意見認為,立法法應當盡量以列舉方式,劃出一塊專門由法律予以規定的專屬立法權限;同時,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規章的權限作出原則規定。經過反復研究,最后采用了第三種意見,即在劃出全國人大及其會專屬立法權限的基礎上,對其他機關的權限作原則性規定。為什么要采取這一劃分方法?
第一,這一劃分方法是由我國現行的政治體制決定的。由于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國務院由全國人大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是它的執行機關。這是劃分法律與行政法規權限范圍的基本指導原則。它決定了在全國人大及其會與國務院之間,不可能劃出一塊只能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而全國人大及其會不能制定法律的立法權限。
第二,這一劃分方法是由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決定的。由于我國是一個單一制國家,不是聯邦制,中央對國家實行統一領導,國家的主要權力由中央集中和統一行使;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為適應各地實際情況,調動地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允許地方在一定范圍內擁有自主決策權,地方的權力是中央賦予的。這是解決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基本指導原則。它決定了我國不存在中央與地方的分權問題,表現在法制上,也就不可能劃出一塊只能由地方規定而中央不能規定的立法權限。
第三,這一劃分方法也是由我國目前法制建設的現狀決定的。20年來,我國的法制建設取得很大成就,各方面在立法實踐中也積累了一定經驗。將已經被證明是科學和可行的權限劃分辦法在立法法中肯定下來,是必要的。但對于如何將各方面的立法權限,特別是將中央行政機關和地方各級權力機關以及政府的立法權限進一步具體化和明確化,是個十分復雜的問題,還有待于在立法實踐中逐步探索和積累經驗。
在立法法的制定過程中,有一種意見認為,立法權限應當由憲法予以規定,由全國人大制定立法法劃分立法權限是違背憲法的。經過反復研究,多數意見認為,立法法是全國人大通過的基本法律,有權根據憲法的規定,對各立法主體的權限范圍作進一步的明確。
立法法第八條摘要
"法律保留"理論經歷了漫長的變遷過程.我國<立法法>有關"法律保留"制度的規定發展了法律保留理論,但也存在諸多缺失:無法防止立法懈怠,無法保障公民基本權利不受來自行政立法的侵害,"絕對保留"事項邏輯上無法自恰.矯正這些缺失的路徑是徹底地貫徹"法律保留"理論.
2017年立法法第八條





上一篇:2017年立法法的修改
下一篇:2017年立法個人破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