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鴨有什么飼養管理技術
肉鴨有什么飼養管理技術
肉鴨飼養加強飲食管理,用好墊料,適時清糞。每天都要認真、細致、全面地觀察鴨群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肉鴨飼養管理技術,一起來看看。
肉鴨飼養管理技術
1、飲水管理:整個生產期都要保證鴨子飲水的無限制可得;育雛期前7天全天供應涼開水;育成期舍外有飲水槽時,舍內可以不供水,早上喂料前半小時供水;產蛋期、高溫季節中午和夜間舍內要確保水的充足供應;飲水器、水槽每日清洗消毒,水箱、水線定期浸泡洗刷消毒。中添生物益生素群康寶飲水劑,是公司專門研發的飲水型益生菌添加劑,可以有效預防腹瀉的發生,提高肉鴨機體免疫力,促進飼料消化,更能使個人更均勻,皮毛更光亮。
2、喂料管理:必須保證每只鴨子得到充足飲水后方可供料;喂料器必須足夠,保證每只鴨子都有足夠的采食面積,飼料每次添加應適量,保持飼料新鮮,防止發霉變質。特別在育雛前三天確保每只雛鴨充足的飲水和采食到足夠的飼料,對養鴨生產期達到良好的生產性能是非常關鍵的。在飼喂飼料的過程中,最好添加一些益生菌的微生物制劑,能促進飼料消化,調高日增重,減少料肉比,并能改善肉鴨的腸道菌群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降低用藥成本,還能優化鴨舍內的氨氣和臭氣,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是生產有機食品和健康食品的重要保證。微生物制劑優選中添生物益生菌系列產品,經過多年市場檢驗,效果顯著。并能減少霉菌毒素的毒害作用,可以替代或者全部替代在用的脫霉劑。
3、觀察飲食:每天要檢查飲水是否干凈,有無污染,飲水器或水槽是否適宜,有無不出水或水流過大而外溢的現象。看鴨的飲水量是否適當,防止不足或過量。肉鴨采食量應是穩定的逐日平穩增加,只要給予適量的飼料,一般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采食完。正常情況下,添料時健康鴨爭先搶食,病鴨則呆立一旁。發現異常變化,應及時分析原因,研究應對策略。
4、觀察精神狀態:健康鴨眼睛明亮有神,精神飽滿,活潑好動,羽毛整潔,趾光亮;病鴨則表現眼睛渾濁,無光少神,精神不振或獨立一角,低頭垂翅,羽毛蓬亂,不愿活動。
5、觀察糞便:主要觀察糞便的形狀、顏色、干稀、有無寄生蟲等,發現異常要及時診治。
6、觀察呼吸:一般在夜深人靜時聽鴨群的呼吸聲音,以此辨別鴨群是否患病。異常的聲音有咳嗽、羅音、甩鼻等。當舍內溫度或天氣急劇變化、接種疫苗后,多表現呼吸癥狀,應正確加以區分。
7、衛生管理:良好的衛生環境、嚴格的消毒是養鴨的關鍵一環。舍內墊料不宜過臟、過濕,灰塵不宜過多;用具安置有序不亂,鴨舍內工具應固定,不得互相串用,進鴨舍的所有用具必須消毒;經常殺滅舍內外蚊蠅,鏟除場區雜草,不能亂放死鴨、垃圾和糞便;每天早、午、晚清掃鴨舍過道,刷洗水槽,飲水系統不應漏水,要定期清洗消毒飲水設備;飼養員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傳染病患者不應從事養殖工作,飼養員不應互相串舍,技術管理人員、獸醫師在檢查不同日齡鴨群的生長、健康與管理情況時,應在進人鴨舍時嚴格消毒,先走訪年輕的鴨群,后走訪老齡鴨群。
8、死鴨處理:在觀察鴨群時,發現病鴨和死鴨要及時揀出來,對病鴨隔離飼養或淘汰,對死鴨要焚燒或深埋,不能把死鴨存放在鴨舍內、飼料間和鴨舍周圍。揀完、處理完病鴨后,操作人員要用消毒液洗手。
籠養肉鴨的缺點
籠養肉鴨由于活動范圍小,肉鴨的活動受到限制,不能自由覓食,因此應注意預防以下3種疾病:
癱瘓籠養肉鴨最易缺鈣磷,造成站立不穩,甚至癱瘓死亡。在飼料中加3%的鈣粉或5%的石膏粉,同時添喂一些螺螄或小沙粒,可預防該病發生。如果有肉鴨染上此病,應立即在飼料中加0.1%維生素D,連喂10天。
維生素缺乏癥飼料種類單一時,可導致維生素缺乏癥,應適當喂些青綠飼料和螺螄、蚯蚓、蛙類等,同時在飼料中加0.2%-0.3%(癥狀明顯時加1%)復合多維素。
鴨瘟雛鴨1日齡-5日齡用0.02%的高錳酸鉀溶液作飲水,平時可在飼料中加入復方敵菌凈、土霉素;每天早上清掃籠底塑料布接糞板1次,鴨舍外每隔7天用新鮮石灰水消毒1次。鴨子一旦發病,應立即治療,并將病鴨隔離飼養。有人以兔血麥粒治療鴨瘟,效果好,大家不妨一試。方法是:
取適量大麥,在鐵鍋內炒熟,裝在瓦缸或木桶內,宰殺家兔,取血與熱麥粒拌勻,讓染上鴨瘟的病鴨采食,病重不能采食者可人工填喂60粒-100粒。
肉鴨有什么飼養管理技術相關文章:
1.肉鴨飼養管理技術
2.肉鴨的飼養管理
4.如何飼養管理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