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王婭個人事跡大全5篇
王婭,一生勤儉而豁達,致力于慈善事業,為她點贊!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感動中國人物王婭事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人物王婭事跡(一)
追思沒有停止,愛心繼續傳承。昨日,在我市電力公司已故退休職工王婭病逝36天之際,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與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共同在甘肅平涼市靈臺縣一中舉辦“電網之光 王婭愛心”捐助儀式,150名家庭貧困學生每人受捐助學金1000元。
王婭30年捐資助學、愛心奉獻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在天津市和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在她于2月16日故去后,其生前所屬單位天津市電力公司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學習宣傳活動。此次與興華基金會到靈臺一中發放的助學金,就包含王婭在臨終前捐出的3萬元,也是天津電力公司追思紀念活動中“重走王婭捐資助學路”的重要內容。
活動中,王婭生前所在工作單位國網天津檢修公司有關負責人、王婭的徒弟趙穎和同事,與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有關人員,先后到受王婭資助的靈臺一中學生任希志和練盼盼、葉福壽家中進行家訪慰問,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等情況,勉勵受助學生勤奮學習、感恩社會、報效國家。任希志表示,能得到王奶奶的資助,感到很幸運,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她的期望。其母表示,一定教育孩子踏實上學,今后也要像王婭那樣做人、做事。
王婭的徒弟趙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代表,與參加活動的200余名靈臺一中學生重溫了王婭事跡,在交流座談中分享了如何傳承王婭愛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會。
感動中國人物王婭事跡(二)
王婭生前致力于慈善事業30余年,通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當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王婭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今年2月16日,王婭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后,又將遺體捐獻給醫療事業。
任何時候都在替別人著想
“她的事跡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可是這些榮譽她卻再也看不到了!”王婭的“發小”陳海蘭輕聲說道,“王婭離開我們已經快10個月了。”12月2日,記者隨同陳海蘭從西青區中北鎮華亭麗園居委會領取了王婭去世后所獲得的榮譽——第六屆天津市道德模范證書、獎章、獎杯和綬帶。
記者再次來到王婭生前居所時,門上還貼著過年的春聯。打開房門,記者看到,屋內的衣架上還掛著王婭的衣服,廚房的灶臺上還放著她生前用過的粉色水杯,這一切都像是在等著主人回家,只有臥室內的臺歷上“定格”在了今年2月,再沒有翻動過。
陳海蘭向記者介紹了王婭生前手機里和友人的一些往來信息,其中一條信息的內容是,在她彌留之際,有朋友想去看望她,卻被她婉拒了。“你們好好過春節,千萬不要到我這來,你一定得答應我,我這挺好的,放心吧。我病了,讓大家都沒有過好春節,心里已經過意不去了,千萬不要再來了。”陳海蘭說,王婭總是這樣,任何時候都在替別人著想。
在她生病期間,有受資助的學生也發來信息,想要給王婭寄一些特產,王婭回復說:“心意收下了,但是不能收你家鄉的特產。請轉告學子們,我只希望你們都有出息,希望你們對社會有貢獻,并把愛心傳遞下去,相信你們能做到。”
讓王婭精神帶動更多人
白瑞剛告訴記者,甘肅、青海、河南、四川等地的19所助學定點學校為好人王婭投了票。“各個學校從老師到學生都被王婭的事跡深深打動著。雖然她生前為人低調,但是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把她的這種大愛展示出來,傳遞下去,讓王婭精神帶動更多人!”白瑞剛感慨道。
白瑞剛說,受到王婭助學事跡的感召,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聯系基金會,資助貧困學生上學。讓人感動的是,陳海蘭將王婭生前留給她看病的10萬元也捐給了基金會。王婭資助了7名中學生和5名大學生,其中有3名學生在天津上了大學。今后還會有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受到王婭的資助來天津上學,因為這是王婭生前的心愿!
感動中國人物王婭事跡(三)
王婭,作為普通的電網退休女工,默默堅守心愿30年,幫助著有需要的人。即便生活清貧也要傾其所有,即便生命的最后也未曾猶豫。她像蠟燭,燃盡自己最后一點能量,照亮寒門學子的求學路。一個人做好事并不難,難得的是堅持三十余載毫無保留地做好事。她把小我融入了人間大愛,把愛心傳播給廣大社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民電業為人民”的生動實踐,體現了新時代國網人的責任擔當。
每當想到王婭大姐,我就感覺充滿了力量!工作的26年間,她對待工作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任勞任怨,先后擔任北郊220千伏變電站值長、海光寺基地站值長,她兢兢業業、一絲不茍,默默堅守在變電運行的崗位上,從未發生過安全責任事故。大姐愛崗敬業、專業專注的職業操守讓我十分欽佩。習近平總書記來津考察時寄語國網人“繼續努力,再創新高!”作為新時代產業工人,踏踏實實工作,認認真真履職是責任,更是使命。對于我而言,被授予了“創新型一線勞動者”的榮譽,要牢記囑托,以新時代奮斗者的姿態只爭朝夕、苦干實干;用堅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影響身邊的黨員群眾,用擔當、進取、作為的實際行動激勵公司的干部員工,切實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走在建設“三型兩網”,爭當“四個先鋒”的前列。
從1985年開始,王婭 大姐已經走上了愛心公益之路,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再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愛心善舉的痕跡。她無私忘我、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深深感動著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我要牢固樹立黨員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帶領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創新開展“黎明+”活動,沿著她的足跡,將人間大愛和志愿精神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用真心、真情、真意點亮萬家燈火。
感動中國人物王婭事跡(四)
王婭,一個普通的名字,連日來在天津市民口中傳頌。
王婭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電力退休職工,她致力慈善事業三十余載。今年2月16日,與胰腺癌抗爭了11個月的她靜悄悄地走了。在彌留之際,王婭聽說資助的學生家里發生變故,不僅從治療費里拿出2000元捐贈,還再一次和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簽訂了20萬元的債權捐贈協議。2月20日,王婭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天津市紅十字會向王婭的家屬頒發了她公益路上獲得的最后一張證書--《遺體捐獻證書》,她成為今年天津市第十九位遺體捐獻者。
王婭從1985年開始致力于慈善事業,30余年奉獻愛心、捐款捐物,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留下的愛心。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趙家和傾畢生積蓄捐助西部貧困孩子的故事,讓王婭深受感動,隨后她通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去年3月,當66歲的王婭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卻向基金會捐款3萬元,更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
王婭在遺贈書里寫道:“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臥于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感動中國人物王婭事跡(五)
2019年2月16日,王婭的生命旅程,在67歲到達了終點。
她的一生勤儉而豁達,致力于慈善事業,汶川地震、南方水災、西部助困,都留下了她愛心捐贈的足跡。
她的一生內斂而堅韌,從未向人提及捐助,就連最親近的徒弟也是在她退休多年后才知道她的善舉。
她的一生奉獻而無私,身后捐贈遺體,捐獻了畢生的積蓄和房產。
這位普普通通的電網退休職工,用二十余年安全運行無任何差錯的工作業績守護著萬家燈火,更用三十余年熱心公益、扶貧濟困的行動觸及了億萬人的心靈。她的善舉描繪了人世間“最溫暖的樣子”。
在崗位上從未發生過安全責任事故。她偷偷把整整一箱年貨放進了捐獻的筐里。可當大家問起這事時,她卻一直沒有承認。
1952年4月16日,王婭出生在天津一個幸福的家庭。她曾下鄉插隊、從事教育事業,1976年成為了一名電力工人,2002年退休于天津電力檢修公司。
工作的26年間,她曾擔任220千伏北郊變電站值長、海光寺基地站值長。她兢兢業業、一絲不茍,默默地堅守在變電運行崗位上,從未發生過安全責任事故。
天津電力檢修公司工會主席馮景麗說,王婭一生為人正直,做事務實,勤儉持家,愛心奉獻。
古道熱腸,仗義向善,26年的電力職業生涯,對王婭的人生道路影響極大。
“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電力行業的優良傳統,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的熱土,培育了她的職業素養,更培育了她的高尚品質。
在王婭成為一名電力工人的15年后,前來天津電力檢修公司報到的趙穎當上了王婭的徒弟。
在趙穎眼中,師傅不但外表美麗,心靈更美。“那年年底,單位有位同事的家被盜了,年貨都丟了。大家就商量每人拿出點年貨幫幫她。”
那天,晚歸的趙穎路過值班室時,看見師傅王婭偷偷把整整一箱年貨放進了大家準備第二天送給同事的筐里。可當大家問起這事時,王婭卻一直沒有承認。
“從那時開始,我就認定了師傅,覺得她就是個做了好事還不愿說的好人。這樣的人,值得相交一生。”
相差20歲的王婭和趙穎不僅是親密的師徒,還是一對“忘年交”。即使是在王婭退休后,趙穎也一直與師傅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一大半工資捐給希望工程,四五本獻血證當了書簽用。得知能捐助西部貧困學生,她開心得像個孩子,又苦惱自己能力有限,“真的是哪個都想幫”。
王婭的第一次捐助是在1985年。當時有一個國寶大熊貓的愛心捐贈活動,王婭捐出了5元錢。這是她的第一次捐款。
1989年,希望工程正式成立。王婭毫不猶豫地捐出了100元,而當時她每月的工資還不足200元。從西南旱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都有王婭留下的愛心。
這些年到底捐了多少錢?王婭也記不清。大家只能從一份份捐贈證書、一張張匯款收據中了解大概情況……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天津市慈善基金會,都留下了她愛心捐贈的足跡。
一次,趙穎來到王婭家中做客。在素雅質樸的房內,兩座書架吸引了她。
趙穎拿起幾本圖書翻閱時,注意到一個當作書簽的紅色小本。“那是一個獻血本,被順手當作書簽使用了。”讓她驚訝的是,在隨后的閱讀中,她竟陸續翻出了四五本獻血證。“獻血地點不一樣,此前她從來沒說過。”
趙穎這才知道,從1986年開始,王婭就用平凡的行動踐行著不平凡的事業。
2016年,王婭偶然看到清華大學教授趙家和成立基金會捐助甘肅貧苦學子的報道,深受感動。她很快將6000元助學金打入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賬戶。這讓理事長陳章武記住了這位普通的退休女工。
陳章武回憶說:“那天在拍攝現場,我想請王婭女士作為愛心人士代表上臺出鏡,可她堅決不同意。王婭女士跟我講,見到那些孩子她就心滿意足了,不要讓孩子們有什么精神負擔。”
趙穎也記得:“我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3年前的那天。我去師傅家看她,一開門她便滿臉笑容。她拉著我的手說:‘小穎,我今天聯系上了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以后我要盡我所能地幫幫西部的孩子們。’”
趙穎之所以對那一天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為那天的師傅說起這些時笑得像個孩子,更是因為從那天開始,師傅的生活質量變得越來越差。
“她最喜歡吃的是白水煮菜,因為不用放油,幾乎不太吃肉,一個雞架便是一頓奢侈飯,一個月的伙食費只有200元。她說,錢要用到有用的地方。”說這些時,趙穎哭紅了眼睛。
身邊的人其實都看不慣王婭對自己如此“吝嗇”。幾件薄厚不同、款式普通的衣褲,是她一年四季的服飾。“師傅都是自己買布做衣服,50塊錢就能做一身。她說這樣的衣服質量好還便宜。”趙穎說。
在臥室的書桌上,散落著王婭手寫的每月收支情況。每一筆收入與支出都詳細記錄。
話費支出100元、生活支出566元、捐款2000元……除了必要的醫藥費,捐給貧困學生的錢占據了王婭資金支出的最大比重。
高桂芬和王婭相識多年。談起自己的這位好姐妹,她紅著眼睛說:
“我們希望她過得好一點,可是她說自己過得很幸福。唯一讓她煩心的就是,每次看到孩子們的資料,都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真的是哪個都想幫。”
病魔來勢洶洶,她加快了捐資助學的腳步。最終,她放棄化療,捐出唯一房產資助貧困學子,捐獻遺體奉獻祖國醫療事業。
2018年3月,王婭覺得胃不舒服。到醫院檢查,沒想到,結果卻是胰腺癌。病魔來勢洶洶,王婭積極配合醫生,開始化療。
在這場勝負難料的抗爭中,王婭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她要在死神降臨前加快捐資助學的腳步。
2018年5月,王婭為基金會匯去了準備好的3萬元捐款。當年8月,忍受著病痛折磨,她跟隨基金會踏上了甘肅家訪之路。只有她自己深知,那可能是最后一次出遠門了。
當時他們去了學校和學生家里訪問,看到受捐助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習勁頭特別足,王婭很高興,渾然忘記了自己的病痛。
王婭說,如果真的可以延長生命,她還能幫助更多貧困孩子上學。可是,病魔無情。
經過四個療程的化療,王婭體重驟減到70斤左右,頭發大量脫落。從甘肅返津后,王婭決定:停止昂貴的化療治療,用節省下來的錢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
其實在2018年6月,王婭在與病魔抗爭過程中,就萌生了捐出唯一一套房產、資助更多西部貧困學子的念頭。多年來孑然一身的王婭沒有子女。
“我這一輩子就掙了30多萬,但是房子值100多萬,可幫助更多的孩子。”
生命倒計時之際,王婭將自己這套70平方米的住房,贈予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
“王老師,我們來接您回家。”2月20日,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輔導員郭琳面對王婭的遺體,紅著眼圈輕聲說道。生前,王婭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將自己的身體也奉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
作為曾經的醫學學生和今天的教師,郭琳噙著淚說:
“逝者之軀啟迪再生之人,而她生前堅守初心,燃盡自己,把愛傳遞給更多人的善舉,則讓我看到了‘人’這個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撐的力量。”
“我一生行善,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這是王婭彌留之際寫下的一段遺言。
她用最美的言行凝結出一位普通的國家電網人最美的心花,綻放在天地之間。
2月20日,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同事,王婭生前好友、同學送別王婭最后一程。
“王婭是國家電網的驕傲,也是我們的榜樣。她的未竟事業,我們繼續來做。”參加完追悼會之后,國網天津電力員工這樣表示。
2019年2月26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19年1月“中國好人榜”,共有105位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的身邊好人入選,王婭上榜,獲評助人為樂“中國好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