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灶王爺的來歷_灶王爺的故事
廿三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等,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那么大家知道灶王爺的來歷嗎?聽過灶王爺的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于灶王爺的來歷_灶王爺的故事是什么,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灶王爺的來歷
在說祭灶神儀式之前,我們要先了解灶神是什么。
灶神也被稱為灶君、灶王爺,是主管千家萬戶爐灶之事的神仙。一家人吃飯問題都都歸他老人家掌管,所以備受人們崇敬。而且灶神是中國傳說里漫天神靈中資格最老的一位。
文史記載灶神在夏朝就已經是民間廣泛尊崇的大神。先秦時期祭禮國家大事,而灶位列“五祀”之一,有非常詳細、嚴格的流程。
灶神的原型已不能考察,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后來道教興盛,將灶神奉為“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而民間漸漸發展除了灶神奶奶的形象,很多人一起供奉灶神爺爺和灶君奶奶。
灶王爺的故事
張生娶了個媳婦,名叫郭丁香。這個丁香非常賢惠,自嫁給張生后,起早睡晚,收干曬濕,辛勤持家,幾年功夫家業就興旺起來,騾馬成群,瓦舍百間,張生闊了,多虧娶了個勤勞的丁香。
張生看到家業越來越大,成了富戶,不想想是怎么得來的,看著丁香沒有年輕時俊了,就產生了喜新厭舊的思想,冬日活也不干,一心想把郭丁香休掉,找個漂亮的年輕媳婦。他整天虐待丁香,把丁香休出家門后,又娶個財主的女兒李海棠。這李海棠好吃懶做,整日和張生花天酒地,不操持家務。幾年功夫,家業敗盡,漸漸地窮了,連房屋加土地都賣凈,連飯也吃不上了,李海棠也不跟張生了。
俗話說:休了前妻沒飯吃,張生要飯要到一家門口,一個做活的給他盛了一碗湯喝了。張生說:“這湯真好喝,再給一碗喝吧。”做活的又盛了一碗給張生喝了。張生喝完兩碗湯,看看天色不早了,就說:“天不早了,給你家主人說一聲,能讓我在您家鍋屋里住一夜嗎?”做活的說:“行。”就把張生領到家里,在鍋屋里住下。張生說還餓,還想喝碗湯,做活的又給他盛了一碗,張生喝完說:“你東家心眼真好,你回報一聲,我想見見他。”家人說:“不用回報,我家主人心眼最好,給他說一聲就來。”張生心里感激不盡。自己正想著,這家主人來了,張生一看是個女的,好像面熟,再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己休出家門的丁香。丁香問張生:“怎么到了這步田地了?”張生羞的無地自容。心想:我還有臉活著,死了吧。張生一看丁香家的大鍋底下火燒的正旺,就一頭鉆到鍋底下燒死了。這時候,巡天的天神正好看見,就回報了玉皇。玉皇知道張生雖然不好,但他知道害羞,自己投火燒死自己,說明他沒壞到底,還能回心轉意,他既死在鍋底下,就封他灶王吧。
張天師傳下旨意:封張生為灶王,為一家之主,逢年節都用果子敬他。每年臘月二十三騎馬上天回報,臘月三十那天再回來,在天上過七天。
張生封了灶王之后,家家都把他的像貼在鍋門口。有的婦女抱著孩子燒鍋,有的小孩把他的臉皮抓破,有的小孩弄了泥巴抹到他嘴里。他很生氣,單等臘月二十三日騎馬上天一回報,對他不好的都窮了;誰對他好的,都叫誰富了。
老百姓一開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來才知道是灶王爺 上天回報的。以后恐后他上天不說好話,在送他上天的時候,都用秫秸稗插個馬,做了面條,叫他吃飽喝足,照顧好好的,還圓成一番,叫他上天回報好話。后來還信不過,就用粘米做了個糖盤敬他,叫他吃了糖盤粘住嘴,不讓他上天回報壞話。人們還在灶王像兩邊寫了一幅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橫披是“一家之主”。直到現在,還有“二十三啃糖盤,再過七天就到年”的說法。
祭灶神的流程和講究
祭灶神的時間一般選在黃昏入夜之前舉行,全家人都要一起給灶神送行。首先在廚房灶神神位前擺好供桌,將準備好的甜點、瓜果、飯菜等奉上,甜點供奉灶神是讓他甜甜嘴,到了玉帝跟前多說好話。
接著由家主或家中最年長者給灶神上三柱香,其他人跟著作揖即可。然后將由竹篾扎成的紙馬和新鮮草料放入火盆燒掉,這是給灶神送灶馬和馬料。最后全家人給灶神叩頭,感謝今年灶神的庇佑,請來年給家中帶來更多好運。
祭祀灶王爺需準備的食物
1、年糖年餅:象征生活甜甜蜜蜜;
2、年糕:象征年年高;
3、荸薺:也叫馬蹄,象征有錢;
4、甘蔗:象征日子節節高。
5、菠菜:要有根的,紅色的根須象征日子紅紅火火;
6、大蒜苗:象征過日子很會算
關于灶王爺的來歷_灶王爺的故事相關文章:
★ 關于灶王爺的來歷
★ 灶王爺的傳說
★ 灶王的民間故事
★ 灶王爺吃糖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