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養老專業畢業生就業發展
2024養老專業畢業生就業發展是怎樣的呢?養老專業同學們最想了解哪些情況?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養老專業畢業生就業發展(速覽),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2024養老專業畢業生就業發展(速覽)
“崗多人少的狀態,可能持續一段時間。”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截至2023年,全國高校、高職、中職共開設養老相關專業布點4000余個,按每個布點100個學生算,一年共約40萬學生畢業。而根據規定,養老服務提供者與輕度失能及能力完好老年人的配比不能低于1∶10。即便是服務浙江1339.4萬老年人口,“這些畢業生都忙不過來”。
一面是蒸蒸日上的養老行業和養老專業,另一面卻是高離職率和高轉行率。
一名從業者告訴記者,在一家養老機構工作5年后,她是同班唯一一個沒有轉行的人。
孟琪琪入職北京某養老機構一年多,聊起收入,她搖搖頭,“在我老家吉林算高的了,但北京開銷大,幾乎攢不下什么錢”,更讓她郁悶的,是社會對養老專業的偏見,“要么覺得我們是端屎端尿伺候人的,要么覺得我們是推銷保健品的……”
王榮,山東某高職養老專業大三在讀,剛開始實習的時候,除了策劃老年活動,每天雷打不動的一項工作是掰藥、分藥——對著近百位老人的資料、近千份名字晦澀的藥物,一份份比對著掰好,放進標注著老人姓名、服藥時間的藥盒里。“眼都花了,生拍搞錯。”他說,“這么多人,每人早中晚三次的藥,恨不得把自己也掰成幾瓣來干活。”
“養老雖是朝陽行業,但還在起步摸索階段。”浙江大學教授、老齡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劉曉婷坦言,面對奔涌而來的社會需求,這一行業很多東西正從零做起,無論是工作安排、薪資福利還是晉升空間,還沒有辦法與成熟行業比。
養老專業學習內容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養老專業所要學習的內容,大概與醫院護工相似:不是如何照顧老人日常生活,就是如何護理老年病患。
但實際上,養老專業的課程可謂是十分“精彩”,主要由基礎課、核心課和實踐三大部分組成。
基礎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原理》、《公共管理學》等管理學類內容,《社會學》、《老年學概論》等社會學和老年學類內容,《生理學》、《臨床醫學概論》、《老年心理學》等醫學和心理學類內容以及《養老政策法規》等法學課程。
這些課程看起來枯燥且無聊,但實際學習時,會有趣很多。
比如《老年心理學》的實踐課,會讓同學們戴上老年體驗裝置:用特制的眼鏡模擬老年人的視力下降、在手腕和腳踝處綁上沙袋模擬身體的沉重感等,然后讓大家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如穿針引線、書寫文字等。
養老專業社會實踐
從大三開始,學生會開始接觸社會實踐,普遍是到與學校合作的企業或機構,進入一線工作。
這也是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勸退概率最高的一年。
因為在實際養老中,所要面對的問題遠不是課本所能概括的。
一方面是在實際工作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老人胃疼后自己喝酒治療、吃假保健品吃壞身體、吃錯藥、把干燥劑沖水喝、吃了過期變質的東西......
還有,不得不面對的“死亡”。
北大教授胡泳在照護過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母親后感慨:
“你曾以為生活是持續的,甚至可以添磚加瓦,而照護一位老人,則是必然的失敗。你無法奢望奇跡,必須接受現實:你的付出在增加,卻換來一個愈加衰老、離死亡更近的親人。”
而這,也是每個從事養老行業的同學,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養老專業高校排名
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目前全國大學排名第一的是安徽合肥的安徽醫科大學,排名第二的是江蘇南京的南京中醫藥大學,排名第三的是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排名第四的是廣西南寧的廣西醫科大學,排名第五得到是吉林長春的吉林財經大學。
在這13所大學中,除了醫科類大學,沒有985/211高校,因此考上的難度就不會太大。
由于養老專業是未來社會緊缺的專業,未來沒有50歲退休的中年人了,未來退休即老人,未來老年人越來越多,養老需求也會越來越多,因此這類專業未來的就業率一定是很高的。
養老專業知識學習
在快速發展的養老科技面前,人才培養成為一塊短板。西北地區一所衛生職業院校的教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于2021年9月就已開始在開設本科專業的高職院校中招生,但部分高職院校在相關課程設置上,往往不能及時將最新的行業動態和技術進展納入教學,使得學生學到的知識很快過時。
“比如,對于失能老人大小便的處理,教學內容仍停留在最基本的為臥床老人換尿不濕,側重防止壓力性損傷的發生,而現在很多養老院已經在使用大小便智能護理機器人。”這位教師表示。
對此,專家認為,還是要加大產教融合力度,讓產業發展牽引人才培養。金李認為,要在城市更新、適老化改造中,融入更多智慧化養老服務元素,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公共場所智慧養老體驗中心建設,提高智慧養老的社會認知度和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