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
2024年北京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是怎樣的呢?殘疾兒童教育需要得到關注,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年北京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情況,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2024年北京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情況
數據顯示,北京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9%以上,實現“零拒絕,全覆蓋”。同時,北京率先在全市范圍深入推進十五年一貫制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在北京聯合大學設立了全國首個面向殘疾人招生的碩士點,填補了我國殘疾人研究生層次教育空白。
與此同時,北京率先建立并不斷完善四級特教教研格局,深入推進五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特殊教育場景的應用,特殊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首都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水平保持全國領先。
針對北京特殊教育的未來發展,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總督學王嘉毅建議持續擴大優質資源,要加快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建設,特別要在十五年一貫制特殊教育學校建設上探索北京經驗。同時全面深化融合發展,要加強普特融合,職特融合,深化課程教學改革,以數字化賦能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還要健全完善保障機制,要落實特教特辦,加大政策支持,健全專業支持體系,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并不斷適應新形勢、新特點,因材施教、協同多方力量構建特殊教育發展的新生態。
北京特殊教育領域師資培養情況如何?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導中心主任孫穎介紹,目前北京已建立了五支和特殊教育相關的師資隊伍,“第一支就是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們,他們都是有特殊教育專業背景的,多是綜合型、復合型教師,既懂教育教學,也懂康復方面的知識。”第二支隊伍是各區特殊教育中心的巡回指導教師,“巡回指導教師會按片區到普通學校去,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
全國學齡前殘疾兒童的數量
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0—14歲的殘疾人口為387萬人,6—14歲的殘疾人口為246萬人,據此推算,我國0—6歲學前殘疾兒童總數約為141萬人,占全國殘疾人口的1.7%[4]。2001年,衛生部、公安部、中國殘聯、國家統計局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資助下進行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每年全國新增0—6歲殘疾兒童約19.9萬人[5]。將兩部分數據相結合可推知,我國當前0—6歲殘疾兒童數量可能已達數百萬,其教育需求不容忽視,需要投入相應的經費、師資、場地、設施以保證其學前教育權益的實現。
全國學齡前殘疾兒童入學情況
2019年,教育部對《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的落實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我國3—6歲殘疾兒童總數為13.5907萬,其中,在園殘疾兒童數量為5.86萬,入園率為43.12%。按國家統計局關于四大區域的劃分[6],對3—6歲殘疾兒童學前教育情況做統計,結果見表1。西部地區3—6歲殘疾兒童數量最多,達47678人,但在園殘疾兒童僅16833人,入園率最低,僅35.31%。東部地區殘疾兒童數量位列第二,為45529人,在園殘疾兒童21866人,入園率最高,為48.03%。中部地區殘疾兒童數量位列第三,為37757人,在園殘疾兒童18014人,入園率稍低于東部地區,為47.71%。東北部地區殘疾兒童數量最少,僅4943人,在園殘疾兒童1891人,入園率為38.26%。總體而言,我國殘疾兒童入園率在四大區域間稍有差異,但均較低,尤其是西部地區。可見,提升殘疾兒童入園率是我國各大區域面臨的現實問題。
殘疾兒童教育和諧環境促養成
環境對兒童的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孟母三遷”的故事很早就證明了環境可以塑造人。和諧的家庭生活環境,能使殘障孩子受到良好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尤其是父母之間要相敬如賓,相親相愛,以形成教育殘障孩子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以和諧家庭促養成。
殘疾兒童教育榜樣示范促養成
家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家長無意識的不良示范會對殘障兒童產生極大的影響。父母習慣差,孩子的習慣一定也不好;父母喜歡____,孩子自然也會常常____,孩子禮貌的行為、早睡早起的行為、整齊清潔的習慣、喜歡讀書的習慣等,都跟家長的日常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所以家長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家長示范促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