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四川方案”發布
人工智能“四川方案”發布!2024年,四川省將人工智能作為全省的“一號創新工程”,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人工智能“四川方案”發布
到2027年,成為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第四極
明確成都、綿陽兩個主要承載地和德陽、遂寧等11個協同發展地
從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創新、培育大模型集群等8個方面,提出26條重點任務和工作舉措
近日,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四川省人工智能產業鏈總體工作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明確未來3年四川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發展布局和重點任務。
《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四川人工智能產業實現“十百千萬”發展目標,成為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第四極。“十百千萬”發展目標,即打造10個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行業標桿大模型,攻克100項以上原創性、顛覆性關鍵核心技術,培育壯大100家具有全國競爭力的領軍企業,人工智能科技企業達到2000家以上,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以上,算力總規模突破40000P(1P相當于每秒1000萬億次計算速度)。
《工作方案》明確成都、綿陽兩個主要承載地和德陽、遂寧等11個協同發展地主攻方向,還從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創新、提升先進算力和數據供給能力、培育大模型集群、開發智能機器人等8個方面,提出26條重點任務和工作舉措。
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創新方面,提出將實施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專項,在先進算力、類腦智能、智能機器人和無人機系統、行業垂直大模型4個方向,布局高性能DCU芯片、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研制等攻關任務;培育大模型集群方面,將圍繞智能制造、防災減災、先進核能等重點行業,推動開發一批行業代表性強、應用廣泛的行業垂直大模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模型集群。
為更好推動《工作方案》落地見效,四川配套印發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專項重點攻關任務清單、基礎設施項目清單、行業垂直大模型培育清單等7張工作清單,并明確各地各有關部門工作責任,以“清單制+責任制”推動落實。
作為《工作方案》的有益補充,科技廳還會同相關省直部門和有關市(州),研究制定《四川省人工智能產業鏈圖譜》。其中,總圖譜聚焦四川人工智能產業鏈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精準描繪出四川人工智能產業鏈“全身像”;地圖聚焦成都、綿陽2個主要承載地和遂寧、德陽等11個協同發展地,直觀體現有關市(州)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優勢、產業特色及創新發展試驗區、創新型產業集群分布情況;分圖譜聚焦集成電路(芯片)、算力、行業垂直大模型、機器人和無人機5大核心產業,重點梳理上中下游構成、產業趨勢、重點企業、優勢與短板、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內容。
人工智能包括哪些方面?
人工智能語音電銷機器人是一款通過精準語言平臺,群呼潛在客戶群體,并模擬銷售專員溝通進行信息篩選的人工智能語音機器人。人工智能語音電銷機器人在普通呼叫系統基礎上加入了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詞義理解等多項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智能外呼,自動應答來代替人工接打電話,達到篩選意向客戶、鎖定目標客戶、精準客戶分類等等營銷服務目的,提升客戶體驗、提高營銷效率、優化運營成本、助力企業降本增效。朗深公司的人工智能機器人針對多個行業做了優化,支持聽寫模式和關鍵詞模式,支持打斷和非打斷,在電銷、房產、教育等行業應用廣泛。
人工智能有哪些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可分為六個研究方向:
1、機器視覺,包括3D重建,模式識別,圖像理解等。
2、語言理解和溝通,包括語音識別,綜合,人機對話,機器翻譯等;
3、機器人技術,包括力學,控制,設計,運動規劃,任務規劃等;
4、認知和推理,包括各種身體和社會常識的認知和推理;
5、游戲和道德,包括多智能體,機器人和社會整合的互動,對抗和合作;
6、機器學習,包括各種統計建模,分析工具和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