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22年gdp超120萬億增長3%
中國2022年gdp超120萬億增長3%的原因
GDP增長率是宏觀經濟的四個重要觀測指標之一,(還有三個是失業率、通脹率和國際收支)。所謂增長率是指一個時期到下一個時期百分比的變動。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國2022年gdp超120萬億增長3%,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2022年gdp超120萬億增長3%的原因
2023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102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8345億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483164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增加值638698億元,增長2.3%。
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四季度增長2.9%。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與三季度持平。
2022年中國GDP增長3%,超出市場預期
國家統計局周二發布數據稱,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2.9%,全年GDP增長3.0%。去年四季度和全年GDP增速均好于市場預期。
數據公布前,界面新聞采訪的7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2.2%,全年GDP增長2.8%。
2022年,在新冠疫情反復、房地產市場超預期下行等因素擾動下,中國經濟呈現較大波動。一季度經濟增速為4.8%,二季度下跌至0.4%,在一系列穩增長措施接連出臺后,三季度經濟實現“V”型反彈,增速回升至3.9%。
國家統計局表示, 總的來看,2022年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穩住了宏觀經濟大盤,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同時也要看到,國際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國內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
經濟學人智庫分析師徐天辰對界面新聞表示,2022年,高傳染性的病毒變種蔓延,導致我國面臨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不可兼得的兩難局面。盡管如此,在政府大力穩增長的背景下,經濟仍然取得了正增長,難能可貴。
徐天辰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或能達到5%-5.2%,主要的增長動力來源于疫情防控優化之后居民情緒好轉,釋放儲蓄,推動消費見底反彈。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仍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二季度因低基數效應,將是全年高點,同比增速或超過7%。全年看,經濟將繼續向潛在增速回歸,預計可以達到5%左右的增長。
2022年GDP超過了120萬億元,這對中國經濟來說意味著什么?
一是綜合國力再上新臺階。2022年,我國經濟總量突破120萬億元,達到121萬億元,這是繼2020年、2021年連續突破100萬億元、110萬億元之后,又躍上新的臺階。按年均匯率計算,120萬億元折合美元約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從人均水平來看,2022年我國人均GDP達到了85698元,比上年實際增長3%。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2741美元,連續兩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持續提高,意味著我國的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國際影響力、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意味著我國發展基礎更牢、發展質量更優、發展動力更為充沛,意味著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且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當然,也意味著我們還要更加努力地接續奮斗,2035年的遠景目標是人均國民收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我們目前只有1.27萬美元,要達到這個中期目標,還要增長翻一番多,120萬億還只是我們前進當中的一個小臺階。”康義說道。
二是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經濟增長快于多數主要經濟體。現在德國已經公布了全年經濟增速預估數,為1.9%;據IMF預測,美國、日本2022年GDP增長都不會超過2%。在這么多超預期因素反復沖擊下,我國GDP3%的增速是一個比較快的增長速度。另外,我國的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超額完成了1100萬的預期目標。12月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5%,比上月下降了0.2個百分點。消費價格溫和上漲,CPI全年上漲2%。在全球糧食和能源價格大幅上漲、輸入性通脹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我國價格形勢保持平穩,與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的高通脹形成了鮮明對比。國際收支持續改善,全年貨物進出口順差比上年擴大35.4%,年末外匯儲備余額達到31277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
三是產業發展基礎夯實。農業增產豐收,特別是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九連豐”,糧食總產量達到13731億斤,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工業“壓艙石”作用也得到了有效發揮,全國工業增加值達到40.2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3.5萬億元,均居世界首位。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6%。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截至2022年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4.2萬公里,在全世界遙遙領先。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已經廣泛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
四是內需總量規模繼續擴大。盡管遭受疫情反復沖擊,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定在44萬億元左右,其中網上商品零售額達到了12萬億元。我國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依然明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突破57萬億,比上年增長5.1%,增速比2021年加快0.2個百分點,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五是改革創新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營商環境不斷改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穩步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建設,為市場主體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2022年末,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達到了1.69億戶,其中個體工商戶1.14億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新動能引領作用日益凸顯。2022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8個百分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7.2%,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六是高水平的開放扎實推進。外貿外資較快增長,貨物貿易總額再創新高。2022年貨物貿易總額突破了40萬億,達到了42.1萬億,比上年增長7.7%。服務貿易較快增長。1-11月份,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5.4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吸引外資逆勢增長。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和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使我國繼續成為全球投資興業的熱土,1-11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1561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9.9%,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也創了歷史新高。
七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收入穩定增長,2022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2.9%,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政府對居民收入保障加強,全國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5.5%,快于全部居民收入增速。民生領域投資增加,2022年社會領域投資比上年增長10.9%,其中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26.1%,比上年加快6.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