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稅優政策落地一覽
個人養老金稅優政策是什么?個人養老金又被稱為養老第三支柱,與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共同組成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三大支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個人養老金稅優政策落地一覽,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個人養老金稅優政策
9月27日,新華社消息顯示,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予以稅收優惠,滿足多樣化需求。
會議指出,發展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是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有利于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提升保障水平。會議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對繳費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稅,領取收入的實際稅負由7.5%降為3%。
個人養老金稅收政策的三大信號
一是,個人養老金制度稅收模式為EET模式,即在個人養老金金融產品購買階段、資金運用階段免稅,在領取階段征稅;同時還可以抵扣個人所得稅,上限暫定為1.2萬元。
二是,EET模式在個稅遞延養老保險試點中就有應用,為避免試點效果不及預期,會議決定將領取收入的實際稅負由7.5%降為3%,這將吸引更多投資者購買個人養老金金融產品。
三是,政策實施追溯到今年1月1日,這意味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細則以及各項配套細則有望加速落地,大概率也會在年底前出臺試點。
個人養老金如何運營
自主選擇金融產品
個人養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均可參加個人養老金。一方面,只有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實現了保“基本”這一前提,參加個人養老金才能體現“補充”養老保險的功能。另一方面,有意愿的勞動者參加,可以實現個人養老金長期繳費,持續增加個人賬戶資金積累。
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參加人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建設的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立本人的個人養老金賬戶。個人養老金賬戶具有唯一性,是參加個人養老金、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之后,參加人指定或者開立一個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用于個人養老金繳費、歸集收益、支付,以及繳納個人所得稅,實行完全積累、封閉運行,其權益歸參加人所有。
個人養老金繳費上限起步為每年12000元,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情況等因素適時調整。
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內資金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由參加人自主選擇。
從國際經驗和國內探索看,多種金融產品參與個人養老金,既有利于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也有利于市場充分競爭,促使金融機構開發更好的金融產品參與個人養老金。
個人養老金產品由金融監管部門確定,并在信息平臺和金融行業平臺公布。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內資金應購買信息平臺和金融行業平臺共同公布的產品。
如何領個人養老金
可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領取
宣傳提綱提出,領取個人養老金有多種方式。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等條件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并歸集至本人社會保障卡。
參加人死亡后,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中的資產可以繼承。一是領取條件與領取基本養老金掛鉤,可以切實保障實現補充養老功能。二是領取方式多樣化,方便個人選擇。三是將個人養老金待遇歸集至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有利于參加人三個支柱養老權益的整合和服務,并為調整完善養老保險政策提供支撐。
個人養老金結合實際分步實施、選擇部分城市試行1年后,再逐步推開。這樣安排,主要是考慮個人養老金涉及部門多,需要通過選擇部分城市先行,檢驗具體操作流程并完善,再逐步推廣至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