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大中小學返校要求詳情一覽
暑假即將結束,北京市160余萬中小學生、100余萬高校學生、60余萬幼兒園幼兒將陸續返校返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北京大中小學返校要求詳情一覽,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與分享喲!
2022北京大中小學返校要求
中小學、幼兒園
中小學校(含中等職業院校)、幼兒園,如期正常開學。
在京外非限制地區的師生員工需提前7日返京,做好健康監測。在中高風險區內的師生員工暫不返京返校。師生員工在京滿7天后方可返校。
開學前7天,師生員工做好日常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燒健康異常等情況及時報告。返校第一天,需要查驗師生員工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入校。
校園實行封閉管理,教職員工入校需掃碼、驗碼、測溫,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學生入校需測溫,詢問健康情況;校外人員堅持“非必要不入校”。
返校7日內,加密核酸檢測頻次。保安、食堂、保潔、宿管等重點人群按照行業規定進行核酸檢測。
師生員工在校內、校外要科學佩戴口罩,做好手部衛生。體育課等戶外活動時,在保持安全距離情況下,學生可不戴口罩。
高校
高等學校(含高等職業院校)結合當前疫情形勢,在學校全面完成組織學生報到準備工作前提下,組織學生分期分批錯時錯峰返校和完成新生報到工作,各高校具體返校時間由實際研究確定。目前已經有35所高校10.4萬名學生返校報到。
在京內的師生員工,京內中高風險區的師生員工暫不返校,京內低風險及無疫情風險區的師生員工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北京健康寶”綠碼返校報到。
在京外的師生員工,7天內有出現本土疫情所在縣(市、區、旗)旅居史人員嚴格限制進返京。非限制進返京師生員工,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北京健康寶”綠碼,在測溫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進京、返校。
學生返校后7日內加密核酸檢測頻次,減少校園流動,不開展線下聚集性活動。
防疫預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總結傳染病防治工作經驗,加強傳染病長效管理與應急處理機制相結合,提高快速應急能力,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的預防控制措施,切實保障我市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原則
堅持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快速反應、高效處置,預防為主、群防群控的“24字”工作原則。
三、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可造成社會公眾的突發性的傳染病事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得應急處置工作
包括以下情況:
疑似聚集性病例
指14天內在小范圍(如一個家庭、一個工地、一個單位、一個社區等)發現1例確診病例,并同時發現1例及以上發熱呼吸道感染病例。
聚集性病例
指14天內在小范圍(如一個家庭、一個工地、一個單位、一個社區等)發現2例確診病例,且病例之間存在流行病學關聯史。
四、組織機構和職責
為快速處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流行,作出突發性處置事件的重大決策統一指揮,我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流行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具體組成如下;
組長:__
副組長:__、__
成員:__、__
職責:根據病情預測和變化情況,及時召開會議,研究制定我院在處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爆發流行期間的工作制度、措施,檢查。督導醫院各部門、各科室防控工作的開展和落實。為使應急處理工作規范有序,運行高效,下設辦公室(感染科)及四個小組,負責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具體工作。
(一)醫療救治專家組
第一梯隊專家組
組長:__
副組長:__
成員:__、__、__、__
第二梯隊專家組
組長:__
副組長:__
成員:__、__、__、__
職責:做好承擔各種臨床診斷和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人的收治工作;及時、準確報告救治動態;組織醫院各級各類醫護人員業務和技能培訓;
(二)感染預防控制組
組長:__
成員:__
職責:督促指導落實我院各科室做好醫院感染防控工作,做好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防止發生院內感染。
(三)后勤、物資、藥劑、信息、聯絡保障組
組長:__
成員:__
職責:負責傳染科病區的環境消毒、醫療廢物的處置;做好傳染病防控物資,救治藥品、消毒藥品、個人防護用品的儲備,各科室之間協調、信息網絡維護工作。
五、傳染病疫情的監測、報告和確認
醫務人員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和確診病例時,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發熱門診醫師或住院醫師接診疑似或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病人時,立即上報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專干__(聯系方式:__)和分管領導,核實后向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報告,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市衛計委報告,同時進行網絡直報。
報告的內容包括疫情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受威脅人數、發病人數、死亡人數、年齡、性別和職業、發病的可能原因、采取的應急措施、現狀和趨勢、報告人的聯系電話等。
六、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的綜合措施
堅持政府領導,部門配合,積極救治病人,降低死亡率,嚴格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疫情擴散,減少發病人數的原則。
1、做好醫療救治工作,每日要及時向市衛計委報告收治病人病情的治療情況;加強院內感染防控和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
2、協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學調查與處理;
3、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提高群眾的`防病意識和能力;
4、開展以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
5、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癥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顯示炎癥明顯吸收,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采樣時間間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離出院或根據病情轉至相應科室治療其他疾病。
校園防疫常識
量體溫:家里量,校園測,每天監護很重要。
細檢查:帶口罩,備濕巾,防疫用品放書包。
會洗手:流動水、用肥皂,手和手腕全洗到。
不串座:少聚集、不打鬧,排隊就餐一米距。
勤通風:常消毒、多打掃,教室衛生要搞好。
早就醫:有癥狀、不隱瞞,報告老師要及早。
多鍛煉:強身體、要運動,增強免疫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