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教育資訊>熱點>

    福建2022年中考時間安排

    時間: 宋佳4544 分享

    滴石穿,繩鋸木斷,備考也需要一點點積累才能到達好的效果。不知關于今年的福建地區中考考試時間你們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福建2022年中考時間安排大全,歡迎參閱。

    福建2022年中考時間安排

    福建中考省級統一考試安排在6月25日—27日舉行

    中考中國古代史考點復習提綱

    (一)

    1.北京人、半坡遺址、河姆渡遺址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到約二十萬年,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能夠直立行走,手發展較快,變得靈活,腦也在緩慢進化。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人用手使用工具勞動,把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使用這種打制石器的時代,叫做舊石器時代。他們還把樹枝砍成木棒。石器和木棒是人類最早的勞動工具。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北京人已經使用天然火。用火燒烤食物,還用火照明、防寒、嚇跑野獸。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類

    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步,增強了他們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

    北京人過著群居生活,生活很艱苦。這是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

    (2)半坡遺址: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位于陜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約6000萬年。①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種植粟,證明了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還種植白菜等,兼有飼養豬狗、漁獵等經濟活動。②已經會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的生活。③已經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稱為新石器時代。④制作和使用陶器。⑤半坡遺址反映了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特點。

    半坡人過著以農耕為主的定居生活。

    (3)河姆渡遺址:距今約七千年到五千年,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①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種植水稻,證明了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水稻的國家。②能建造房屋,建筑結構比較復雜,技術要求很高的干欄式房屋,過定居生活。③已經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稱為新石器時代。④制作和使用陶器。在低洼的地方開挖水井,飲水比以前方便。⑤河姆渡遺址反映了長江流域農耕文化的特點。

    (4)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異同:

    相同點:①都位于大將大海流域;②過著以農耕為主的定居生活;③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④都已會建房;⑤都是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不同點:①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黃河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長江流域;②房屋的樣式不同,半坡聚落房屋時半池穴式,河姆渡聚房屋時干欄式;③種植物不同,半坡聚落種植粟,河姆渡聚落種植水稻。

    (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處于母系氏族公社時期。那時候婦女在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生產和生活的組織者,受到尊敬。這一時期,人們過著平等的生活,沒有貴賤貧富和階級的差別。

    (6)人類走出洞穴蓋房定居的意義:擺脫了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改善了生存的環境,擴大了生活環境,提高了生活質量。

    2.黃帝的傳說:大約4000多年前,發生了一些部落戰爭。黃帝是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因為他深得人心又聰明勇敢,取得了最后勝利。在古老的華夏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黃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帝也就被后世尊為華夏族(即中華民族前身)的“人文始祖”。

    (1)尊黃帝為“人文始祖”的原因:我們尊黃帝為“人文始祖”是因為他開啟了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先河,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源頭。

    (2)全球化時代中華兒女如何認識黃帝:今天,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國正走向世界,黃帝則是中華民族進一步走向世界的精神旗幟,是中華文明繼續發展的力量源泉,是中華兒女認同的文化標志。

    (3)大禹治水的方法: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結合。

    3.夏朝建立和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夏是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由禹于約公元前2070年建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夏朝最后一個統治者桀,暴虐無道。東方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強大起來,打敗了夏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公元前11世紀中期,周武王得到姜尚等人的輔佐,強大起來。前1046年,在牧野之戰中,取得勝利。商紂自 焚,商朝滅亡。武王伐紂,是我國古代的一次戰爭。商紂也是我國古代一位暴君,曾炮制“炮烙之刑”。

    4.西周分封制: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個小國,有魯、齊、魏、晉、宋、燕等。這些小國的國君叫諸侯。

    (1)目的:為鞏固周王朝的統治

    (2)分封制的主要內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個諸侯,稱為“授民授疆土”,由諸侯管理當地的事務。

    (3)諸侯的義務:必須服從周王的命令,治理諸侯國,保衛周王;定期朝覲、納貢和服役。

    (4)影響/意義/作用: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鞏固了統治,擴大了西周的影響,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

    (二)

    5.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

    (1)春秋爭霸:春秋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先后起來爭霸的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被稱為“春秋五霸”。管仲改革,是齊桓首霸的基礎,以“尊王攘夷”為號召,通過葵丘會盟成為首霸。晉楚城濮大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使得晉文公成為霸主。

    (2)戰國七雄:戰國是我國封建社會形成時期。因各諸侯國連年相互戰爭而得名。三家分晉(指趙、魏、韓三國)和田氏代齊形成了齊、楚、秦、燕、趙、魏、韓并立的局面。戰例有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等,其中前260年的長平之戰空前激烈,最為有名。

    (3)戰國時期政治、外交政策:“合縱連橫”

    ①合縱:齊、楚、燕、趙、魏、韓等六國之間聯合抗秦,代表人物:魏國的公孫衍

    ②連橫:秦利用六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代表人物:秦國的張儀

    6.商鞅變法

    (1)目的:戰國時期,地主階級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在各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秦國的商鞅變法是其中比較徹底的。

    (2)主要內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實行變法)

    ①編制戶口,加強刑罰。(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什”)②獎勵生產。③獎勵軍功。④承認土地私有。⑤推行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⑥統一度量衡。

    (3)歷史作用:(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經過商鞅變法,①秦國廢除了奴隸制,發展了封建經濟,②軍隊戰斗力加強,秦國逐步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③為日后兼并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__(4)影響/結果:商鞅變法體現了地主階級的利益,沉重打擊了舊貴族的勢力。屬于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

    (5)對今天改革的啟示:①衡量改革是否成功不能以個人得失為標準,而應以改革是否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發展為標準。所以,商鞅雖然被處死,但商鞅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改革還是成功的。②在今天的改革中,我們也會遇到一些阻力,但是我們也應該像先人們一樣,堅定改革的信念并推進改革的進程。③個人的命運只有與國家民族的前途結合在一起,才能體現個人自身價值。

    7、百家爭鳴、都江堰

    (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墨家: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不義戰爭,支持正義戰爭。

    儒家:孔子-春秋末年魯國人,儒家的創始人,主要思想是“仁”、“禮”兩個部分,提倡“為政從德”,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國。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①認為“民貴君輕”,要求統治者輕徭薄賦,實行“仁政”。②還主張不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自然資源才能持續利用。(主張環境保護)③提出“春秋無義戰”,籠統反對一切戰爭。

    法家:韓非是戰國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韓非子》一書。他提出建立君主專 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權,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反對儒家的仁政,認為歷史是進步的,后代總要勝過前代。

    兵家: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杰出軍事家孫武。他著的《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于此書。

    (2)都江堰: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興修了水利工程。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于人民。都江堰是我國古代規模、效益、歷史最久的水利工程,它代表了我國兩千多年前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8.秦兼并六國

    (1)背景:戰國以來,各國間經濟文化聯系不斷加強,政治上的分 裂阻礙了社會發展,統一成為大勢所趨;商鞅變法使秦國逐漸成為七國中實力的國家;公元前260年,秦在長平大破六國中實力最

    強的趙國 軍隊,坑殺趙軍40萬人,長平之戰后,六國已無力抵御秦國的攻勢。

    (2)經過: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先后兼并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3)意義/影響、結果: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國長期割據戰爭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9.陳勝吳廣起義:

    (1)時間: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領導農民起義,攻下陳后,建立張楚政權。陳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2)原因:①農民徭役、兵役負擔十分沉重;②國家征收的賦稅占農民全年收成的三分之二以上;

    ③秦朝制定了嚴酷的刑法;(一人犯罪,親戚、鄰里也要被“族誅”、“連坐”)④秦二世重用宦官趙高,統治更加殘 暴,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3)意義: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 暴統治,為_秦朝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劉邦領導的武裝力量_了。

    10、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采用“皇帝”稱號,自稱“始皇帝”,定都咸陽。廢分封,立郡縣;車同軌,書同文;焚書坑儒

    (1)政治:創立一套封建專 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①統治者稱皇帝,總攬一切軍政大權。②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縣制為后來的封建王朝長期沿用,在我國歷影響深遠。)

    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意義:鞏固封建國家的統一,加強對人民的統治。

    (2)經濟:①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②統一度量衡。

    (3)文化: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以后又推廣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統一文字的意義:鞏固了秦的統一,促進了各地經濟文化交流。

    (4)思想:“焚書坑儒”。危害:鉗制人們的思想,摧殘了文化,給我國古代的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損失。

    秦是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三)

    11.漢武帝的“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削弱封國勢力;強化監國制度。

    (1)政治上:①重視人才。漢武帝鼓勵推薦人才,建立了地方每年向中央舉薦人才的制度。②頒布“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2)經濟上:①統一鑄錢。取消地方的鑄幣權,改由中央統一發行五銖錢。②鹽鐵官營。取消地方的鹽鐵經營權,改由中央實行專賣。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排斥其他各家思想。

    (4)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在地方興辦郡國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學府。孔子的儒家學說,從漢武帝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漢武帝時,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西漢經濟繁榮,國力雄厚,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5)評價漢武帝:①功:漢武帝是中國歷很有作為的封建皇帝,他雄才大略,開拓創新,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他還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間能夠順應歷史潮流,變革圖新,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西漢王朝實現了大一統,進入鼎盛時期。②過:漢武帝晚年好大喜功,連年用兵,國力耗損。

    12.張騫通西域

    (1)西域地理位置:兩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地區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西漢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馬、地毯等傳入內地,豐富了漢族的經濟生活。漢族的鑄鐵、鑿井、開渠等技術和絲織品、金屬工具等傳到西域,促進了西域的發展。

    (3)張騫出使西域的作用/意義: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

    張騫出使西域的影響:此后,漢朝與西域諸國互派使節,互通商旅。

    (4)張騫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忠于祖國,百折不撓,永不言敗,開拓進取,好男兒志在四方,不貪圖安逸生活的精神,強烈的責任心,堅定的信念,吃苦耐勞的精神。

    (5)西漢對西域的統治: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了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事務,保護往來商旅。這是西域各國(即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從此,今新疆地區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東漢與歐洲的交往: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羅馬帝國)的使臣來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13.絲綢之路

    (1)絲綢之路:西漢和西域溝通以后,中國和西方的貿易開始發展起來。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從西亞轉運到歐洲,這就是橫穿歐亞陸上通道的“絲綢之路”。因大量中國絲和絲織品多經此路西運,故稱絲綢之路,簡稱絲路。

    (2)絲綢之路的意義: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這條古代東西方交通要道成為中西交通的重要渠道

    (3)海上絲綢之路:西漢商人開辟了海上交通要道,即海上絲綢之路。從廣東沿海出發,沿海岸線,從中南半島南下,繞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孟加拉灣,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和斯里蘭卡。

    (4)評價絲綢之路: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我們應該很好地加以利用。

    (5)當今的新絲綢之路:亞歐大陸橋(貫通亞歐大陸的洲際鐵路。)

    14.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

    我國是世界上首先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已經出現用于書寫和繪圖的紙。紙的發明,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漢墓出土了西漢前期的紙,上面繪有地圖。

    東漢時,宦官蔡倫于105年,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作造紙原料。為了紀念蔡倫的功績,人們把這種紙叫作“蔡侯紙”。

    紙的發明的意義:造紙術逐漸傳到朝鮮、日本和中亞各國,又經阿拉伯傳入歐洲,對世界文化傳播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

    15.張仲景和華佗:

    (1)張仲景: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當時連年戰亂,疾病流行,為使人民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并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寫成了舉世聞名的《傷寒雜病論》。這是我國第一部中醫臨床診斷治療的專著,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張仲景以其卓越的成就,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稱為“醫圣”。

    (2)華佗:華佗是東漢末年的民間“神醫”,他勤奮好學,精通內、外、婦、兒、針灸科,尤其擅長外科手術。他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麻醉劑“麻沸散”做手術的外科醫生,歐洲則是在華佗死后1700年才學會使用麻 醉藥的。他還創制了一套“五禽戲”,模仿虎、熊、猿、鳥等五種動物的動作、姿態來鍛煉人身體各部位的醫療體操,至今還有許多人學習它,受益良多。

    16.《史記》:秦漢時期,史學有很大發展。

    (1)作者:司馬遷,是漢武帝時的史官。《史記》是一部杰出的歷史巨著。

    (2)主要內容:《史記》全書130篇,52萬多字,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

    (3)意義(歷史定位):《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體例完備,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史記》創立了紀傳體的體例,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編寫史書的典范,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我國文學占有重要地位。《史記》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7.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

    (1)曹操統一北方的原因:①在軍閥混戰中,曹操控制了漢獻帝,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地位;②他招賢納士,重用人才;③實行屯田,實力日益增強。(曹操屯田分“民屯”、“軍屯”)

    (2)官渡之戰: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紹的大軍在官渡大戰。曹軍以少勝多,大敗袁軍,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3)赤壁之戰: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想消滅劉備、孫權,統一天下。孫權、劉備組成聯軍,在赤壁與曹軍展開決戰。聯軍利用曹軍不習水戰、連鎖戰艦的弱點,用火攻大敗曹軍。這就是歷的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礎)

    (4)三國鼎立: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兒子曹丕在洛陽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222年,孫權也稱王(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或東吳,后定都建業(今南京)。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注意:曹操不屬于三國時期的人物,而是東漢末年的。

    18.江南地區的開發

    (1)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①自然條件好,江南溫暖濕潤,土地肥沃。②北方人民南遷充實了江南的勞動力,帶去了先進的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最主要的原因)③南北方人民共同開發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出大量良田。④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2)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表現:①農業:a.修建許多水利工程,開墾出大量良田。b.水稻栽培技術提高,稻米產量大幅度增加。c.北方粟、麥等旱田作物南移。d.利用水力加工谷物的水碓和水磨廣泛應用。

    ②手工業:a.養蠶繅絲技術提高,絲織業水平提高并得到普及。b.冶鑄水平很高,出現了許多的冶鑄作坊。③商業:江南交通網形成,商業活躍,不少城市繁榮起來。

    (3)江南地區的開發的意義: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4)江南地區的開發給我們的啟示:今天的現代化建設需要穩定的政治環境;建設者要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具有不畏辛勞的奉獻精神;青年學生需要發憤學習,努力使自己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之才。

    19.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

    (1)目的/原因:為了便于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于494年,遷都洛陽。

    (2)措施/內容:他要求鮮卑貴族采用漢姓,學說漢話,改穿漢服,提倡同漢族人通婚。

    (3)意義/作用/影響: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進程,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4)評價北魏孝文帝: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少數民族(鮮卑族)政治改革家。

    (5)結果:從西晉末年開始,匈奴、羯、氐、羌和鮮卑等北方少數民族統治者先后入主中原,建立政權。各族人民與漢族長期雜居相處,互相往來,各族差異逐漸模糊,北方實現了民族大融合。

    20.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1)作者:賈思勰生活在北魏和東魏時期,是我國古代的農學家。

    (2)內容:《齊民要術》介紹了農作物、蔬菜和果樹的栽培方法,以及畜牧、捕魚、食品釀造和加工技術,內容極其豐富,反映了當時我國北方農業生產技術的水平,其中有許多技術直到現在還在應用。

    (3)意義:《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的優秀著作。

    中考審題技巧

    一慢一快,指的是審題要慢要細,做題要快。題目本身是解題方法、技巧的信息源,特別是每卷必有的選擇題中的題干中有許多解答該題的規定性,諸如:選出完全正確的一項還是錯誤的一項,選一項還是兩項等,這些我們一定要在讀題時耐心地把它們讀透,弄清要求,否則是在做無用功。中考卷大多是容易的,在大家容易的情況下就看誰更細心,而細心最主要的就是審題時要慢要細心。當然選擇題之外的題目也應如此。

    需注意的是文科與理科卷的審題要求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解答理科類題目中出現的條件充分用到、用足,不能有多余條件;而文科,比如語文卷中,有些題中出現的條件、信息、卻不一定全用到,需要我們通過審題加以取舍,有些信息有用,有些信息是沒用的。

    理科非選擇類題目的審題要做到“三審”

    一審:解題前要審(這是做題的前提)

    二審:解題過程中碰到困難時要審(看看有何條件未用,什么條件背后隱含著個什么條件等等)

    三審:解題結束時要審,防止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審題這一步,不怕“慢”。

    當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后,答題時速度應快。做到這一點可從兩方面入手:

    1、書寫速度應快,不可慢吞吞的。

    2、書寫的內容要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嚕嗦重復,盡量寫出得分點就行了。

    福建2022年中考時間安排相關文章

    2022年浙江中考時間安排

    2022年廣東中考時間安排

    2022年重慶中考時間安排

    2022浙江各地區中考時間發布

    2022年廣東省中考時間安排

    2022年有關上海中考時間公布

    2022湖北地區中考考試時間安排

    2022北京中考時間安排

    2022中考數學答題時間分配技巧

    上海中考時間表安排2022

    146388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奇米影视奇米四色888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色www永久免费网站| 欧美成人全部免费观看1314色| 在线观看亚洲电影|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a级日本片在线观看|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天堂资源wwww在线看| 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爽 | 公与秀婷厨房猛烈进出视频| 丝袜情趣在线资源二区|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性感美女视频免费网站午夜| 又色又爽又黄的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七次郎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天天爱天天做色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49pao强力在线高清基地| 欧美内射深插日本少妇|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色综合欧美在线视频区| 成人一级黄色大片|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80s国产成年女人毛片| 欧美一级手机免费观看片| 国产区综合另类亚洲欧美|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精品国产香港三级|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毛片乱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香蕉久久成人网| 成Av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4455永久在线观免费看| 日本全黄三级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不卡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