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華航天工業學院“雙創”點燃高校轉型“主引擎”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雙創”點燃高校轉型“主引擎”
這個學期末,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大三學生王若宇忙得不可開交:一邊忙著期末備考,一邊忙著航測河北省廊坊市的主要河流和坑塘的變化情況。與很多學生不一樣的是,王若宇現在是一個典型的“兩棲人”——既是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生,又是凌宇航拍工作室的負責人。一年前,王若宇和同學在學校支持下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入駐廊坊華航e創空間。
在廊坊華航e創空間,像王若宇這樣的創業團隊,還有不少。比如,五度(廊坊)裝飾設計有限公司、派羅(廊坊)機器人有限公司、廊坊市云騰體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創業項目涉及智能制造、工業設計等多個領域。
2015年3月,北華航天工業學院與廊坊市政府共創共建了廊坊華航e創空間。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副校長李國洪說:“e創空間累計孵化的華航學生項目已經150余個,項目與學科專業結合度達到70%。注冊公司32家,年營業額過百萬的有10個?!?/p>
“作為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我們培養的學生要有超前創新能力、良好的創新心理素質和一定的創業準備能力。希望他們畢業后,既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同時能夠成為創業潛在人群的應用型人才?!痹撔PiL韓文仲在談及“雙創”人才培養時說。
如何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思維、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和探索,該校最終確定,將創新創業教育落實到該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中,將“雙創”人才培養作為拉動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引擎”。
2017年,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出臺了《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形成了課程、講堂、訓練、競賽、孵化“五位一體”的“雙創”教育體系;通過校政共建“雙創”平臺,聚合資源,搭建創客、創新、創意、創造、創業“五創融合”的孵化轉化平臺;通過完善校政、校際、校地、校企的“四個協同”育人機制,該校形成了教育平臺、訓練平臺、實踐平臺的“三級平臺”,將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
據該校副校長陳剛介紹,“三級平臺”中的教育平臺,就是學校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類的課程,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創青春創新創業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等相關競賽。
為了激活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積極性,該校專門設定創新創業實踐學分,打通了創新創業類學分認定渠道,保證每一名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加一項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僅2016年以來,該校學生在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獲獎就有2000余項,其中,國家級424項、省級1357項,覆蓋學生8000余人次,學生發表論文近500篇,取得專利101項。
事實上,產學研結合和科研創新基地配套,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方面。以落實學?!笆濉币巹澲械摹耙皇偾Чこ獭?在轉型發展中打造1個優勢特色學科,建設10個品牌特色專業,服務100家企業,產出1000項成果)為契機,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積極推進產學研結合,通過制定和不斷完善社會服務工作政策及業績評分標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投入保障機制,促進成果轉化落地。
近3年來,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科研經費增長率達到50%,直接服務域內企事業單位253家,累計技術成交額6806萬元,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7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0項。學校還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地方主導產業,將產學研合作精準定位到企業。以縣域遙感技術應用為重點,該校積極推動航天高新技術民用化,與北京精雕集團、潤澤科技集團、航天科技、科工集團下屬科研院所等共建了一系列科研創新基地,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也對該校大學生“雙創”提供了有力支撐。
“現在,我們學校是河北省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學校的e創空間也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未來,我們將把‘雙創’作為學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的重要抓手,強化學生的‘雙創’能力培養,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輸送更多創新創業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韓文仲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