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策略
高考填報志愿策略模板
4月17日,北京工業大學舉辦本市最大一場校園開放日,60所高校現場接受家長和考生咨詢。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家長咨詢時大都問如何用“一模”成績填報志愿,有關專家提醒,填報志愿可參考“一模”排名,而不能簡單套用“一模”成績。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填報志愿方法,歡迎參考閱讀!
高考填報志愿可參考“一模”排名 勿簡單套用
當天上午7時30分,離校園開放時間還有半小時,眾多家長和考生已陸續走進北工大校本部。短短半天時間,約有3萬名家長和考生參加了該校的校園開放日。東城區一位考生家長說,孩子“一模”考了560分。他困惑的是,根據孩子今年的“一模”成績,如果按北京師范大學往年錄取分數,再努力提高些成績,報考北師大就有希望了,但孩子心理素質不好,遇到“大考”就緊張。現在想穩妥點,了解這種分數報考哪些學校比較合適。
“我家孩子‘一模’成績在年級排80名,比上學期提高了20名。這次考試超常發揮了,不知道這個分數怎么填報志愿。想聽聽招辦老師的意見。”一位姓常的家長說。記者從現場了解到,不少家長非常關心孩子填報志愿的問題。他們咨詢時,都會簡單套用“一模”成績問招生學校報考是否有把握。
北工大招辦主任黨杰介紹,“一模”考試是高考前一次重要的綜合練習,其分數對高考填報志愿來講非常重要。但是,家長和考生不能簡單機械套用,不能用“一模”成績簡單地與學校往年錄取分“對號入座”。家長和考生要結合平時學習成績、“二模”成績等,了解考生在區縣排位。同時,家長也不能單純憑“一模”總分數作為選擇志愿的參考依據,還要考慮相關科目成績。高考錄取時,有的學校既看總成績,又要參考相關科目成績。
首都師范大學招辦主任孫彤分析,“一模”考試成績對填報志愿的參考價值要大于一般考試,但也不是一個不變的數據。家長首先要確認模擬考試中考生是否發揮正常,是超常發揮還是偶爾失利。如是正常發揮可作為選報志愿主要參考依據,否則就不能完全以此為依據。有些考生“一模”后,通過努力在最后階段有很大的進步,填報志愿時就有必要進行調整。因此,填報志愿時,“一模”成績是重要的參考依據,但切忌簡單直接套用。(記者:邱乾謀)
廣東高考:平行志愿要注意五大風險
廣東省招生委員會日前頒布《廣東省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宣布今年高考實行“平行志愿”錄取。對于這一改革,市招考辦負責人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雖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填報志愿的風險,但并不是說完全沒有風險,考生及家長絕不能掉以輕心,應充分了解平行志愿的優勢和風險,科學、合理地填報志愿,才能增加錄取的機會。
成績和分數線公布后填報志愿
“平行志愿”是相對于原有的梯度志愿投檔錄取模式而言的,指在某個規定的錄取批次中,允許考生填報若干個平行但有順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改變往年志愿優先的投檔模式,投檔時將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然后按考生成績順序依次檢索每位考生填報的該批次的院校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院校的投檔條件,則投檔A志愿院校,如果達不到A志愿院校的投檔條件,則繼續檢索B志愿,依此類推。檔案投出后均視為第一志愿。
據了解,今年廣東省在文史類、理工類的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含B類)院校實行平行志愿,參加提前批錄取的本科院校(含文科、理科、體育、音樂、美術類)及專科層次的院校今年暫不實行平行志愿,仍按廣東省2009年填報志愿及錄取模式進行招生。
市招考辦負責人表示,今年普通高考填報志愿仍然在高考成績和各批次錄取分數線公布后進行,本科、專科志愿填報同時進行,具體填報時間和方式將另行通知。
高分考生未必一定會被錄取
據介紹,實行“平行志愿”后,考生投檔排序將在統考結束后,根據考生報考科類及考試成績情況分別排序,即考生分文史類、理工類按成績總分從高到低排序,排序成績總分相同時,則按統考科目成績總分從高到低排序,統考科目成績總分仍相同時,則按單科順序及分數從高到低排序。單科成績的排列順序為:文史類為語文、文科綜合、文科數學、外語;理工類為理科數學、理科綜合、語文、外語。
實行“平行志愿”后,各批次投檔分預投檔和正式投檔。預投檔在第一院校志愿組正式投檔前進行,只提供生源基本情況,正式投檔為高校提供考生電子檔案,每批次的預投檔在正式投檔前2天進行。此外,實行“平行志愿”各批次錄取過程中,如院校未完成招生計劃,且缺額較大的,省招生辦公室將視情況組織多次征集志愿。
“實行‘平行志愿’后,高分考生不一定一定會錄取。”市招考辦負責人說,首先高分是相對的,實行“平行志愿”后,對于排序在最“熱門”三所高校招生計劃總量之內的考生,如果填報這三所高校志愿,且專業志愿填報合理,錄取是有保障的。比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三所高校在廣東省公布總的理科招生計劃是150人,那么,排位在全省前150名的理科考生,填報這三所高校,投檔時將可以投到這三所高校,如果考生專業志愿填報合理,也不會給學校退檔。對于排序在150名之后的考生,由于不知道其他考生填報志愿情況,志愿風險依然存在。
“平行志愿”要注意五大風險
“‘平行志愿’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考生填報志愿的風險。”市招考辦負責人表示,實行“平行志愿”體現了把考生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過,并不能說“平行志愿”這種模式沒有風險。
這位負責人表示,“平行志愿”的風險主要表現為五個方面:
一是投檔而被退檔的風險。省招辦預投檔時投檔比例為1:1.05,雖然投檔比例低于往年,但實際投檔比例仍可能大于1:1,部分考生面臨退檔風險。
二是填報志愿時定位不恰當的風險。如果考生定位不準確,志愿填報過高,投檔成績沒有達到自己填報的所有平行志愿院校的調檔線,在兩個平行志愿組的投檔過程中該考生就不可能被投檔,只能參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錄取。
三是填報志愿時無“梯度”的風險。考生填報志愿時如果沒有考慮院校之間的層次高低、報考冷熱,完全把同一層次學校依次排列,不形成志愿的合理梯度,也可能出現不能被投檔的結果。
四是考生自身的缺陷帶來的風險。“平行志愿”采取一次性投檔,投檔后沒有立即進行補檔,如果考生有投檔成績相對較低、身體條件較差、不符合特殊專業的體檢要求、綜合條件偏低等情況,退檔風險較大。
五是不服從專業調劑帶來的退檔風險。考生檔案被投到所填報的院校后,如果所填報的專業志愿按學校錄取規則都不能滿足,而考生又沒有填報專業服從,學校無法進行專業調劑,該考生就可能被退檔。
相關新聞
報考院校和專業
要“冷熱”結合
對于“平行志愿”存在的風險,市招考辦提醒考生及家長絕不能掉以輕心,應充分利用“平行志愿”的優勢,有效規避“平行志愿”的風險,科學、合理地填報志愿,才能增加錄取的機會。
首先,要注意仔細了解有意向填報的高校的相關情況。在填報前,要認真搜索目標高校的招生資料,熟悉高校招生章程,弄清高校錄取規則,了解高校辦學情況和招生要求等等。其次,準確定位,合理填報。與傳統志愿填報方式一樣,考生仍要根據自己的分數、在全省的位次以及學校的招生計劃、錄取分數等情況準確定位,從本人高考成績出發,結合個人興趣、特長,選擇適當的學校與專業,千萬不要片面地強調個人的興趣愿望,不考慮本人的高考成績,脫離實際地“低分高報”,否則可能使自己失去被高校錄取的機會。
此外,注意院校和專業志愿冷熱搭配。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后,高校進檔考生的高考成績差距大大地縮小了,這樣一來,有的專業,特別是熱門專業和優勢專業,就可能出現“擁堵”。因此,平行志愿模式要求考生更加重視專業的冷熱搭配和“服從專業調劑”,在專業的選擇上一定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如果考生服從調劑專業志愿,則被錄取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而那些不愿意調劑專業志愿的學生,則被退檔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填報志愿時,既要有成績可以達到的最高水平的院校和最合適的專業,也要有自己成績能夠達到并保證錄取的院校和專業,做到報考“熱門”和“冷門”院校及專業相結合。
最后,市招考辦強調考生及家長應注意志愿的“梯度”。如果志愿順序不合理,不形成合理的志愿梯度,也可能導致考生與較好的院校失之交臂,甚至出現檔案無法投出的現象。志愿一定要拉開檔次,把握好沖、穩、保之間的梯度關系。
高考填報志愿低分高就的可能性策略分析
現在,國內相當部分省份依然實行第一志愿順序志愿,每個人只能選擇一所學校作為最大可能的目標學校,其他只能是此目標無法實現時的一種補救。因此第一志愿學校的選擇至關重要。但由于學生之間背對背填志愿,互不知道各自的決策信息,就必然會出現有些學校人滿為患,有些學校門可羅雀。如果有人不幸選擇了人滿為患的學校,則有可能因為競爭激烈而落榜,但如果有人幸運的選擇到了門可羅雀的學校,則很容易以較低的分數被學校錄取。這時,對報考學校的競爭程度的預測就成了投機成功的最關鍵因素。
在博弈論里,假定每個行為主體都是以自己利益為最大化的理性人。具體到志愿填報領域,每個人都想以最低的分數考入最好的大學,即發揮分數的最大效能。這就為預測學校報考的競爭程度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于是,從本質上講,這實在是預測報考者的心態。影響報考著決策心態變化的一般有以下因素:
一、因觀念的落伍而出現的投機可能性:這主要是由于對好大學、好專業理解的不同而造成的。雖然這幾年就業在高考志愿決策中的影響越來越大,但由于認識上的誤區,有人并不完全認同就業是志愿決策第一決定因素,于是,許多人會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或社會大眾的認識來判斷自己所選擇的學校和專業,因此,大多數人樂于報考的專業和學校其實并不是將來好就業的專業和學校。根據教育部門的調查數據,近年來報考熱門專業前10位是:1國際經濟與貿易、2英語、3工商管理、4計算機科學與技術、5法學、6電子信息工程、7通信工程、8金融學、9會計學、10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等專業,而西南財經大學麥克思公司的調查數據,近年來,最容易就業的前10位專業則為:1機械電子工程、2醫學檢驗、3醫學影像學、4注冊會計師、5物流工程、6勘查技術與工程、7建筑學、8車輛工程、9信息安全、10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根據我們的觀點,也是最現實的觀點:就業好,才是真的好。那么我們選擇專業時當然要選擇好就業的專業。但由于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一點,被一些不著邊際的因素牽著鼻子走。因此,許多好就業的專業和學校反而錄取分數并不高,比如當分數在一本線上下時,許多人為了上一本會選擇一本院校的較差的專業,卻不愿意選擇二本院校里的好專業,比如,你比一本線高出10分,你是選擇一本里的云南大學、廣西大學呢,還是選擇二本里面的南京財經大學、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同樣,如果你是男生,要選擇醫學院校里的醫學專業,許多時候臨床醫學比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高許多分,但從就業來看,前者反比后者容易就業得多,這時,你是選擇臨床醫學呢,還是選擇醫學校驗或醫學影像學專業?所以,只要用心鉆研,科學決策,就一定能以最小的分數及經濟成本獲得最好的專業和學校。
二、信息不充分時的決策:比如現在從大多數人來講,對填報志愿并不很重視,只是在高考結束后參考一下前一年或幾年的錄取分數線,然后決策,這時就會出現農民賣瓜的困境,即參照去年的價格決定是否生產或生產多少西瓜,如果上年西瓜的價格低,則大多不愿種西瓜;反之,則大量種西瓜。其結果是,上年西瓜價格低,導致種瓜量下降,價格提高;反之,因為上年西瓜價格高,從而導致種瓜量上升,進而價格下跌。同樣,大量學生參照上年最多二、三年的學校錄取分數線來報考,如果這幾年學校分數低,分差小,則報考學生會大量增加,從而導致該校當年分差上漲,反之,則下跌。這就是平時業內人士指出的“大小年現象”。這時,我們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前幾年分差大,報考人數多,那么今年我就放膽報考。如果前幾年分差小,報考競爭程度低,則就要謹慎考慮。當然,這種決策帶有一定的冒險性,大小年并不是呈規律性分布,有時接連幾年大年,然后會有接連幾年小年。那么這就要求決策者一方面仔細研究目標學校出現大小年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做好保底,一旦決策失誤,則有比較好的學校作為保底,以確保不會落榜或低就。注意,保底策略有兩種,一種是以同一批次的第二志愿作為保底,一種是以下一批次較好的學校作為保底。依筆者的意見,最好以下一批次的優質學校作為保底,因為同批次的二志愿學校一般來說不是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就是學生自身不太滿意。但如果降低一個批次,則可以在大量的學校中從容選擇,不僅可進好學校,還可進合適專業。另一種信息不充分情況就是高校首次在某省招生,由于學生填報志愿時間非常短,不可能用仔細研究招生學校的情況變化,大多是根據往年的情形進行決策,對當年第一次在本省招生的學校容易忽視,從而導致報考該校的人數較少,錄取分差降低。比如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第一次在四川省文科生中招收國防生,結果報考人數少,錄取分差很低。這就為低分進入名校創造了條件。要把握此機遇,一定要善于對比招生學校的變化情況,發現機會。
三、突發事件的影響:比較典型的如2003年的非典與2008年的地震,在災害發生地的學校,一般學生或比較規避。這時就會出現學校錄取分差降低的現象。2003年由于北京是非典的重災區,所以,除了北大、清華這些一流名校,在四川省招生的其他如中央財經大學分差為2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分差為8分,中國政法大學10分,北京郵電大學13分,北京科技大學2分等,遠遠低于往年。另外,廣東省也是非典的重災區,所以當年中山大學的錄取分差為8分,遠遠低于往年。同樣,2008年由于汶川特大地震的影響,四川省高校也出現了一些非同尋常的分差,比如四川大學提檔線分差為文科0分,理科10分,也都低于往年。
四、試題難度極端現象:2003年由于高考題特難,學生無法把握,都偏于謹慎,因此出現在二流名校爆滿,一流名校缺額的情況。比如當年在四川省招生學校中吉林大學分差理科為0分,上海財大理科8分,上海交大理科66分,都是往年中最小的分差。2005年由于高考題目特簡單,所以又出現了無法把握許多人趨于謹慎的決策。也出現了部分名牌高校分差降低。比如當年四川大學理科分差0分,電子科大分差0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首次出現第一志愿報考人數不滿招生計劃等情況。
五、分校現象:高校連續擴招,多數校本部人數已經飽和,為了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許多高校開始建設新校區。比如北京幾十所高校把新校區集中建設在河北廊坊稱為“東方大學城。”另有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北航北海分校、哈工大威海分校等。由于是新校區,知名度有限,為了吸引學生報考,部分高校將分校與本部分開,單列招生計劃,于是,這些分校的報考人數相對較少,分差較小。但其教育資源基本上是一樣的,可以共享,更重要的是分校不具有法人資格,最后學生的畢業證、學位證都是本部的。這其實就與在校本部讀書沒多少區別。
總之,無論那種現象,其歸根結蒂都是影響到了學生的報考心態,如果能關注現實發生的許多社會經濟現象,由此深入分析對學生報考學校心態的影響,進入尋求對具體學校的報考競爭態勢的預測,將能大大地提高以低分進入名校的機率。
高考志愿填報考技巧
1、填報時學生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分數以及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切忌跟風隨大流,一味的報考所謂的熱門專業,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這樣才能夠選擇出心儀的院校和專業。
2、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城市以及分數專業等因素進行多個志愿的填寫,這樣對于每個志愿填報都能夠更加有意義。
3、報考的時候,學生更應該聽從老師的建議,老師對學校更加了解,學生可以從專業人士的建議中,篩選判斷哪所學校更適合自己,報考志愿是高考重要的一步。
4、在報考前充分了解目標院校的師資力量,校園環境和學習氛圍等,切忌頭腦發熱在不了解的情況下貿然填寫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