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祖國20年成就
,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澳門經濟發展所累積的財富為澳門改善民生、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小編整理了澳門回歸祖國20年成就,歡迎借鑒參考。

澳門回歸祖國20年成就
古語有云:“二十成人,初加冠”,是為“弱冠”。身為弱冠之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已經走過了二十年不平凡歷程,經濟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和諧穩定。澳門成為當之無愧的成功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熱土”,為“一國兩制”實踐提供了澳門模式、澳門方案、澳門智慧和澳門經驗
澳門回歸祖國20年,最顯著的成就就是經濟取得跨越式發展。由于澳葡政府的夕陽心態和不作為,回歸之前的澳門治安不靖,加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經濟一度凋敝?;貧w之后,特區實行了博彩經營權的適度開放,中央政府和內地為支持澳門經濟發展,亦採取了開放“自由行”、CEPA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內外利好政策共同作用下,澳門經濟很快扭轉衰頹局面,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我們從下面一組數據就可以看出澳門回歸后經濟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澳門本地生產總值,1999年時為492.1億澳門元,至2018年時已經達到4,403.16億澳門元,增長近8倍。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由1999年的113,000澳門元,提升至2018年的666,893澳門元,增長近5倍。按照世界銀行 2017年的統計數字,澳門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在全球範圍內排名第二,僅次于盧森堡。澳門旅客入境人數由1999年的744.39萬人次,增至2018年的3,580.37萬人次,增長了約3.8倍。1999年時,澳門總共有酒店40家,其中五星級酒店8家;至2018年,澳門有酒店82家,相比1999年而言數量上翻了一倍多,其中五星級酒店35家,比1999年時增多27家,增長3.38倍。1999年時,澳門的酒店入住率只有53.4%,至2018年,在酒店數量翻倍、接待能力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入住率仍高達91.1%。
經濟的多年持續發展,帶來了澳門的高就業率、低失業率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失業率由1999年的6.4%,降至2018年的1.8%,近年一直維持在這一低水平,處于“充分就業”狀態。月工資收入中位數由1999年的4,890澳門元,增至2018年的16,000澳門元,增長2.27倍。
為改變澳門經濟一業獨大的局面,澳門特區政府從回歸初期的“固本培元”到近些年推動包括會展、文創、中醫藥等新興產業在內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尤其是橫琴的開發也為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平臺。
澳門的經濟騰飛為建立財政儲備提供了條件。為增強澳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澳門特區于2011年建立了財政儲備制度。截至2018年12月底,澳門特區財政儲備達5,088億澳門元,其中,基本儲備及超額儲備分別為1,475億及3,613億澳門元;截至2019年3月底,澳門特區的外匯儲備初步統計為1,633億澳門元。
澳門經濟發展所累積的財富為澳門改善民生、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盛世蓮花別樣紅
具有澳門特色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會見新當選并獲中央政府任命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賀一誠時指出,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20年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關心支持下,在何厚鏵、崔世安兩位行政長官帶領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團結帶領社會各界,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雄辯地證明了“一國兩制”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今天的澳門,如同南海之濱的璀璨明珠,綻放著令世界矚目的耀眼光芒。
澳門同胞當家作主。澳門特別行政區依照基本法行使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自行管理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的事務。20年來,澳門特別行政區依法順利進行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六屆立法會選舉,真正實現了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澳人治澳”,其間還舉行了五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目前澳門地區有12名全國人大代表、37名全國政協委員參與國是。廣大澳門居民享有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為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
經濟實現跨越發展。從1999年至2018年,澳門經濟總量(GDP)由518.7億元(澳門元,下同)增加到4446.7億元,實際年均增長率達到7.7%;人均GDP由1.5萬美元提高到8.3萬美元。至2018年底,累計財政盈余達到5056億元,外匯儲備1636億元,分別是1999年的193倍和6.2倍。澳門進入歷史上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
廣大居民安居樂業。1999年至2018年,失業率從6.3%降至1.8%,就業人口月收入中位數從4920元增至16000元。從2007年開始實行從幼稚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本地就業人口中具有高等教育程度人口比例為38.1%。初級衛生保健體系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太平洋地區典范”,居民人均壽命達到84歲。政府主導建成5.1萬套公共房屋,保障中低收入人群安居需求。建立多點支撐的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連續多年實施現金分享計劃等普惠型的民生政策。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理想藍圖逐步成為鮮活的現實。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特別行政區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嚴格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推動澳門各項事業向前發展。特別行政區政府堅持穩健施政、務實進取,加強同各階層、各界別的溝通協商;社會各界發揚愛國愛澳傳統,顧大局、重協商、講團結,形成相互理解、和衷共濟的社會氛圍。輿論環境良好,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主基調。社會治安狀況實現根本性好轉,社會安定祥和,廣大居民的安全感顯著增強。
多元文化魅力日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多元文化特色得以保持,建筑中西合璧、族群友愛相助、宗教和諧共存、習俗多姿多彩,澳門成為不同種族和信仰人士的幸福家園。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還保存有多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澳門還形成了絢麗迷人的節慶文化,“盛事之都”“美食之都”等成為新的靚麗名片。作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澳門每年吸引入境旅客近4000萬人次,正展現出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游之者忘倦的“詩意棲息地”獨特魅力。
國際影響更加廣泛。在中央政府授權和支持下,澳門對外交往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目前,葡萄牙等4個國家在澳門設立總領事館;澳門參加國際組織的數量達到120個,是回歸前的2倍多;144個國家和地區給予澳門護照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澳門連續承辦五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發揮了作為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獨特作用。中國澳門,從容自信地面向世界、融入全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助力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積極貢獻澳門智慧與澳門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