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四川方案”產業發展規劃
2024年人工智能“四川方案”產業發展規劃是怎樣的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年人工智能“四川方案”產業發展規劃來了!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2024年人工智能“四川方案”產業發展規劃來了!
近日,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四川省人工智能產業鏈總體工作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明確未來3年四川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發展布局和重點任務。
《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四川人工智能產業實現“十百千萬”發展目標,成為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第四極。“十百千萬”發展目標,即打造10個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行業標桿大模型,攻克100項以上原創性、顛覆性關鍵核心技術,培育壯大100家具有全國競爭力的領軍企業,人工智能科技企業達到2000家以上,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以上,算力總規模突破40000P(1P相當于每秒1000萬億次計算速度)。
《工作方案》明確成都、綿陽兩個主要承載地和德陽、遂寧等11個協同發展地主攻方向,還從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創新、提升先進算力和數據供給能力、培育大模型集群、開發智能機器人等8個方面,提出26條重點任務和工作舉措。
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創新方面,提出將實施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專項,在先進算力、類腦智能、智能機器人和無人機系統、行業垂直大模型4個方向,布局高性能DCU芯片、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研制等攻關任務;培育大模型集群方面,將圍繞智能制造、防災減災、先進核能等重點行業,推動開發一批行業代表性強、應用廣泛的行業垂直大模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模型集群。
為更好推動《工作方案》落地見效,四川配套印發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專項重點攻關任務清單、基礎設施項目清單、行業垂直大模型培育清單等7張工作清單,并明確各地各有關部門工作責任,以“清單制+責任制”推動落實。
四川人工智能倫理和道德挑戰
人工智能的決策過程往往基于復雜的算法和數據分析,這使得人們難以理解其背后的邏輯。在某些情況下,AI系統可能做出不符合人類倫理和道德標準的決策,如在自動駕駛汽車面臨緊急情況時選擇犧牲誰的生命。這類問題引發了關于人工智能是否應該擁有自主決策權以及如何對其進行道德監管的廣泛討論。
四川人工智能社會不平等加劇
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加劇社會的不平等現象。那些掌握先進AI技術的國家和企業可能在經濟、軍事等領域獲得更大的優勢,而落后的國家和地區則可能面臨更大的發展壓力。此外,隨著AI技術的普及,數字鴻溝也可能進一步擴大,使得那些缺乏必要技能和教育資源的人群更加邊緣化。
四川人工智能失業與職業變化
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導致部分職業被機器取代,從而引發失業和職業變化的問題。隨著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傳統的工作崗位可能會消失或減少。雖然人工智能也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但對于部分人群來說,他們可能需要重新學習新的技能以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四川人工智能隱私與數據安全
人工智能系統需要大量的數據來進行學習和決策,這可能導致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受到威脅。一些不法分子可能會利用人工智能系統竊取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非法活動。此外,人工智能系統也可能成為黑客攻擊的目標,導致數據泄露和系統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