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竹怎么養鳳尾竹的養殖方法(2)
鳳尾竹怎么養鳳尾竹的養殖方法
鳳尾竹的形態特征
叢生、稈高1-3m,徑0.5-1cm、梢頭微彎、節問長16-20cm,壁薄、竹稈深綠色、被稀疏白色短刺、幼時可見白粉、稈環不明顯、籜環具木栓環而顯著隆起或下翻、其上密被向下倒伏的棕色長絨毛。分枝多數,呈半輪生狀,主枝不明顯。葉片線狀披針形,長3.5-6.5cm,寬0.4-0.7cm。籜鞘厚革質、短于節問、背面密被黃棕色刺毛、鞘口略呈弧形隆起、兩肩稍隆起;籜耳缺、隧毛發達、長達10mm;籜葉披針形至三角狀披針形,中上部邊緣內卷、頂端是錐狀。筍期較長,從4月至10月不斷萌發新筍,出筍期可以延續3-6個月。
葉:葉二型,有莖生葉與營養葉之分;莖生葉單生在竿和大枝條的各節,相應地稱為竿籜(culm-sheath)、枝籜(branehsheath),它們有頗為發達的籜鞘和較瘦小而無明顯中脈的籜片,在兩者間的聯結處之向軸面還生有籜舌,此 外籜耳和鞘口燧毛亦常存在,惟籜片絕對無柄;營養葉二行排列互生于枝系中末級分枝(常稱具葉小枝)的各節,并可形成類似復葉形式的同一面,其葉鞘常彼此重疊覆蓋,相互包卷,葉鞘頂端還可生有葉舌、葉耳和鞘口燧毛等附屬物,葉片具葉柄,中脈極顯著,次脈及再次脈亦均明顯,小橫脈易見或否,葉柄簡短,位于葉鞘頂端由內外兩個葉舌所形成的杯狀凹穴之內,因基部具關節,故嗣后葉片能連同葉柄一齊從鞘上脫落,而葉鞘則在枝條上存留較久。
花:花期不固定,一般相隔甚長(數年、數十年乃至百年以上),某些種終生只有一次開花期,花期常可延續數月之久。竹類花序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為有如普通禾草那樣,植株上的具花部分(在禾本科中,習慣上以小穗為一單位)可形成各種式樣的花序,它們的發育是一次性完成的,術語上稱為單次發生花序(semelauctantinflorescence),其著生部位都是在植株營養體某些部分最上方的一片營養葉[稱旗葉(flag leaf或uppermost leaf)]之上,花序軸及其分枝(包括小穗柄)均常實心,即內部結構上下均勻一致,分枝處(包括小穗柄著生處)無明顯的節,偶可有小形的鱗片狀苞片,其腋內無芽,僅在枝腋有時可具枕瘤(tubereule),在竹類中稱為真花(genuineinflorescence),以便與另一類型即假花序(false inflorescence)相對應;后一類型的基本結構是假小穗(pseudospikelet),它是l枚小穗頂生于極為短縮的小枝上所形成,而此小枝除其基部之內側照例有1片先出葉外,其上方的葉器官均減退呈穎狀或外稃狀的苞片,且連同頂生的小穗 在外觀上混為一體而類似“小穗”,但此實為一復合性的構造物,其下方屬于小枝的部分之苞片腋內常有小枝芽[此時該苞片稱具芽苞片(bud-subtending bract)],如果此腋芽發育,則可成長為次生假小穗,后者的腋芽也有可能發育成另一再生的假小穗,如此重復,最后可形成一團假小穗叢,這是由各級假小穗依次發育生長而成的,故稱此假小穗叢為續次發生(interauctant inflorescence),它們著生在營養枝甚至在主竿的各節以 形成穗狀、圓錐狀或球形的頭狀等式樣的花枝,惟其主軸及分枝均并不特化,仍與營養 枝無異,還是有著明顯的節和中空的節間,因此也有人常將此花枝誤稱為“花序”。小穗含1至多朵小花;穎l至數片或可無穎,有時將穎及小穗下部的不孕小花之外稃合稱為 過渡穎(transitional glumes),惟不孕外稃之內常含不同程度退化的花器官而可與真正的穎有所區別;外稃具(3)5脈乃至多脈,先端無芒或有小尖頭,罕可具l短直芒如刺,而 從不為膝曲芒;內稃具2脈或更多脈,背部具2脊或呈圓弧形而無脊,先端有時可分裂或下凹;鱗被多為3片,稀可無或多至6片,甚至更多片;雄蕊(2)3—6,稀可為多數(例如我國不產的群蕊竹屬Ochlandra Thwait.)花絲彼此分離或有部分的連合,甚至相 互連成管狀或片狀而成為單體雄蕊(monadelphous stamen);雌蕊1,花柱l-3,柱頭(1)2—3稀或更多,子房卵圓形、長橢圓形或近于球形,有時基部干縮而作具柄狀。
果實:果實有各種類型,穎果較常見,易與稃片相分離,果皮干燥或新鮮時稀可肉質,有時為碩大型,此時則較子房原來體積增大許多倍(例如梨竹屬Melocanna Trin.),種臍線形,幾與果實同長,胚小,多為F+PP型或略變為其他類型,胚乳多為單粒淀粉質(梨竹屬等 可無胚乳)。染色體基數X=12。模式屬:竹屬Bambusa Retz.Corr.Schreb.(nom.cons.)mbosRetz.(nom.rej.)
植物體木質化,常呈喬木或灌木狀。竿和各級分枝之節均可生1至數芽,以后芽萌發再成枝條,因而形成復雜的分枝系統;地下莖(rhizome)亦甚發達和木質化(指植株成長后而言),或成為竹鞭在地中橫走[此為單軸型(monopodium),又因竹鞭較竿徑為細,故亦稱細型(1eptomorph)],或以眾多竿(culm-base)和竿柄(culmneck)兩者堆聚而成為單叢[即合軸型(sympodium)或粗型(pachymorph)],竿柄有節而無芽,通常亦不在其上生根,它著作較長的延長時,稱之為假鞭(pseudorhizome),此時地面竿則為多叢兼疏稀散生,如同時兼有上述兩類型的地下莖,則稱為復軸型(amphipodium),其地面竿自然為多叢性的;新竿有其特殊的生長方式,即由地下莖(竹鞭或竿基)的芽向上出土而成新苗[俗稱shoot)),它最初有不分枝的短暫時期。
鳳尾竹的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強光曝曬,怕漬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溫度不低于0℃。
【溫度】:鳳尾竹為常綠叢生灌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強光曝曬,怕漬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溫度不低于0度。
【光照】: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喜歡潮濕和溫暖,還喜歡半通風和半陰。冬天應該搬到室內有陽光的地方。鳳尾竹喜向陽高爽之地,有“向陽則茂,宜種高臺”之說;春、夏、秋三季只需放置在窗口通風處,入冬放置在向陽處,就可良好生長。地栽的鳳尾竹,春后抽長新葉(這是畏寒之反映),在暖地則四季常。
【土壤】:鳳尾竹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以pH4.5至7.0 為宜,忌粘重、堿性土壤。北方土壤堿性強,可加入0.2%的硫酸亞鐵。土壤最好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可用農田土拌紅黃壤、腐殖土與細沙。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巖作為基質,成活率較高。以保持姿態的優美對土壤的要求也不高,一般疏松的沙質土就可以了。
【水分】:鳳尾竹喜濕怕積水,裝盆后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后保持盆土濕潤,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鞭爛根。從裝盆至成活階段還要經常向葉片噴水。如果盆土缺水,竹葉會卷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夏天平均1至2天澆水一次,冬天少澆水,但要保證盆土濕潤,以防“干凍”。
【肥料】:鳳尾竹肥料以有機肥為主,經腐熟后的畜糞、垃圾肥及河泥等均可。有機肥主要作為基肥,拌入盆土中混合使用,用量一般為盆土量的10%至15%。鳳尾竹生長期每月施入1-2次稀薄的氮肥即可。
看過“鳳尾竹的養殖方法”的人還看了:
3.鳳尾竹的養殖方法
4.鳳尾竹怎么養
5.鳳尾竹怎么養
6.鳳尾竹怎么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