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寫作范文精選
公文寫作是公共基礎知識考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你對公共基礎知識公文寫作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公共基礎知識公文寫作范文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公共基礎知識寫作范文(一)
【真題概述】
本題由兩段材料構成,材料一概述了自2013年冬季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被嚴重的“霧霾”天氣包圍,氣象部門首次發布“霾”橙色預警。材料二以安徽蚌埠為例,詳細說明了此地霧霾的嚴重程度。
請根據上述材料,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800字左右。
【材料解析】
材料一對我國大面積霧霾天氣及其影響進行了概述,從13年12月起中東部開始出現霧霾,進而蔓及全國,北京氣象局更是發布了橙色預警,這些都說明了我國受霧霾天氣影響之大。對事實進行說明之后,材料最后一句話給出了觀點性的評論,如果像奧運期間一樣單雙號限行,無需供暖,就很容易理解彼時的“藍天計劃”為什么能夠實現。從側面為我們提供了治理霧霾方法:即單雙號限行、改變供暖方式等。
材料二是對安徽蚌埠地區13年12月以來空氣質量逐漸下降的事實說明,安徽全省境內空氣污染指數達到最高。用典型的事例說明了治理霧霾亟不可待。12月4日,蚌埠市的3個空氣質量檢測點的空氣質量指數(PM10)均超過300,市區環境空氣污染平均指數為383,達重度污染水平。安徽省多個地市的空氣出現了區域性連片污染。而這種因霧霾引發的空氣污染指數達到V類標準(重度污染)在蚌埠市尚屬首次。專家說話和氣象局的數據表示安徽省已經成了霧霾的重災區。
【解題思路】
這道作文題由兩段材料組成,由大到小說明了我國霧霾的嚴重程度和亟待解決的現狀。題目要求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因篇幅較短,建議選用議論文進行作答。一篇完整的議論文需要觀點明確、結構完整、論證有力。因此,議論文能夠更好地體現一個人的寫作能力。
對于此類社會熱點類材料可以從“為什么”、“怎么辦”的角度進行分析。從為什么的角度,可以找到以下原因:一是由于工業性生產導致過量污染氣體排入空氣中,形成霧霾天氣;二是城市車輛增多,汽車尾氣的過量排放加劇了空氣污染,進而造成霧霾;三是冬季通過鍋爐北方供暖,排放氣體中的污染物質多;四是城市建設中綠化面積相對不足,未能完全實現自凈。從怎么辦的角度,政府應該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不能將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犧牲品。在執政過程中將治理霧霾落到實處,制定相關規定,規范不合理行為。對個人來說,霧霾對身體健康、生活行動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每人都應該加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將環保意識化進自己的生活中,為藍天再現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參考范文】
攜手驅霾 讓藍天再現
2013年12月10日,全國大部分地區出現霧霾天氣,北京市氣象局發布首個霧霾橙色預警;2014年2月26日中央氣象局又一次發布霧霾橙色預警……一條條觸目驚心的新聞報道讓出行的人的腳步變得遲疑,讓身處霧霾污染區的群眾的心上蒙了一層灰塵。治理霧霾,勢在必行。這是每一個渴望藍天,渴望清新空氣的人的呼喚。
治理霧霾,需追本溯源。霧霾天氣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水滴一塵土”可以積聚而成的,而是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但在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卻是人類不合理的地面活動。與日俱增的機動車給城市增添了繁榮,但與“輛”劇增的尾氣也讓天空的顏色變得灰霾;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的高樓廈宇以光鮮亮麗的姿態聳立城市中央,可建造過程中的揚沙卻讓人不忍回顧。面對這樣的境況,政府部門應發揮指揮棒的作用,加大力度追究霧霾形成的原因,普通群眾也應該從自身實際出發獻計獻策,從源頭上扼住霾的擴散。
治理霧霾,需樹立環保意識。環境保護早已作為基本國策寫入憲法,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當下中國社會努力的方向,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隱藏著民眾環保行為的缺失。環保意識的淡薄已經使我們失去了許多珍貴的東西。一片片濕地被破壞,一條條河流被污染,一幅幅青山綠水的景象被破壞的事情早已屢見不鮮,但是人們在痛惜過往時卻沒有從自身出發思考這些事物消逝的原因,往往只做悲哀的哭泣者,不做勇敢的抗議者。其實,只要我們增添一點點的環保意識,多為我們的子孫后代想一想,我們的環境也不會如此糟糕,青山綠水也不會消失的如此之快。
治理霧霾,需落到實處。環境保護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紙空文,需要落實到實際生活中來才能讓青山更青,讓綠水更綠。針對霧霾治理,有關省市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措施。例如,北京市對污染源企業的停產,限制車輛行駛,同時頒布《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日應急方案》,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技術,為節能減排創造技術條件,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都為其他省市樹立了榜樣,也為今后的治理霧霾工作鋪墊了道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治理霧霾的任務是長期而艱巨的,無論是追蹤霧霾的成因,還是將環保意識謹記于心、落于實都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所以我們要攜起手來,為藍天的重現共同努力。
公共基礎知識寫作范文(二)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運動服裝巨頭阿迪達斯關閉其在華唯一一家直屬工廠,大批美企被傳撤離珠三角……一連串新聞事件讓人隱約嗅到困境中國內制造業外貿企業山雨欲來的氣息。我國進出口增速下滑,眾多外企老板叫苦不迭,創造了輝煌與奇跡的“珠三角模式”在危機的沖擊下弊端漸顯。倒閉潮喚起人們的深思,在江蘇考察時更特別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轉型升級,增強內生增長動力,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發展目標。“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已勢在必行。
外部因素使得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長期依賴歐美傳統市場的我國外貿企業還沒來得及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就在歐美消費需求大幅下降的影響下進入寒冬。歐債危機加劇、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加之歐美對中國高筑貿易壁壘,直接導致珠三角出口加工企業的訂單大幅減少。我國的外貿制造業主打來料加工,依賴優惠的政策和廉價的勞動力,而如今這已不是優勢了。特別是對利潤較低、相對簡單的產業如服裝業,很多跨國企業將其生產工廠向東南亞等國家轉移。技術含量單一、依附性過強、失去自主權等致命的缺點讓企業在金融危機、歐債危機襲來時一蹶不振。如果中國經濟不加快轉型升級、改革創新的步伐,必將在曾經的“優勢”上慘遭淘汰。
內部因素是促使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根本所在。外因始終通過內因起作用。此次危機之前,我國傳統加工貿易企業的缺陷已初露端倪。原材料價格上漲、稅費負擔重、管理效率低、成本高等壓力在依賴廉價勞動力取得的利潤遮掩下其實早已存在。我國流通產業也處于粗放型發展階段,布局不合理,集中度低,城鄉發展不均衡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繼而引發低層次惡性競爭。憶往昔,勞動產業發展靠人口紅利,看如今,資本上漲訂單價格反壓低。中國制造的悲慘境遇正是在警告國人,沒有技術含量的勞動力終將被更加廉價的勞動力所取代,沒有競爭優勢的產品終將被致力于優化升級的產品所取代,沒有掌握自主營銷渠道和產品定價權的企業終將被掌握核心科技和品牌營銷的企業所取代。這是危機四起的傳統制造業留給國內其他企業的重要思考。
當前,政府部門已經意識到經濟轉型升級是增強競爭力、提高綜合國力的戰略核心,為此,各級政府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把經濟轉型升級作為政府的重要工作來抓。只有通過不斷完善經濟體制、加大投入、加大創新人才培養力度等有效手段來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才能實現產品從“量”多到“質”高的轉變,才能推動我國早日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蛻變,才能使我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公共基礎知識寫作范文(三)
打好縣域經濟攻堅戰 開創小康社會新局面
近年來,我國縣域經濟發展較快,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化,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但總體來看,我國縣域經濟發展還存在著經濟結構不優、農民增收緩慢、縣鄉財政困難、人才資金缺乏、縣級政府調控乏力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縣域經濟就難以快速發展,勢必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是增加農民收入、促進“三農”問題解決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我國綜合經濟實力、縮小與地方發展差距的戰略舉措。因此,只有攻克縣域經濟發展難題,才能為建成小康社會開創全新格局。
積極推行“擴權強縣”,減少行政環節,提高縣域經濟競爭力,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管理功能,進一步擴大縣級管理權限。首先,在擴權政策出臺前,必須進行充分的調查論證,以保證擴權政策的前瞻性、可行性、合理性、協調性。兼顧上級市與擴權縣利益,協調好中心城市擴張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其次,改革應從“強縣”擴權向“弱縣”擴權推進。通過先“擴權”然后實現“強縣”的政策效果。最后,應注意加強對擴權縣的監督和制約。在縣級行政權力擴大的同時,要創新監管方式,采取措施對其權力運行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約束,防止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和權力濫用,使縣域經濟在良性發展軌道上大步前行。
加大對縣域經濟的財政支持。各市級財政局要加大爭項引資力度,積極籌集資金,整合現有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資金,采取貼息與補助等形式重點投向培育特色經濟、壯大龍頭企業、支持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
要把加快城鎮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從城鄉發展的格局看,經濟騰飛的“龍頭”在城鎮。因此,要想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就必須更好地提升人氣,提增財氣,提高品位,做強城鎮經濟。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高效益經營”的原則,積極推進以縣城為核心的城鎮建設,堅持軟件硬抓,硬件精抓,優化城市環境,不斷提升城鎮形象,引導生產要素盡快向城區集聚和重組,為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拓展空間,創造條件。
縣域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流中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縣域經濟是加快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主戰場,對整個未來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發展縣域經濟必須解放思想觀念,改變政府服務機制,完善市場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小城鎮建設,努力實現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跨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看過“公共基礎知識寫作范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