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
教育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
法律法規的實施是法治建設的重要任務。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教育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教育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依法執教
1、1999年3月15日把“依法治國”寫進了憲法,依法治教就是依據法律管理教育,它是指在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上,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規范化,是依法治國方針在教育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工作方略。
2、依法執教就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規定,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逐步使教育教學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規范化,它是依法治教方略在教師工作中的具體體現,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特點有A執教主體的特定性,B執教依據的專門性C執教性質的特殊性D權利和義務的雙重性
3、七部教育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義務教育法》《教師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
行政法規有:《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幼兒園工作條例》〈教師資格條例〉等
部門規章有〈幼兒園工作規程〉〈小學管理規程〉〈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
4、當代教師如何依法執教:A提高教育法律意識,增強教育法制觀念B努力學習和掌握教育法律的基本理論知識C注重培養和提高依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教育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教育法律基本知識(一)
5、廣義教育和狹義教育:前者是指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思想品德的活動。后者是指學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層的要求有目的地、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6教育法狹義:特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有關教育的規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 教育法的特點有a教育法是一種有關教育活動的行為規范b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c是統治階級在教育方面的意志的體現d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e是客觀規律法定化了的行為規范。
教育法的本質a是統治階級在教育方面的整體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b教育法所體現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
7、教育法的基本原則有a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b體現教育的民主性原則c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原則d確保教育的戰略地位原則e遵循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原則
8、教育法的作用:規范、指導、評價、教育、預測、強制。
9、教育法律規則是指由教育法所規定、通過教育法律條文表現出來的規范人們教育活動的行為準則。它是組成教育法的細胞。它有國家意志性、規范性、概括性特征。
10、教育法律文件是教育法律規則的載體而教育法律規則是它的基本內容,完整地表述教育法律規則是它所追求的目的;教育法律規則是教育法律條文的實際內容,條文是教育法律規則的表現形式,二者統一在教育法律文件中;教育法律文書是指適用教育法律規則于社會生活中的行為所產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11、教育法律規則的結構有假定、處理和法律后果三個構成要素,也有學者將它分為法定條件、行為準則、法律后果,邏輯結構上有“如果……則……否則”
12、教育法律規則的類別有授權性和義務性,義務性又分命令性和禁止性規則
教育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教育法律基本知識(二)
13、教育法律關系是由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內容、客體所構成的。
行為能力制度將人分為三類:完全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無行為能力人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16至18周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力能力人,10周歲以上的末成、年人是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滿10周歲的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末滿16周歲的犯重罪時應負刑事責任
14、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有公民、企事業單位和其它社會組織、國家機關、利益共同體、國家
15、從邏輯結構上看,權利和義務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權利表現著利益,義務則意味著付出。前者是主體的,后者是被動的。就此而言它們是法律關系中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面,同時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慣通的兩個方面,從數量上看它們是等值關系,從功能上看,具有互補關系,從法律調整的價值取向上看,具有主從關系
16、教育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指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共同對象,種類有物、行為及其后果、精神產品
17、法律事實是教育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根據
看過“教育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