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如何養生
清明時節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谷類作物的生長發育關系很大。同樣,這個時節對人體影響也很大。以下就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清明節養生方法,以供參考。
清明節養生方法
中醫養生,重在清明節
“就中醫養生來講,清明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節氣。”中醫認為人應四時,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也是如此。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因此,建議大家穿著寬松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比如公園、廣場、樹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盡量多活動,使陽氣增長有路。
而立春之后,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這段時間是高血壓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要予以重視。
飲食方面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不過,有些人是不適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時節,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該避免。"陽氣"升發是指脾胃的運動收縮,因此人們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較好,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時節的氣候特點是多雨陰濕、乍暖還寒。此時的飲食宜溫,應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時令蔬菜,還有白菜、蘿卜等也適宜多吃。另外,清明節氣中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比如薺菜、菠菜、山藥,對身體有好處。
外出踏青 “動”得不宜大
清明節還有踏青、放風箏、蕩秋千等放松身心的習俗。“不過,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踏青等活動與傳統意義的鍛煉有區別,除了長期堅持鍛煉的人,這個季節并不主張人們大幅度地“動起來”。
老年人活動時心率應不超過105次/分鐘,呼吸應不超過24次/分鐘,中青年因人而異適當放寬。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腎炎、貧血、肺結核、發熱、急性感染以及處于結石活動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強登山。而且,登山也要考慮個人的體力和身體素質,很多人平時很少鍛煉,不要逞強好勝一鼓作氣地爬上去,以免發生意外。
憑吊先人 悲傷要有度
清明節有著雙重的意義,既是一個生機盎然的節氣,又是踏青掃墓、追悼先人、悲痛傷感的祭祀節日。在憑吊先人的同時,更要關注自己的健康。清明節是對親人寄托哀思的傳統節日,是一次宣泄哀傷的機會,有利于排解不良情緒,更利于心理健康。從另一方面看,對于失去至親的人,清明節很容易觸景傷情。大家聚在一起掃墓,也容易造成一個“情緒場”,因為悲傷的情緒很容易傳染。特別是老年人在掃墓時,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另外,春季本來就是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高發期,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掃墓時最好有親人陪伴。
如何在清明時節預防疾病
一、注意保暖防風邪
清明時節因為天氣驟變的原因,導致了風邪增多,因此人應當注意防風保暖,防止風邪入侵人體導致身體健康遭受損害。在外出祭祖或是踏青時最好能夠隨身準備一件外套,讓外邪無法入侵身體。
此外,對于孕婦、老人、孩童等身體較為脆弱的人來說,在防范風邪的同時,最好能夠多多的休息,這樣便可以保護好身體的健康。
二、保護肝臟防肝病
肝臟疾病很容易在清明時節出現于身體上,因為此時風較為干燥容易使人肝火變的旺盛,如果沒有及時的清火,很容易就會誘發肝臟疾病,因此在清明時節,應當重視起肝臟的健康,預防肝臟疾病。
多食用平肝補腎潤肺的食物,避免使用刺激性的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食用一些新鮮的水果能夠有效保護肝臟的健康。
三、預防過敏
春季空氣中的過敏源較多,并且清明前后是很多花開的時間,因此在外出踏青時,就一定要重視護膚的問題,有著花粉過敏的朋友,最好不要到百花齊放的地方踏青,在野外最好避免過高的草叢。
因為清明前后正是蟲類活躍的時期,此時進入草叢很容易被蟲子咬到,從而誘發過敏現象,所以在生活中對于這一點一定要重視才可以。
四、不食不明野菜預防胃病
春季是很多野菜上市的季節,但是在清明外出踏青時,即便是看到了野菜也不可隨意采摘食用哦,防止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的一些腸胃疾病。要知道,雖然很多野菜看似沒有害處,但在誤食后,很容易成為健康殺手。
看過“清明節如何養生”的人還看了:
1.清明養生小常識
2.清明時節怎么養生
5.清明節氣
清明節如何養生





上一篇:清明前后如何養生
下一篇:秋季美容養顏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