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知識大全>知識百科>法律知識>

    司法考試之法理學復習方法探討(3)

    時間: 煒杭0 分享

      (二)法理學的理論性

      法理學課程屬于理論課程,具有鮮明的理論性,實際上它是所有法學課程中理論性最強的。這里的理論性主要是針對法學的其它課程來說的。法理學不同于刑法學、民法學等其它部門法學,與律師論辯學、司法文書寫作等法律實務類課程更是相距甚遠。我在法理學的課程教學中感到,同學們不習慣理論思維,理論思維能力不高。同學們往往自覺不自覺地進行直觀地思維,對于“是什么”比較關心,強調“結果到底是什么”,一心要盡快得出問題的答案,而對于“如何得出這種答案”的過程卻重視不夠,不大關心邏輯推理的途徑和步驟。

      1、 理論思維區別于經驗思維

      人的思維方式包括經驗思維和理論思維兩種。理論思維以經驗思維為基礎,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高級思維形式。經驗思維,又稱直觀思維,屬于人的認識中的感性認識層次;與之相對的理論思維或稱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屬于理性認識的層次。理論思維是法學理論課程,尤其是法理學課程所必須的。它要求同學們能夠自由地運用概念、判斷、推理,利用形式邏輯在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世界里遨游。理論思維能力本身并不神秘,可以說它是人生來就具有的一種先天的能力,但起初這種能力與經驗思維能力是渾然不分的,只有經過后天的系統的訓練才可能彼此分開,獨立出來。而如果要將理論思維能力提高到較高的程度,則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理論來源于實踐經驗,又高于經驗。理論是凝結了無數前人成功及失敗的實踐經驗的載體,本身并不是純粹虛無縹緲的、空幻的東西,任何輕視理論的觀點都是完全錯誤的。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不是盲目的實踐,而是根本稱不上人的理性的實踐活動。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但同學們忽視了一點:這種觀點的前提是理論與實踐二者在靜態的角度來講首先是分離的,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同時二者的結合也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同學們習慣于把觀點和實踐直接結合在一起。如同學們往往自己提出一種觀點,然后直接舉出實際例子,依此作為理由說明自己是正確的,并且不容其他同學反駁,似乎已經真理在握。他們不明白現實并不能直接證明任何東西,要證明必須通過邏輯推理和分析。這種簡單的所謂“證明”方法忽視了理論所具有的說服功能,以及對現實的規范作用。

      法學研究,尤其是法理學的研究、探討,可謂是“形而上學”的探討,未必和實踐結合非常緊密。前一段時間出版了一本書,題目是《返回法律的形而下》,是浙江大學法學院的老師的論文集。 該書的一個基本的觀點就是,以前我們法理學界主要是研究形而上的問題,與實際偏離太遠,今后要扎扎實實研究“形而下”的現實問題。可問題在于:我們何時“形而上”過?形而上學不是空洞、玄妙,甚至無用的代名詞。也不存在我們在方面研究已經非常充分,而不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恰恰相反,我們現在研究得還很不夠,需要我們老老實實,靜下心來好好地研究一番,尤其是在當前搞市場經濟,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大環境下。

      2、 理論思維從根本上講屬于哲學思維

      不懂哲學,就談不上懂法理學。法理學可謂是介于一般法學學科與哲學之間的一門學科,實際上可以認為是用哲學方法來研究法學而形成的一門學問。哲學是時代的精華,它為其他所有學科提供基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法理學與哲學不可分割。法理學在大陸法系國家又稱為法哲學,大家知道著名哲學家黑格爾的法學名著題目就是《法哲學原理》,美國法學家博登海默有一本經典著作就叫《法理學&mdash;&mdash;法哲學及其法律方法》。

      同學們應學會理論思維,善于抽象思維。“理論要和實踐相結合”是我們經常談的一句話,但我們往往忽視了,這句話的前提是:理論與實踐是兩回事,不能相互混淆,二者有內在矛盾。換句話說,也就是二者具有各自的獨立性。如果我們尚未學會理論思維,卻大談理論與實踐結合,實際上最后就只能是拋棄理論思維,在低層次上開展工作。為了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我建議同學們要大量地閱讀哲學著作。除通常所講的馬列主義哲學以外,尤其要注意閱讀現代西方哲學著作。如現代科學哲學方面的書籍,卡爾&middot;波普爾的《猜想與反駁》,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和《必要的張力》,懷特的《分析的時代&mdash;&mdash;二十世紀的哲學家》以及法律邏輯學等其他方面的書籍。

      (三)法理學的學術性

      這里的學術性,主要是指專業性,以與大眾性、以及普及性相區別。盡管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講任何一門大學基礎課程都具有學術性,但法理學這門課程的學術性是比較突出的。強調學術性,也就是要求同學們明白,我們應該以搞學術活動的方法來學習法理學。那么,何謂學術?

      1、 反思、懷疑、批判是學術研究本身

      同學們往往習慣于把本應設疑的東西作為客觀的現實來接受,不假思索地以之作為論據。對于法學研究中的一些與眾不同的觀點,要么是完全贊同,要么是徹底否定,其理由也極其簡單,因為它們屬于唯物主義、辯證法或屬于唯心主義、機械論。遺憾地是,這并非是對待學術問題所應當采取的態度。

      人們常說哲學就是反思的學問,其實任何學問都是反思的學問。學術活動不僅其基本思維方法是反思,同時其內容也是反思的結果。沒有反思也就沒有學術研究,當然也就不會產生法理學。沒有對現行的法學觀點、理論的分析、評價以及批判,也就談不上法理學這門學科的建立。肯定法律現實,這不是法理學的任務,至少不是主要的任務。毋寧說法理學作為一種學術,其任務主要是否定現實,批判現實。揭示現實中的矛盾,指出現實中的弊端和缺陷,以之作為動力,從而促進法律發展,這就是學術研究的基本社會功能。

      學術研究就是批判。學術研究的過程就是懷疑現實、批判現實的過程。學術工作者就是抱著理想主義,甚至浪漫主義的態度去對現實進行評價、分析,從而啟發人們采取措施去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德國哲學家康德有三大名著《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這里的“批判”二字令人深思。在學術上我們務必要堅持我國一貫所倡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就是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信守“學術無禁區”的原則。也許胡適先生的話放在這里是合適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2、 學術問題貴在創新

      如果說我們在現實日常生活中,往往要“求同存異”的話,那么在學術上我們要強調“存同求異”;如果說在實際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要系統、全面地思考的話,那么在學術上我們往往是追求“片面而深刻”。我國著名刑法學權威陳興良教授有一篇文章,題目就是“緬懷片面”,對學術研究性質的認識可謂一針見血。 大學可謂“象牙之塔”,應有“為學術而學術”的勇氣。真正的學問家往往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甚至“知其不可而為之”。 學術就是執著,就是擇善固執,要對自己的觀點充滿自信,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有主見,不唯書,不唯上,不迷信權威。

      創新的前提是學術自由,人格獨立。北京大學之所以成為一流的學府,這與蔡元培先生所提出并被后來的北大人所堅守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傳統不可分的。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造精神的開拓性人才。創造來源于何處,最主要的就是同學們本身的個性。創新既不神秘,也并不困難,而是人的天性,關鍵是充分發揮這種潛力并不斷加以培養。按照張五常先生的觀點,一個人如果沒有一點創新是很難的事情。 當今社會是多元化的,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單一維度的人勢必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尊重并注意培養同學們的個性,實際上也就是培養同學們的創造性。作為大學教育來講,繼受以往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但僅僅如此還遠遠不夠,還必須使同學們學會創造性的思維,養成創造性思維的習慣。學會多方位、立體化的思維,善于側向思維,甚至逆向思維、反向思維,從矛盾的對立面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3、學術規范化是學術研究的前提和基礎

      不少同學在探討法律問題時,一味從自以為的“應然”出發,只字不提法律的規定。有的同學在老師布置的寫一篇小論文的作業中,簡單地羅列事實,主觀地得出結論,最關鍵的論證過程恰恰缺乏。此外,同學們對學術規范也重視不夠,認識不到學術規范的重要性。同學們一定要牢記:與“學術無禁區”相聯系的是“學術有規范”;與“大膽假設”緊緊相隨的是“小心求證”。搞學問絕非可以隨隨便便,“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缺乏基本的學術研究素養,是無論如何也搞不好學問的。寫法理學文章要注意從法律理論的角度,而不是其他的角度來看問題。學術研究、探討不是粗率地表示對現實不滿,發牢騷,不是簡單地羅列各種社會事實,而是從中進行歸納、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

      針對我國目前學術研究中的出現的一些問題,蘇力教授曾指出:“一些完全自創的概念、命題以及由此生發的論證,令人無法接近,不知該從何處下手批評(學術意義上的,包括欣賞)。” 學術規范是歷史上眾多學者多年學術研究經驗的總結和概括,是學術研究最基本的要求,是法學研究,乃至任何學術研究都必須要遵循的,在某種意義上講,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如寫論文要有摘要、關鍵詞,有注釋和參考文獻等等。現實中不少同學寫文章幾乎沒有注釋,殊不知注釋可謂文章的“皮囊”,是文章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部分,決不是可有可無的。

      沒有規矩,何成方圓。學術規范可謂法學研究的“法律”。只有嚴守這些“法律”,才能與同行進行學術交流。否則,“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大家不在一個學術平臺上探討,不按同一學術游戲規則“出牌”,沒有學術積累,如何才能提高法學研究水平,更不用說趕超世界學術研究水平了。

      4、學術不計功利

      學術研究的過程也是一個知識和經驗積累的過程。厚積而薄發是學術研究的基本規律。評價學術水平,當然也會考慮數量的問題,但關鍵是質量的問題。搞學術研究不是為了考試得到好成績,為了評職稱,不是為了出名,更不是為了賺錢。 法理學水平的好壞與經濟利益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系。法理學有什么直接的現實用途?尤其通過它可以賺多少錢?這就如同問“一個新生的嬰兒有什么用途”一樣愚蠢。這里不應有功利的因素,尤其不能急功近利。一位著名的法理學家與一位著名律師的收入根本無法相比,而在學術上的貢獻卻正相反。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學術研究不可能“立竿見影”,無法搞“短平快”。

      搞學問必須老老實實,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馬克思說過:“在科學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這是搞學術研究的座右銘,也應成為同學們在大學學習的座右銘。學習法理學,沒有捷徑可走。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早下工夫,下苦工夫。搞學問就要耐得住寂寞,有一股“板凳一坐十年冷”、“面壁十年圖破壁”的勁頭。這在注重經驗積累的法學研究領域尤其如此。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數學神童、文學神童、音樂神童,也存在物理學神童,可古今中外從來沒有聽說過有法學神童、法理學神童!

    64985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巨鞭大战丰满少妇|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 国模沟沟冒白浆视频福利| 亚洲gv天堂gv无码男同| 老马的春天顾晓婷5|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久久精品小视频| 男女生差差差很痛的app| 国产精品15p| 一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卡一卡二贰佰|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黄色三级毛片|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 老司机67194精品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影院| 久9re热这里精品首页| 欧美激情乱人伦| 四虎成年永久免费网站|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护士又湿又紧我要进去了|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美女航空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三级黄色小视频| 最近的中文字幕国语电影直播| 免费在线观看a| 韩国免费一级片|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中国国产高清一级毛片| 有人有看片的资源吗www在线观看 有坂深雪初尝黑人在线观看 | 富女玩鸭子一级毛片|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男女爱爱免费视频| 国产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4四虎44虎www在线影院麻豆| 成人五级毛片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