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國當前經濟形勢與政策走向論文
2017我國當前經濟形勢與政策走向論文
世界經濟處于深刻調整與變革中,正在發生一些新的結構性變化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我國當前經濟形勢與政策走向論文,希望你們喜歡!
2017我國當前經濟形勢與政策走向論文篇1
中國的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同時在經濟,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國的發展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國際事務中具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同時中國也不得不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這不僅說的是政治環境,還有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
歐美國家在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上和中國糾纏不清。由于人民幣匯率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中國的出口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導致美國貿易赤字不斷增長。美國等國家希望人民幣升值,以改變這種狀況。中國考慮到中國的出口貿易以及就業的壓力,堅決拒絕人民幣升值。一方面來說保持匯率的穩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人民幣大幅升值的話,
勢必會降低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會使中國的招商引資遭受嚴重的打擊,同時會大幅減少中國的出口,這樣的話大批的民營企業就會倒閉,大量的工人會失業,會導致國家的政治環境惡化,社會不穩定。雖然人民幣可以促進中國的進口,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這些都要在國家的經濟局勢穩定,社會安定的基礎之上才會有意義。
由于美國的次貸危機,使得美國人經濟狀況更加的糟糕,美國人大幅降低消費,特別是對中國商品的消費。由于美國人消費降低,導致中國的出口大幅下跌。大量的工廠倒閉,大量的工人失業。郎咸平教授說過,美國次貸危機是由于中國大量購買美國的國債,政府將資金注入銀行,同時美國的利率很低,美國人大量地貸款用于買車和其他消費。才導致了次貸危機的發生。這不無道理,同時這與美國政府自身的調控和美國人不良的消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中國政府面對此次危機提出了四萬億的投資計劃。主要資金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有一部分是支持企業的資金。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一大批的鋼筋水泥企業的生產,而且帶動了大量的就業,可是這些投資都是一次性的,建完就不會再去重復建設。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的經濟發展是不會持久的。同時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高鐵,高速公路的建設已經大于交通運輸的實際需求或者超出了人們的消費能力。比如高速鐵路,其投資成本非常的高,而且成本回收的周期非常的長。一般只有政府才有這樣的能力和魄力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和建設。然而要收回成本,其票價必然不會低,有些線路價格將逼近機票的價格,使得很多路線的乘客往往是寥寥無幾,實在是對資源的二次浪費。
為何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如此之低?當今流行語,“病不起”,“死不起”等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極低的消費能力。其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國的人口多。中國的人口是怎樣影響普
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的呢?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勞動力素質普遍提高,勞動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工資卻不能跟上這方面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人口太多,就算勞動力素質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勞動力過剩,使得勞動力的可替代性很高,工廠和企業就有更多的討價還價的空間。如今大學的擴招也產生了同樣的問題。大量的擴招,不僅嚴重地降低了教學的質量,而且造成勞動力的趨同化,使得大學生難以勝任工作,而且形成惡劣的競爭。由于勞動力的工資不高,消費能力自然也不會高。另外就是房地產過熱,導致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不得不被拘束在房產上。由于中國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對家庭和房子有著特殊的情感,所以一般會首先考慮買房,其次是買車。開發商抓住了買房者的心理于是抬高房價,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錢。普通老百姓由于處于被動地位只能任由開發商漫天要價。其次是地方政府為了短期的利益和政績,抬高地價,頻頻拍出地王。房地產開發成本又間接轉嫁給了購房者。可以說地方政府在房價高漲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教育,醫療費用也是普通老百姓的重要開支。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被束縛,導致內需不振,同時外貿出口又遭遇寒霜。政府提出的三駕馬車有兩駕馬車已經不能為中國的經濟增長作出相應的貢獻,所以只能依靠通過加大政府的投資來拉動經濟。由于政府的大量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在GDP所占比例甚至達到70%以上。試想一下,如果這些基礎建設完成,中國應該用什么去填補空出來的GPP空缺。到時中國的經濟就會停止不前,甚至出現大的滑坡。中國的政府投資行為似乎有點飲鴆止渴的意思,但又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政府如何擺脫這種被動的局面呢?就是轉變增長方式,控制產業鏈,把握產業鏈的高利潤節點。中國如今的制造業主要是集中在制造。制造是整個產業鏈中利潤最低的節點,會造成環境破壞,資源浪費,和嚴重的勞動力剝削。美國人聰明之處就是控制了產業鏈,自己控制高利潤的研發設計,倉儲物流,銷售等環節。而把利潤最低,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制造轉移到中國,剝削中國的勞動力。而且往往造出來的產品都返銷美國,國人并不能享受這些產品,真是“遍身羅琦者,不是養蠶人”。政府為了保障出口,保持著勞動力的廉價優勢,或者通過出口退稅的方式促進出口。這種思想方式似乎有悖于“經濟發展,全民共享”的理念,為增長而增長的思維并不能真正實現國富民強。政府需要產業升級,加強產業鏈控制,重新審視經濟增長的定義和意義。不能盲目地信從GDP指標,應該以人為本,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思路。相信政府可以抓住新一輪的發展機遇,真正達到國富民強。
2017我國當前經濟形勢與政策走向論文篇2
《經濟金融形勢研究探討》
摘要:本文主要對我國當前的經濟金融形勢進行了簡單的探討分析。文章開始先對當前我國的經濟金融形勢進行了判斷分析,分別指出了當前形勢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繼而分析了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跡象,認為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會受到國家宏觀政策調控的很大影響,并就當前經濟金融形勢下,我國經濟政策的調整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經濟金融;形勢發展;政策調整;宏觀政策
中圖分類號:D922文獻標識碼: A
近年來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成熟,企業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力度也在不斷增強,這些都為經濟金融形勢帶來了很大的轉變。那么當前我國的經濟金融形勢到底是如何呢?以下本文就來詳細探討這一問題。
1.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發展跡象
面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逐步放緩,美國周期矛盾制約、歐洲主權債務矛盾的提升、全球經濟復蘇的艱難實施,下行風險的漸漸提升,外部復雜的經濟環境,對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增長造成了制約影響,一些人對經濟建設的持續增長前景無法堅定信心,保持謹慎態度,并主張繼續推行一系列刺激市場經濟的相關政策。縱觀目前我國經濟金融市場的總體發展,去年前三季度階段我國宏觀經濟始終在高位水平,且累計GDP增速實現了百分之九點四的增長,然而卻呈現出按季度逐步回冷的趨勢,映射出我國經濟金融走勢將逐步放緩跡象。雖然經濟金融發展按季度回落,然而其總體仍舊顯現了高位速度增長,形式松動跡象仍然較為明顯,雖仍舊存在一些現實問題,然而存款率的逐步回升、銀行體系的流動擴充,預示著我國經濟形式的軟著陸趨勢。如何正確的審視當前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形勢尤為重要,其影響到我國宏觀主體經濟策略的調控制定以及經濟的未來建設發展水平。為此我們應對經濟金融當前放緩發展的跡象全面關注,對其成因進行深入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宏觀管理策略,進而進一步優化經濟增長,促進經濟金融實現又好又快的全面發展。
2.經濟金融形勢發展受到宏觀政策的綜合影響
基于當前我國經濟金融放緩發展跡象,我們應針對宏觀政策的綜合作用影響展開分析,做好調控策略制定,進而確保我國經濟市場的穩步發展與持續增長。針對零八年我國市場經濟的大幅波動狀況,我國逐步推行了貨幣從緊策略與穩步財政管理體制。基于公關政策影響,經濟快速增長趨勢有所回落。而后年中受到美國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呈現了較快的下滑發展趨勢。為此,我國引入了財政積極調控策略,較為寬松的貨幣管控策略與激勵經濟計劃,令我國經濟由零九年二季度逐步回暖,并呈現了快速上升發展。基于刺激經濟策略無法發揮持久作用,同時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加金融風險,形成顯著污染與大量能耗矛盾問題。為此,我國由一零年初期實施了適度寬松的貨幣調控、房產管理策略,并出臺了銀行監督管理調節措施,明確了節能環保相關要求。宏觀政策的出臺進一步令市場投資需求趨于緩慢,加之歐洲國家陷入債務危機,令經濟復蘇發展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在該背景下,我國經濟金融增長逐步放緩。為此政府明確應有效預防經濟宏觀策略引發的疊加效應,抑制形成對經濟金融發展的負面影響,各類調控策略的出臺應秉承審慎態度。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經濟金融發展形勢依賴于宏觀經濟策略的科學調控,只有基于保增長、做好經濟金融結構與通脹預期平衡調節,才能促進我國經濟金融市場的穩步、良好與健康發展,并令其穩中有升,實現良好效益目標。
3.完善宏觀經濟調控策略,促進我國經濟金融形勢的穩步發展
目前,我國面臨的經濟金融形勢主體問題,并非持續促進經濟市場增長,而是應做好經濟結構的優化調節,降低金融經濟市場不穩定矛盾因素影響,進而促進我國經濟金融在穩定環境中有所發展提升。基于這一發展目標,我們應重點針對各類對經濟金融健康形勢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細化管控,完善運行管控經濟金融體制,做好價格信號調控,有效挖掘壟斷市場格局,實施集成化管理,扭轉分割市場局面,降低行政管控力量對金融經濟市場行為的干擾影響,并全面激發市場對各類優質資源的調節優化作用。再者,應科學發揮相關政府單位的宏觀調控職能,營造公平市場競爭環境,推進經濟金融效率的優化提升,宏觀策略的協調管控與合理融合。
3.1發揮財稅體制積極調解作用
經濟金融形勢調控發展管理階段中,應激發財政支出管控作用,并令其針對支出與收入體系結構進行優化調節。針對我國債務負擔相對較為樂觀的狀況,結構體系中包含的不合理狀況,應做好總體收支結構的細化調節、平衡管理,優化配置資源綜合管控效率。同時應促進政府機構管控職能的更新,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的優質建設,令政府由競爭發展領域逐步脫離出來,投入更多的精力于公共服務、收入分配優化、宏觀經濟調節、市場經濟金融環境建設中。同時應更新重流量、忽視存量的發展理念,優化政府機構資產調節管理,促進存量盤活,進而創設良好的收益水平。對于國有資產的分配收益相應組成與范疇應進行有效擴充,促進稅費資源的良好更新。可科學實施結構減稅管理,提升面向中小企業的稅收調節力度,降低生產范疇財政投資,優化對社會保險、保障、環保降耗、三農以及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的財政支持。
3.2促進貨幣政策的中性回歸
針對我國貨幣信貸政策較為寬松的發展狀況,較易引發不良經濟金融危機因素。加之近年來,我國較快提升的資產價格,映射了貨幣寬松管控的負面作用。為此,應針對貨幣政策實施宏觀管理控制,依據我國并無顯著財政危機狀況,應在經濟體制與結構優化進程中,發揮財政管控調節作用,推進貨幣政策優化改革、中性回歸。令相關企業單位、金融部門、個人、政府綜合負債資產狀況實施優化改善,推進經濟效益的穩步增長,提升市場發展信心,強化預期管理。針對當前我國高速經濟增長,面臨一定通脹壓力狀況,無需發揮貨幣激勵經濟功能,應針對國際市場變化趨勢,確定我國經濟金融發展適應性貨幣策略的優化建設。
3.3強化產業策略調節指導
基于溫室效應的全球性矛盾問題日益加劇,農業生產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及負面影響。為此,宏觀經濟政策應面向農業發展提供優化支持,杜絕農產品短缺供應不良狀況。基于我國城鎮化與現代工業化的實踐發展進程,土地資源與勞動力的持續縮減,以及經濟快速增長擴充的農產品綜合需求狀況,以及投機炒作形成的農業發展不良影響,令農產品市場價格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隨之而來,將對市場總體物價狀況產生提升作用,為此應注重農業建設發展,強化農田水利基礎投入,完善設施管理建設,面向農業發展擴充投入支持,確保農業供應的優質持續。同時應全面鼓勵高新技術創新農業產業,優化資源建設、環境保護,尋求全新投資建設領域,創設良好的法律法規管控體系,優化節能環保管理。再者應對增排生產實施一定的處罰管理與收費控制,激勵減排策略的良好運用,提升財政管控對環保、新能源產業項目的傾斜支持,擴充民間資本投入,通過科學金融管理促進節能減排產業的優質發展。
3.4強化收入管理調節
基于我國收入水平地域差異較大,對宏觀資源調控與經濟發展效率會形成負面影響狀況,因此應強化收入調節管理,杜絕財富集中引發的泡沫資產狀況,以及對經濟實體建設發展造成的制約影響。應通過初次改善調節,實施壟斷收入管控,規范薪酬體系管理,優化資產調節平衡,實施面向勞動者的合法權利管控保護。同時,還可引入財稅調控模式實施收入再分配,提升社會保障管理費用支出,促進向低收入水平群體的支付傾斜與轉移。對于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員應有效減少其稅收繳付額度,縮短貧富差距,促進社會經濟金融體系的平衡發展。
4.結語
總之,縱觀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形勢,我們只有做好前景預測、實踐策略規劃制定,完善宏觀調控管理,才能促進我國經濟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的穩步增長與良好提升。[科]
【參考文獻】
[1]張長龍.發展中國家爭取國際經濟金融新秩序的困境與出路[J].調研世界,2011(6).
[2]鄧嶠.優化循環經濟金融支撐環境的對策分析―基于環境金融的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6).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