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創業指南 > 辦事指南 > 政策法規 > 2017年我國的經濟形勢與政策論文

    2017年我國的經濟形勢與政策論文

    時間: 嘉敏1004 分享

    2017年我國的經濟形勢與政策論文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經濟發展成就舉世矚目。而在當今新的歷史環境下,要想推動經濟進一步向前發展,則需要對整個經濟大局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并且根據經濟形勢的分析結果來推行相關的政策。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年我國的經濟形勢與政策論文,希望你們喜歡!

      2017年我國的經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1

      摘 要:在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宏觀背景下,預計2015年我國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增大,宏觀經濟將面臨三大風險和六大挑戰。在中央提出“新常態”的判斷后,我國將不再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預計2015年我國在設定經濟發展目標時,將進一步淡化經濟增長速度,換之以彈性目標和發展區間進行管理,采取預調、微調等宏觀調控手段予以應對。2015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中央提出要“再接再厲、趁熱打鐵、乘勢而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之間的關系進一步面臨考驗。為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關鍵是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平衡”,2015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和難點就在于如何實現穩增長與促改革、調結構之間的平衡,其政策要點在于兩方面:一方面短期內通過穩增長為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打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另一方面長期內圍繞促進發展這一根本推進重大改革,激發企業活力。

      關鍵詞: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展望;綜述

      在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背景下,2014年宏觀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全年GDP增長率在為7.4%,略低于7.5%的經濟增長目標,延續了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下滑趨勢。一是經濟增速連續跌破下限。進入2014年,我國第2季度GDP增速跌至7.4%,第3、4季度則繼續下滑至7.3%,基本打破了2012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的區間,全年經濟增速創24年新低。二是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盡顯疲態。2014年2月,我國出口出現了-18%下滑,之后繼續維持低位震蕩,全年進出口增長2.3%,其中出口增長4.9%,進口下降0.6%;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30%已經回落到15.7%,其中,扣除土地購置款的房地產投資2014年11月以來已經進入負增長;消費雖然取代投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拉動力,但消費需求也保持著一個逐年下滑的態勢,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回落到10.9%。三是物價水平持續走低。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0%,其中2014年9月CPI跌破2%,連續4個月運行在2%的下方,11月和12月分別為1.4%、1.5%,創下近年來的新低。四是經濟發展預期有所惡化。2014年7月份以來,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從51.7%的高位回落到12月的50.1%,已經靠近經濟強弱的分界點50%。經濟增長動力明顯不足,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的指數從3月就一路下滑,從3月的62.7跌至12月的48.7。在2014年宏觀經濟在增速回落的過程中同時表現出一些可喜的變化。一是需求結構出現新變化,消費拉動力增強;投資結構改善,民間投資開始發力。二是第三產業占比超過第二產業,經濟呈現服務化態勢;經濟增長的就業吸納能力提升,“中低速增長、高就業”格局初現。三是中小企業快速發展,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城鄉收入差距縮小,城鄉關系更趨協調。正如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的:“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與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 2015年是新常態統領中國經濟工作的關鍵年份,也是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年份,這一年將面臨經濟增長速度、增長動力、經濟結構、發展方式等全方位的轉型切換。一方面是中國經濟之前的經濟發展方式力量在逐漸弱化,另一方面中國經濟新的常態的經濟驅動力還沒有強大起來,再加上美元升值、全球貿易政策變動等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增強[1],總體看,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將面臨三大風險和六大挑戰。

      一、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三大風險

      (一)發展速度換檔的風險

      改革開放以來,在人口紅利、全球化紅利、城鎮化紅利的推動下,我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時期。1978―2007年均增長率高達9.8%,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瞬間急速下滑,從2007年14.2%的高峰滑落至2013年的7.7%和2014年年均經濟增速的7.4%,2008―2014年比1978―2007年低一個百分點。順應經濟增速的下滑,中央政府做出了“增長速度換檔期”的判斷。增長速度換檔切換是客觀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內在反應,但是在切換的過程中也存在換檔的風險,這一階段經濟增長容易陷入停滯,近期我國增長速度連續跌破7.5%的下限,出現繼續探底的趨勢,預計2015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會進一步下滑,突破7.5%~8%的區間波動,這一風險值得警惕。

      (二)發展動力置換的風險

      從舊的發展方式向新常態過渡,一個重要內容是經濟發展動力的轉換,但轉換過程如果發生動力斷檔,那將會給經濟造成斷崖式下跌的風險。當前依靠要素投入為核心的增長動力在弱化,新的創新驅動的動力機制還沒有培育起來;依賴投資、進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在減弱,新的以消費為主的推動力還在上升;舊的支柱產業在衰退,新的戰略性產業雖然蓬勃發展但其主導性、牽引力還沒有充分發揮;舊的經濟增長點在多年發揮作用后在削弱,新的經濟增長點小荷才露尖尖角。發展動力一旦青黃不接,經濟可能出現失速風險。

      (三)發展體制轉軌的風險

      不可否認,過去多年來,在趕超型的經濟模式中國政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推動經濟增長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國政府很早就意識到這套體制的缺陷,開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由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我國過度依賴高投資和進出口的問題更加突出,出現了大起大落的經濟增長方式。但在經濟“新常態”要求下,發展驅動力要從投資、出口轉移到創新上來,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經濟體制轉型勢在必行。體制轉軌過程中,經濟增長的動力程度差異較大,從而加劇了整個宏觀經濟形勢的波動程度,這種體制轉軌對宏觀經濟產生的波動很可能使經濟發展出現斷層,從而影響發展速度,而2015年恰恰是這樣一個關鍵時點。

      二、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六大挑戰

      (一)宏觀調控效用遞減

      2014年我國面對經濟持續下滑,通過微刺激來穩定經濟增長,避免了大水漫灌,但連續刺激也出現了邊際刺激效應遞減。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統計,近幾年貸款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下降。2003年到2007年,人民幣貸款增速提高1個百分點,經濟增速提高0.73個百分點;2008到2014年,人民幣貸款增速提高1個百分點,經濟增速提高0.47個百分點。基于投資在穩增長中的重要作用,我們計算社會融資對資本形成的作用,2002年1元社會融資貢獻的資本形成為2.27元,2008年下降到1.98年, 2014年進一步下降為1.68元。這意味著通過增加社會融資來擴大投資的邊際成本在增加,隨著增量資產產出率的上升,等量投資的GDP貢獻率在下降,這些都增加了2015年經濟刺激的難度。

      (二)金融“融而不通”帶來的融資約束

      金融是實體經濟發展的血脈,血脈如果不通,實體經濟也很難有好的表現。近年來金融領域仍然存在融而不通、結構異化、脫實入虛、企業融資成本高企等現象,對2015年經濟發展不利,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金融總量增速下滑。貨幣增速連續下滑,2014年M2同比增長12.2%,低于中國人民銀行年初13%的目標。M1的增長速度更低,2014年僅增長3.2%。M2和M1增速之差已經擴大到9個百分點,意味著貨幣流動性下降,表明人們消費信心降低,投資信心趨弱。貸款同比增速是2005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2014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6.46萬億元,比上年下降4.8%。貨幣發揮作用具有時滯,2014年連續出現的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總量低增長將會制約2015年的經濟發展。

      2.貨幣流通速度降低。從M2與GDP之比來測算,2002-2008年貨幣流通速度一直保持在0.61-0.67的水平,2009年以來則連續下降,2014年已經下降到0.52,這意味著同樣的GDP需要更多的貨幣來實現。

      3.融資成本高居不下。據統計,2014年我國貸款基準利率為6%,在11月22日貸款基準利率才下調至5.6%,遠遠高于美國的3.25%、歐元區的2.43%、日本的1.246%和英國的0.5%,高于全球主要經濟體。根據調研,現在中小企業的資金成本平均在15%左右,甚至20%。

      4.貨幣金融資源配置出現嚴重問題,突出表現在金融與工業經濟的背離,中小企業融資難與大企業融資便利,國有企業融資便利與非國有企業融資難。我們一直在鼓勵金融資源更多向中小企業與創新型企業配置,但目前金融體制下金融資源卻更多向大型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領域配置。2014年上半年在市場化程度很高的債券市場上,國有企業和城投平臺發行債券合計占比高達87.63%,而民營企業僅占5.47%。金融體系存在的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將對2015年的經濟發展形成較強的融資約束。

      (三)房地產行業新常態化后的低增長

      房地產一直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由于受剛性收入約束和庫存銷售雙重壓力,房地產投資很難出現20%以上的高增長,受市場力量的自身調節,未來房地產行業投資增速進入低速增長區間,行業競爭倒逼市場出清,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市場力量主導的自我調整。截至2014年11月,商品住宅施工面積50.49億,商品住宅待售面積5.72億平米,兩者合計56.21億平米,而過去5年年均商品房銷售面積9.8億平米,即使未來沒有新開工建設,消化這56億平米的供應就需要6年左右的時間。隨著保障房建設加快,住房登記制度實施、房產稅等將擠出部分存量房,這都增加了潛在供應。從需求面看,我國人口拐點正在出現,20~49歲的購房人口總量在2015年將達到高峰,隨后進入下降通道,城鎮化速度也有所減緩,2014年城鎮化率已經放緩到1.04%,國內民眾對房產的投資性需求在2015年將減弱。房地產開發企業對地產的投資意愿也有所下降。2001―2013年13年間,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年均增長速度高達25%,其中住宅投資年均增長速度為19%。2014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1-11月同比增長11.9%)、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增速、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增速、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到位資金增速以及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等指標全面回落,預計2015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速度還將回落,房地產投資將從超高速增長逐步降落到中低速增長區間,房地產行業逐步回到理性、常態、均衡的狀態,適度、中低速、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房地產行業的新常態。

      (四)全球價格下行將給經濟增加通縮風險

      從國際上看,現在主要經濟體基本處于低通脹環境,有些經濟體正在滑向通縮。美國2014年12月份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率創下3年來最大跌幅,歐元區PPI已經從2013年7月持續17個月負增長,11月CPI下滑至0.3%。在原油價格不斷下跌的情況下,歐元區通脹仍然有繼續走低的可能。日本的物價雖然在安倍經濟學的推動下走出通縮,但目前仍然處在一個較低的通脹水平, 2014年11月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2.7%,但如果扣除4月份上調消費稅的影響,其CPI僅有0.7%。全球低通脹環境通過國際貿易影響到中國的價格水平。從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來看,近期國際油價大幅下跌,連帶銅、鋁、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于大宗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的中國來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使得中上游部門的通縮愈演愈烈,2014年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1.9%,12月份同比下降3.3%,價格下跌將傳導到下游消費品領域。展望2015年,有幾個因素會對價格走勢形成負面影響,增加通縮風險。一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帶來的輸入性通縮風險,2014年下半年以來石油價格暴跌將通過中上游部門向下游部門傳導,這種傳導效應將在2015年上半年出現;二是PPI連續負增長傳導到消費品價格領域導致CPI繼續走低;三是在美元升值背景下,人民幣兌美元價格穩定導致人民幣貿易指數持續上升,貨幣升值帶來輸入性價格下跌風險。在我國債務規模持續擴大的背景下,通縮將使債務人處于一個更加艱難的環境,2015年要防止生產和價格、通縮和債務的惡性循環。

      關于當前經濟形勢分析與相關政策的思考

      摘要: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經濟發展成就舉世矚目。而在當今新的歷史環境下,要想推動經濟進一步向前發展,則需要對整個經濟大局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并且根據經濟形勢的分析結果來推行相關的政策。本文分析了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并就這種經濟形勢下的相關政策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經濟形勢;財政政策;發展方式轉變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03-00000-01

      一、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

      出于穩定經濟發展大局的考慮,今年我國經濟的發展在速度上有所回落。而從具體的發展成就來看,我國經濟結構得到調整,同時民生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經濟運行態勢良好。以下是當前經濟形勢分析特點。

      第一,經濟結構得到持續的優化。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于第二產業5.6個百分點,初步核算,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三產結構比例為9.2:42.6:48.2。高新技術革命潮流和經濟全球化是實行經濟結構調整的兩個重要前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如信息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等的發展,我國經濟結構逐漸向高科技產業轉移,同時一些新的行業也不斷涌現出來,并在短時期內獲得快速的發展[1]。需求結構繼續改善。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1.2%,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縮小0.06。

      第二,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生問題的解決。民生問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必須關注的問題。在我國,受人口數量大、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響,就業難和居民人均收入低成為改善民生的兩大難點,2014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25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6萬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而2014年,我國加大經濟發展成果向民生建設傾斜的力度,使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事業的建設均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時也提高了國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各項消費熱點繼續保持熱度。我國的消費結構中,網絡零售下的通訊器材如手機、電腦等是其中的消費熱點,201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27898億元,比上年增長49.7%。得益于產品的高速更新,這個消費熱點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就使網絡零售成為占據全國零售總額較重比例的經濟體[2]。除此之外,綠色食品、物資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對生存環境的保護等綠色消費也在現階段獲得顯著的增長。

      二、當前經濟形勢下的政策建議

      1.繼續推進改革和創新

      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驅動力乃是改革與創新。以往幾十年的發展經驗證明,改革與創新是國家獲得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而在當前政府以退為進的決策下,改革與創新的步伐更不能松懈,持續的改革政策有很大的必要。第一,政府要繼續推動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支配作用,并逐漸弱化政府的支配權,從而使經濟的發展擁有更多的民間力量[3]。第二,政府要繼續推動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在當下,收入分配不平衡的解決要循序漸進,首要的是提高中等收入水平,為拉動國內消費提供條件。第三,政府要繼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創新為力量,全面推動社會保障制度在全國范圍內的開展,使每個人都享受到經濟發展成果。

      2.加快城鎮化建設

      城鎮化建設涉及到勞動力的轉移、經濟結構調整、環境資源、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內容,而這項動態化的建設正給我國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第一,城鎮化帶來的人口流動使紡織業、服裝生產業、皮革制造業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獲得了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從而推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第二,城鎮化使人口的消費能力得到提升,在擴大內需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4]。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城鎮化水平與消費需求的增長呈正比,可見農村人口的城市化是拉動消費需求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在現階段以及下個發展階段,我國都要將推動城鎮化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發展規劃。

      3.加強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

      房地產業是我國的支柱型產業之一,在近十年經歷了由過熱到過冷的過程,2014年房屋新開工面積17959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7%,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2064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全國商品房銷售額76292億元,比上年下降6.3%。就當前的形勢來看,房地產業受中央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已經趨向平穩發展。然而,地方政府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面臨著一個困境,即在房價必須得到控制的情況下,還要實現房產經濟的增長。而有些地方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實施后所獲得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使調控成為眾多社會問題的引爆點。在這種形勢下,筆者認為,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要對房地產調控政策做一個調整,從改善房產需求入手,為房產需求提供政策支持,并推動高端住宅的市場化,加快保障房的建設。

      三、結語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而下個發展階段一方面要繼續保持穩妥的經濟發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對當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產業結構問題、人口問題、環境資源問題等作出相應的改革。在推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情況下,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動態調整相關政策,使我國經濟的發展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范劍平.中國趨穩的經濟形勢下調控政策取向[j].中國市場,2012(29).

      [2]鄭超愚.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2011年-2012年[j].新金融,2012(01).

      [3]閆坤,張鵬.2011年我國宏觀經濟與財政政策分析報告――世界經濟“雙循環”結構與中國“逆”調控[j].經濟研究參考,2012(07).

      [4]李惠武,譚炳才.當前經濟形勢與未來發展趨勢的幾點判斷[j].南方經濟,2013(02).

      2017年我國的經濟形勢與政策論文篇2

      出口同比增速下滑、投資和消費增速回落、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2012年前兩個月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呈現放緩跡象,引發國內外關注。

      如何看待2012年中國經濟走勢?如何應對經濟減速可能凸顯的矛盾?如何避免陷入‚既減速又難調結構‛的困境?圍繞一系列熱點問題,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中外嘉賓深入討論,探尋經濟增長的節奏和路徑。

      是“主動減速”還是“被動調整”?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上,許多嘉賓對近期中國經濟運行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表達了關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頭兩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11.4%,比去年12月份回落1.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去年全年回落2.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速度創12個月以來新低。

      ‚在全球經濟問題迭出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不可能獨善其身。‛參加論壇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菲爾普斯說,由于歐債危機持續、美國經濟乏力,加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開始走緩,中國調低經濟增長預期被認為是大勢所趨。

      菲爾普斯解釋說,中國經濟減速,‚主要原因是房地產價格的下滑、基建投資速度放緩,并且出口很可能出現一個較大幅度的下降。‛他舉例說,‚出口下降是被動的。更多與會嘉賓則認為,中國政府下調增長預期目標,‚主動調整‛成分更多。正如美銀美林大中華區經濟分析師陸挺所說,這是‚主動減速‛,目的是為了實現‚軟著陸‛。

      陸挺表示,多年來高達兩位數的快速增長,引發內需和外需等多種失衡,中國政府必須通過適當放慢速度矯正這些失衡。

      中國經濟主動減速,向外界傳遞出經濟增長更重視質量的‘積極信號’。‛與會的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史蒂芬〃格羅夫表示。

      主動降速有利于穩政策、穩增長、穩物價和穩大局。‛全國人大、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說,有了‚四穩‛基礎,就可以為‚加快轉型、深化改革、改善民生‛預留更多空間。

      現在中國政府預設的經濟增長目標是指導性的,不是指令性的。從以往經驗看,在多方博弈下,中國經濟實際增長率都會超過政府的預期目標。

      減速之后,近千萬“就業增量”如何消化?

      主動減速‛表明中國愿意為經濟轉型承受一定代價。那么,如何應對減速過程中凸顯的就業難等矛盾?

      我們不再盼望看到兩位數的增長,但很多問題需要在發展和增長過程中解決。‛樊綱說。按照政府預期目標,2012年中國城鎮預計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要控制在4.6%以內,經濟減速后就業壓力不可小視。

      對此,樊綱說,中國有8億勞動力,其中30%至35%依賴農業生產,還會有大量勞動力不斷遷移到城市,需要通過經濟增長解決就業的結構性問題。

      ‚沒有質量和效益的高速度不可取,但過低速度更不可取。‛春華資本董事長胡祖六認為,‚中國經濟至少要在未來25年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否則難以消化城鎮化過程中的矛盾。‛

      一些嘉賓認為,具體到行業,受‚減速‛影響的情況將有所不同。廣州汽車集團公司負責人表示,汽車生產行業自然形成的增長慣性依然存在,2012年中國汽車業的增速預計會高于7.5%。

      雖然注意到中國經濟增長出現減緩跡象,但與會嘉賓大多仍對中國經濟基本面和長期走勢持樂觀看法,認為‚不必夸大減速期面臨的問題‛。

      ‚從長期看,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能夠支撐未來10年以上8%左右的增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不是‘二選一’的命題,關鍵是通過持續改革破解體制障礙,釋放發展潛力,尋求公平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對此,菲爾普斯也認為,如果平衡好增長和轉型的關系,中國具備從內部實現自主創新的潛力,從而創造出內在發展動力,持續產生足夠多的就業機會。

      如何避免陷入“既減速又難轉型”的困境?

      讓經濟增長不再‚緊繃‛,目的是為轉型發展‚騰出‛空間,但怎樣改革才能‚填補‛上這個空間,從而避免經濟硬著陸、陷入‚兩難‛境地?

      國務院副在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開幕式上表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轉方式的主攻方向,擴大內需是結構調整的首要任務。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推進新一輪改革的戰略機遇期。‛遲福林說,應抓住外需減少的契機,加大改革力度,增加政府用于教育、醫療、住房和社保等領域的支出,力促經濟主要靠內生動力均衡發展。 副在論壇上強調,我們將深化財稅、金融、價格、收入分配、企業等方面改革,努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 ‚清除長期積累的體制機制弊端,難度不言而喻。‛遲福林認為,下一步改革的關鍵是沖破既得利益群體的改革阻力。

      轉型發展需要注入新活力。‛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保育鈞表示,必須進一步釋放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尤其應加快國企和金融領域的改革步伐。國務院近期強調逐步打破壟斷,提出鐵路、金融、航空、電信等行業逐步對民營企業開放。‚這顯示了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

      經濟轉型需要政府推動,但主要還靠市場機制解決。‛與會嘉賓普遍認為,‚如果改革到位,解決好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城鎮化等制約消費的制度安排,中國就能跨越‘拉美陷阱’,成功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

    2017年我國的經濟形勢與政策論文相關文章:

    1.2017年中國的經濟形勢與政策論文

    2.2017中國經濟形勢與政策論文

    3.2017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經濟

    4.2017形勢與政策論文關于經濟發展

    5.2017形勢與政策論文關于經濟形勢

    35675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字幕在线观看|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做|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仙踪林在线播放| 伊人天堂av无码av日韩av|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 91色视频网站|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草莓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黄色片|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午夜a|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向日葵视频app免费下载|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久久久久久九九99精品| 99国产精品无码|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国产精品h在线观看| 免费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国产视频网| 制服丝袜怡红院| 综合图区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欧美日韩生活片|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WWW夜色视频|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xxxx做受视频|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中文亚洲日韩欧美| 日本xxxxx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手机在线|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在线观看 | 久青草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男人扒开女人的腿做爽爽视频| 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 四虎永久免费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