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學教育政策法規
2017年小學教育政策法規
小學教育的政策法規有哪些,關于小學教育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地方。小學入學的教育政策有哪些相關的流程,教育政策有哪些可以關注的地方。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年小學教育政策法規,希望你們喜歡!
2017年小學教育政策法規
2017年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將全部享受“兩免一補”政策
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通知要求,2017年春季學期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全部實行“兩免一補”政策,落實到位。
“兩免一補”是指“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和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之前城市義務教育免費提供教科書只對低保家庭學生,調整后,統一為對城鄉所有義務教育學生。將原來農村學生享受“兩免一補”,城市學生只免學雜費、對低保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和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的政策,調整為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全部實行“兩免一補”政策。 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
2017年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將覆蓋所有國貧縣
教育部于12月27日在京舉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省部簽字儀式。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出席并講話。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代表教育部分別與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海南等10個省(區)簽署協議,標志著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由重點突破進入了全面覆蓋的新階段。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下一步計劃擴大營養改善計劃地方試點范圍,實現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學生營養健康狀況,提高學生健康水平,促進教育公平。
民辦教育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兩類進行管理
2017年9月1日,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將正式施行。民辦教育學校將分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兩類,進行分類管理。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選擇設立非營利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但是,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
2016年11月7日《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決定》公布前設立的民辦學校,選擇登記為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根據依照本決定修改后的學校章程繼續辦學;選擇登記為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應當進行財務清算,依法明確財產權屬,并繳納相關稅費,重新登記,繼續辦學。
中考改革“兩考合一”重視綜合素質評價
2016年9月19日,教育部頒布《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綜合改革試點從2017年之后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意見》提出五大改革任務: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將《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設定的全部科目納入考試范圍,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的內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特長,注重考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改革招生錄取辦法,探索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進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給有條件的高中階段學校一定數量的自主招生名額,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推動學校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加強考試招生管理,完善招生計劃編制辦法,按照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要求,根據區域內學校布局、適宜的學校規模和班額以及普職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原則核定招生計劃并嚴格執行。
2017高考大綱修訂 重視文化常識考查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修訂。設置必考內容與選考內容,對語文、物理、數學、歷史等各個科目的必考和選考內容都進行了針對性的修改和設置。數學、歷史、地理、化學等科刪掉了部分選考內容。
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凸顯育人導向。語文科目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設為必考內容,加大考閱讀速度和閱讀量。全國卷考試科目之一“漢語文”將正式更改為“漢語”,注重對能力的考查,由傳統的知識化的表述轉向能力化的表述。物理科目將以往的動量和近代物理等選考內容列為必考,將模塊3-5皆設為必考內容,以順應課程標準修訂的趨勢。數學科目減少選考模塊“幾何證明選講”。
2017年義務教育入學政策解讀
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堅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好每一所學校,構建面向每一位適齡兒童、少年的教育服務體系,切實維護中小學生的合法權益,規范學校辦學行為,依法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
(二)堅持加強統籌指導。根據“十三五”期間區域教育布局調整和常住人口變化,統籌指導區(縣)域義務教育事業發展整體規劃,制定招生計劃和相關政策,確保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三)堅持區縣為主實施。由區縣教育局統一組織實施,按照《義務教育法》免試入學要求,統籌落實好區域內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工作。同時,妥善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
公辦學校招生入學實施辦法
(一)堅持按學區劃分范圍招生。公辦學校(政府辦學校、事業辦學校)學區劃分工作,以單校劃片為主,探索多校劃片,由各區縣教育局具體落實。根據轄區適齡學生人數、校舍布點、所在社區、學校規模、交通狀況、走讀半徑等因素,按照確保公平和就近入學原則,依街道、路段、門牌號、村組等因素為每一所中小學科學合理劃定學區,做到學區服務范圍全覆蓋,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整體上相對就近入學。
學區劃分實行“適應發展的動態管理機制”即根據社會發展變化實際,及時適當調整學區服務范圍,以服務發展需要、服務民生需要為基本工作要求,學區劃分范圍要向社會公布,讓所有學生、家長周知,接受社會監督。學區調整時要按照依法治理的思路和辦法,主動邀請相關單位家長代表充分參與,增強學區劃分工作的認可度和公信力,新舊學區變化要設置合理的過渡期限。
劃分學區要按照部頒班額標準(小學不超過45人,初中不超過50人)控制學校容量,確定生源覆蓋范圍。有效消除大班額,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學。
(二)新生入學工作
凡符合以下新生入學規定的學生,按規定報名入學;凡不符合以下新生入學規定的學生,應返回其戶籍所在地辦理登記入學。
1.義務教育學段小學、初中入學工作堅持“按照學區、學校登記、區縣審查、派位到生、全部入學、公示公告”的基本規定實施。
(1)本區縣戶籍新生入學。
小學:凡年滿6周歲(2011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適齡兒童,依據戶口簿和兒童《預防接種證》登記入學。
初中:依據戶口簿、《學生學籍檔案》和《畢業生登記表》登記入學;未在我市小學就讀且具有我市戶籍,需回我市就讀初中的小學畢業生,持戶口簿、《畢業生登記表》和小學畢業相關資料,到戶籍所在地學區對應初中登記。
(2)非本區縣戶籍新生入學。
凡符合我市義務教育學段政策規定準入條件的適齡兒童、少年,由學生家長或其法定監護人,按規定時間和要求到居住地區縣教育局辦理入學事宜。
2.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堅持“以流入地為主相對就近入學,以公辦學校為主免試入學”的原則,實施以居住證為主的“四證審核”制度,由各區縣教育局協調派位。
(1)隨遷子女由其父母(或法定監護人,下同)持“四證”到區縣教育局指定單位登記,由區縣教育局組織審核后統籌安排。
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灞橋區、未央區、雁塔區、閻良區、臨潼區、長安區、高陵區和灃東新城戶籍的交叉務工人員,其子女在原戶籍所在地按學區登記入學。
(2)進城務工人員是指:非我市戶籍并在我市合法穩定居住務工的人員;周至縣、藍田縣、戶縣戶籍到主城區務工的人員。
(3)“四證”具體內容:
居住證明:隨遷子女父母雙方的西安市居住證或在我市合法穩定居住的證明。其中,非我市戶籍務工人員提供西安市居住證及相關材料;周至縣、藍田縣、戶縣戶籍進城務工人員提供由社區辦理的我市居住證明及相關材料。
戶籍證明:隨遷子女與父母同一戶籍的原籍戶籍證明及父母的身份證(復印件)。
務工證明:隨遷子女父母雙方合法真實有效的勞動務工合同或工商營業執照等相關材料。
流出證明:戶籍所在地政府街道辦或鄉鎮以上人民政府開具的在當地無監護條件的學生流出證明。
(4)隨遷子女入學的辦理時間、條件、程序和辦法由各區縣教育局確定。公辦學校資源不足的區縣教育局,可統籌安排進入接受政府委托的民辦學校就讀。
3.解決好下列情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一是依法保障轄區內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二是現役軍人子女,在學區劃分時將工作單位和居住地列入學區選擇范圍,妥善安排轄區內現役軍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三是切實保障孤兒入學,關心其生活和學習;四是重視留守兒童就學,鄉鎮寄宿制學校要優先安排留守兒童住宿。
4.開發區落戶業主子女,按區縣政府和開發區管委會共同劃定的學區登記入學。
5.高校和其它國有事業單位舉辦的義務教育學校在保證職工子女入學的基礎上,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要嚴格執行教育部門規定要求,切實規范辦學行為,完成好義務教育入學工作任務。
6.陜西省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西安市人才服務中心集體戶代管戶主子女入學,由居住地區縣教育局統籌安排。
7.我市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緊缺人才適齡子女,按照市教育局引進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相關規定執行。
8.西咸新區戶籍學生,經報請省教育廳同意,仍按2016年屬地管理原則,由西安和咸陽兩市分別負責本行政區域的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
9.非中國國籍學生,在我市就讀義務教育,按照省教育廳相關規定程序和要求辦理。
(三)加強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嚴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中“一人一籍,籍隨人走,終身不變”的規定要求實施管理,宏觀把握計劃落實和正向流動,確保每一位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
(四)規范收費行為。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民辦學校要嚴格執行物價部門批準的收費標準,不得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嚴禁跨學期收費。
任何學校不得以任何名目收取政策規定項目和標準以外的費用。
(五)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2017年,全市試運行小學段“西安市義務教育入學報名系統(www.xaywjy.com)”,利用信息化手段,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招生入學行為,方便群眾了解掌握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政策,全力提供便利服務。
民辦學校招生入學
2017年義務教育民辦小學招生入學工作,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政策精神,由區縣教育局組織實施;民辦初中招生入學工作,另文下發。
2018年義務教育民辦學校招生入學工作,按照教育部關于“免試就近入學是《義務教育法》根據兒童、少年身心發育的特點和義務教育的性質所確立的基本入學制度。”“免試入學是法律賦予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是義務教育的基本原則,適用于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對于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的民辦學校,可以引導學校采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招生,不得采用統一筆試或者任何變相形式的統一知識性考試方式選拔生源”的精神,全面落實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要求,各區縣教育局要加強對義務教育民辦學校招生工作的指導和規范,引導其合理確定招生范圍和方式。
工作要求
(一)加強招生入學工作組織實施。各區縣教育局要建立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各司其職、協調配合的義務教育入學工作機制。加強對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組織實施,制定本區域適齡兒童、少年入學工作的實施細則方案,行政區與開發區教育主管部門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溝通協作,堅決杜絕因配合協調不力或處置解決不當而引發新的社會問題。
同時要建立健全劃片決策制度、入學監督制度、信息公開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轄區內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要善于化解矛盾和問題,切實維護好區域教育秩序。
(二)加強招生入學工作監督檢查。各區縣教育局要加強對學校招生行為的管理和督查,重點糾正違規考試招生、隨意接收擇校生及亂收費等行為,嚴肅查處違規行為。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頂風違規的學校,要給予通報批評、撤銷榮譽稱號、取消評優資格等處理;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行政、紀律處分,對出現嚴重違法違規辦學行為的單位和個人,依法依規處理。
(三)加強招生入學政策宣傳引導。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是一項法規性嚴、政策性強、管理要求高的重大民生工作,關乎千家萬戶的利益,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各區縣、開發區教育主管部門、所轄學校要通過公告、宣傳單、講座、媒體、網絡等多種方式加強對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的解讀和宣傳,引導社會輿論,服務家長和學生。大力宣傳“家門口的好學校”,引導家長和學生就近入學。要不斷增強招生入學工作的透明度,彰顯招生改革的公信度,充分接受社會監督,努力營造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良好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