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蘇醫養結合政策
2017江蘇醫養結合政策
“醫養結合”就是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江蘇省醫養結合的新政策是什么,關于醫養結合有安歇政策值得關注的地方。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7江蘇醫養結合政策,希望你們喜歡!
2017江蘇醫養結合政策
江蘇省醫養協作聯合體近日在南京成立,旨在加快推進醫養結合的步伐。
江蘇省醫養協作聯合體由江蘇省內13個設區市80余家各級各類老年醫療機構、養老機構以及各有關院校、行業學會/協會和涉老企事業單位組成,今后還將持續增加。聯合體將建立養老護理人才培訓基地,加強具備慢性病管理、康復、護理專業知識的人才隊伍培養,為養老機構、社區培養和輸送人才,還將推動老年人機構養老和醫院醫療的順利轉診。
聯合體理事長、聯合體發起單位江蘇省老年醫院院長許家仁表示,江蘇省老齡化比例比全國高5.26個百分點,居各省區之首。成立聯合體有利于最大化發揮醫療資源在養老機構之間的配置,更好解決養老機構醫療資源稀缺問題,同時也有利于醫院整合、優化醫療資源,提高床位周轉率,為老年、康復醫療機構的建設和發展帶來契機。
醫養結合費用納入醫保
原標題:衛計委:部分醫養結合費用將考慮納入醫保范疇之中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國新辦今天舉行政策吹風會,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加快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的相關政策。衛計委表示,2017年要初步建立醫養結合的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建成一批兼具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能力的醫療衛生或者是養老機構。
截止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2.12億,占總人口的15%,其中數量龐大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還有將近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這讓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疊加在一起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發展醫養結合的模式,有利于整合雙方資源,為老人持續服務,避免老年人頻繁往返于醫院和養老機構之間的麻煩,也能提高醫院床位的周轉率。
衛計委表示,將在2017年,初步建立醫養結合的政策體系和標準規范,建成一批兼具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能力的醫療衛生或養老機構。到2020年,基本實現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有序共享,讓所有醫療機構都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
具體來說,第一,將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養老機構可以按照規定申請設置醫療機構,或內設醫務室或護理站,來開展醫療服務。第二,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協議合作,醫療機構為養老機構開通預約就診的綠色通道。第三,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延伸到社區和家庭,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延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第四,優化政策環境來縮短審批時限,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
有專家表示,醫保政策瓶頸已成為阻礙該養老新模式發展的最大障礙。由于“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沒有納入醫療機構范疇,老人在醫院住院產生的費用可以報銷,而在“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接受的護理、康復、醫療等服務無法享受醫保報銷政策,導致部分老人考慮到經濟負擔問題,選擇長期住在三甲醫院,形成“壓床”現象。
衛計委今天還透露,在今后的政策設計中,他們將會確定合適范圍,將部分醫養結合中發生的費用,納入醫保的保險范疇之中。
多省出臺醫養結合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看病和養老,這幾乎是伴隨每個人一生,且難以逃避的兩件大事。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3億人,占總人口的16.7%,而且我國老齡化速度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強勁。
將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已被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上升為國家戰略。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區、市)出臺了省級醫養結合實施意見,藍圖劃定如何保證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醫養結合”是一種有病治病、無病療養、醫療和養老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意味著養老機構要配套醫療輔助,方便患者就醫;或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人可以通過“綠色通道”進入特定醫院就醫。河南洛陽市頤康苑老年護理中心住著一百多位老人,依托樓下的原河柴集團職工醫院,讓老人樓上養老樓下醫療。護理中心主任劉莉介紹,“我們收的不自理的老人多,主要突出醫療這一方面。醫生每天查房要看他有沒褥瘡、精神情況、血壓高低。發現問題就及時的看病,能讓老人得到及時的救治。”
目前,慢性病患病率高成為影響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問題,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接近1.5億,失能、部分失能老人近4000萬,完全失能老年人近1000萬。而我國約90%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國家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副司長蔡菲表示,將老年人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人群,今年要實現60%的簽約覆蓋率。鼓勵養老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協議合作,特別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優化政策環境,重點協調相關部門在投融資、財政稅收、土地使用、合理定價等方面進一步明確支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開展醫養結合服務。
河南鄭州金水區總醫院與周邊幾個社區達成協議,并與居民簽訂《家庭醫療保健協議》,實施一對一的契約化服務。社區居民馮大爺表示,醫院護理人員每天都會來家里問詢,為他提供日常診療服務,“好像我自己的家庭醫生一樣,經常來按時來,我們有啥事打電話就來,不管是假日或禮拜天,或者晚上。服務很到位。有時候看完了,需要吃的小藥,人家就代買了。”
而600公里外的安徽滁州,由社會力量興辦的一家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則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老人佩戴了智能健康監測腕表,除了心率監測、運動起步、睡眠監測等功能,還能在意外時通過老人定位及時報警。滁州智慧養老服務中心主任梁坤介紹,“通過我們的互聯網平臺,為老人提供了一個安全定位,安全的緊急求救,這也就是我們智慧養老的所在。子女通過手機APP可以隨時隨地關注父母的情況。這樣父母的安全他就可以看得到,健康狀況他也可以關注得到。”
現在,全國已有29個省(區、市)出臺了省級醫養結合實施意見。數據顯示,全國醫養結合機構共有床位115.21萬張,其中醫療床位25.63萬張、養老床位89.58萬張。開設老年病科的二級以上醫院有3179家;開設老年人綠色通道的醫療機構有7.3萬余家。國家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副司長蔡菲表示,要發展老年醫療與康復護理服務,加強老年康復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和綜合醫院老年病科建設。每年免費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和健康指導等;開展針對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干預、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干預、癌癥早診早治、腫瘤隨訪登記、慢性病綜合干預等。
醫養結合在推進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面對一些挑戰。例如,我國醫養結合機構的醫保報銷政策有待進一步銜接;我國醫養結合機構共有5570家,其中納入醫保定點的醫養結合機構有2117家,占比不足40%。
此外,專業護理人員匱乏,也阻礙了醫養結合的推進。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日前召開的2017年全國醫養結合工作會上表示:要進一步推進老年醫學相關學科建設與發展,加強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安寧療護等方面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培訓。要研究出臺激勵傾斜政策,完善薪酬制度,推進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護人員在職稱評定等方面與醫療機構執業人員享受同等待遇,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不斷增強行業吸引力。
2017江蘇醫養結合政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