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股票新政策
2017年股票新政策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2017年股票的政策有哪些,關于股票有哪些新的了解。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年股票新政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年股票新政策
0.7%,現已跌至2月9日以來的低位。創業板一度重挫1.8%,日內接近創下2015年以來的最低收盤。
不僅如此,A股市場每天都上演著個股“閃崩”的詭異行情。昨日早盤,寧波精達、凱恩股份跌停。
另一方面,繼恒指跌破24000點至一個月低位后,恒生國企指數今日開盤也向下突破10000點,亦為2月9日以來新低。
實際上,已短短三個交易日內,上證綜指已累計下跌了2.4%,是去年12月中旬以來的最深三日跌幅。自從12月12日以來,滬指單日跌幅從未超過1%。3月底以來,滬指多次出現盤中急跌,昨日尾盤快速跳水,擊穿3200點這一關鍵心理點位,為兩個月來首次。
而僅一周前,滬指還曾收報3288.97點,創下逾15個月新高;而在一周之前,A股波動性還處于至少十年最低水平。
慘案是如何發生的?
據報道,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體量龐大的A股近期突現這種狀況,主要有以下原因:
1、雄安概念股分化,資金大舉出逃,本輪市場上漲的發動機是雄安新區概念股,但近日雄安概念股進入到調整狀態,從而帶動整個市場調整。
2、“溫州幫”大逃離。曾經在A股興風作浪的溫州幫,一夜之間閃電崩盤。監管部門開始清剿以保險、銀行為首的金融機構高杠桿資金,溫州幫的高杠桿游戲自然成為監管的重點。
3、監管層“定向調查”啟動,劍指次新股炒作,業內人士認為,對某種不良行為的打擊和整治,短期必然會對市場產生一定影響。
4、保證金流出,市場謹慎情緒濃厚,最新數據顯示,證券市場保證金上周凈流出682億元,滬指3300點整數關附近面臨的壓力及金融去杠桿進程加速,引發了市場謹慎情緒升溫。
5、有大行資管業務人士反映,近期委外贖回得比較厲害,最近兩個交易日債市均有大額賣盤出現,場外資金難免會出現短暫偏緊的情況。
6、外圍市場走低、黑色金屬大跌、地緣政治風險等也成為A股資金尋求避險的因素之一。
讓股市顫栗的消息驚現
根據中國央行最新公布數據,截至2017年3月末中國央行總資產為33.73萬億,相比2月末下降8115.98億。從1月末到3月末,短短兩個月,下降了3%。
中國的央行在縮表,所謂“縮表”,其實質是從市場上收回貨幣。但是,一個詭異的現象出現了:貨幣供應量仍然在上升,只是M2同比增速顯著下降了。為何沒有明顯感受到流動性的緊張?
財經作家劉曉博分析,這只能說明,貨幣衍生能力在增強,貨幣乘數在提高。究其原因,一是樓市活躍,二是金融機構表外業務受到管制較少。
這就是為什么國家要改進金融監管的最重要原因:過去幾年,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創新”不斷突破監管邊界,創造出模糊地帶,讓央行的調控工具從高效變得低效,甚至有失效的危險。
現在,央行、銀監會等開始反攻,模糊地帶在減少,政策的有效性在增強。所以,中國的央行的“縮表”就顯得非同尋常,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高盛估計,美聯儲將在2022年把資產負債表縮減到2.9萬億美元,到那時如果中國貨幣供應量依舊高速增長,匯率水平將肯定支撐不住。如果中國央行按照美聯儲的速度“縮表”,則中國樓市、股市的泡沫將出現慘烈的崩潰。
然而,央行從來沒有談到過“縮表”,市場最怕的就是不確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貨幣政策收緊+金融監管趨向嚴厲+市場擴容加快”是確定不移的,大趨勢仍然是繼續收緊,推動經濟轉型、抑制資產泡沫、防范金融風險、維持人民幣匯率。所以最近股市、期市都在下跌。
即將到來的崩潰?2017年最危險的資產
2017年,中國最危險的資產是什么?是比特幣嗎?它跟世界具有天然的連通性,是效率極高的洗錢工具,而中國正遭遇越來越嚴厲的“外匯管制”。
是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嗎?它們正在上漲、熱銷,而這一輪“房地產政策牛市”卻走到了盡頭。至于未來,大部分三四線城市將被中國15個左右的超級城市圈所吸血、拋棄。今年在三四線城市買房,相當于在1945年6月當了漢奸。
是北京的商辦物業嗎,還是學位房?它們都遭遇了史無前例的調控和政策變局……其實都不是,是創業板的股票。
昨天創業板雖然尾盤回暖,但盤中一度重挫近2%。它很像閃崩前的個股,好像正在孕育著驚天動地的大跌。而且,它要逼近并考驗的,是2015年牛市以來的大底。
劉曉博一直把創業板視作“年度最危險的資產”。原因很簡單,A股大擴容的時代即將到來,此外貨幣政策已經轉向,金融監管空前嚴厲。雖然IPO注冊制改革不會寫入這一輪證券法修訂案,但大家都知道,此次修訂就是在為注冊制鋪路。
“節奏加快+程序簡化”的新股發行核準制,其實就是注冊制。他們的差異僅僅在審核的嚴格程度上,至于對市場的壓力而已,是一樣的。
中國的上市資源,大企業、國有企業,能上的基本上都上了。仍然源源不斷的希望上市的,基本上是中小創。所以,未來大擴容主要影響的就是創業板和中小板。而創業板和中小板,恰恰是A股估值最高的,也是中國所有資產價格里泡沫最顯著的。
你用腳趾頭都可以想明白:一家中小創企業,其原始股東的持股成本大概只有幾分錢、幾毛錢。上市之后,股價動輒四五十元,甚至上百元。
對于創業者、早期持股人來說,為什么不套現呢?
賣了股票,帶著資金、客戶、技術、核心員工,重新注冊一家企業,然后重新上市,可以把資本的游戲再玩一遍。
以創業板目前的估值,這種游戲每搞一輪可以賺上百倍乃至上千倍,傻子才“從一而終”。
政策牛市、高估值的結果,是誘惑上市公司的核心人員減持股票,重新來過。于是,創業板、中小板上,將留下一堆僵尸企業和空殼。
股市上的“國家隊”敢于接盤保險股、銀行股、證券股,以及其他大型國企、優質民企。但是,他們敢接盤創業板、中小板上的空殼嗎?所以,這些股票閃崩基本上是沒有人撐腰的。
監管者說了:我們在制定各種限制措施,阻止大股東減持。但問題是,市場給出這么高的估值,大股東有上百倍、上千倍的利潤,他們能抵御暴利的誘惑嗎。馬克思這樣描述過資本的規律:
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300%的利潤,對于創業板原始股東來說,那簡直是小兒科。“絞首”尚且不怕,還會怕你的罰金嗎?所以,創業板的高估值注定是無法長期維持的(目前市盈率中位數是75倍)。
創業板將來一定會誕生騰訊、阿里式的好公司,這一點不否認。但問題是,幾率有多大?一將功成萬骨枯,買創業板股票的時候,你首先要想好自己是不是其中的幸運兒。彩票可以以小博大,股票就不可以。重倉買創業板股票,相當于用全副身家去買彩票,結局是不用問的。
最后的投資建議
總之,今年是投資很困難的一年,大家的投資策略一定要謹慎,有利潤就要落袋為安,不要貪心。
主板市場藍籌股大跌之后,反而有短線機會。創業板、中小板的高市盈率個股,即便暴跌也輕易不要搶反彈。
至于樓市,即將在成交量上入冬,未來兩三年有較大可能進入高位橫盤甚至陰跌模式。對于剛需、改善型需求,未來將有一段從容看盤、買房的時間段;但對于炒房客來說,短炒盈利難度非常大。
中國股市將發生巨大變化
今年是IPO大年,預計突破500家
IPO持續加速,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開年至今,IPO審核共計通過108家,證監會核發IPO批文98家,已發行上市112家。按此審核、發行速度預估,2017年全年IPO審核將通過并核發批文470家左右,發行上市540家左右。
“這個數據接近去年總數的一半,還不包括春節的因素,”目前排隊600多家的IPO“堰塞湖”可能一年就解決了,甚至大于2007年和2010年的那兩波機會,實際上這個就是注冊制。”
企業進退有產業保障,攻守有資本相助,這才是國內企業真正的核心力量,中國很多企業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積累,產業經營的不錯,但是資本市場的產融結合都不完善,企業的價值大打折扣,經營多年的企業還不如新生一兩年的企業值錢。
何謂IPO注冊制
所謂IPO注冊制,是相對于審批制、核準制來說的。中國內地股票發行制度,經歷了從審批制到核準制的演變,雖然名稱有變,但“審批”的本質沒有變化。也就是說,一家企業能不能上市,是否符合上市條件,每股賣多少錢,發行規模多大,什么時候發行,基本上都由監管部門確定。監管部門不僅要看擬上市公司是不是符合產業政策,還要看企業的盈利能力、發展前景。
假如市場是條自然流淌的河流,審批制相當于在河上筑起的大壩,將河水阻斷。能上市的企業,好比是跳過龍門的鯉魚,進入了高水位區,市場價值大大提高。即便將來虧損到資不抵債,還有“殼價值”。這殼價值,其實就是行政審批賦予企業的附加值,也是股市泡沫之源。沒有躍過“龍門”的企業,即便再優秀,估值也無法得到充分體現。此外,行政審批還帶來尋租的機會,造成腐敗。
IPO注冊制,相當于把這道大壩拆除。未來監管部門只對擬上市公司申報材料的完備性、合規性進行審查,看看該披露的信息有沒有披露。至于內容的真假、企業有沒有發展前景,監管部門不負責,完全由中介機構負責,由市場自行判斷。但相應地,監管部門加強對企業上市后的監管。這種監管必須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否則市場信用將徹底崩潰,風險比審批制下還要大。
一般來說,IPO注冊制下監管部門不對擬上市公司發行規模、發行價格、發行時機做任何限制。哪怕是大熊市,企業愿意發行也沒有問題,只要在市場上能賣出去就行。
在IPO注冊制后,會出現什么情況?當然是上市門檻和再融資門檻大大降低,股票供應量急劇增加,市場估值大幅下降,惡炒新股的現象將從根本上遏制。從企業角度看,新股發行排隊遙遙無期的局面將結束,沒有關系的草根企業,也能非常容易地獲得上市機會;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股票供應量大,多數股票價格就會便宜,不用追著漲停板買新股了。
A股重大變局:2017是“散戶時代”最后一年,小心別成犧牲品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股市將在2017年發生巨大的變化:
“散戶時代”將在這一年走向終結;IPO注冊制,將以一種“有實無名”、“做而不說”的方式降臨;新股發行將顯著提速。
我曾在將近兩年前,提出過“印鈔票的時代”和“印股票的時代”的概念。2017年就是“印股票時代”的元年。
所謂“印鈔票的時代”,是對中國改革開放之后第二個階段的概括。這個時代,其實就是房地產、城鎮化的黃金時代。貨幣的超發,推動資產價格(主要是房價)的快速上漲,讓買房的家庭體會到“杠桿上的財富效應”,引發購房潮。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財政、地方債,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投入,開發商快速開發銷售。這個階段的受益者包括:政府、開發商和購房者,實體經濟受到冷落。
所謂“印股票的時代”,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即將到來的第三階段的概括。在這個時代,政府通過審批制度改革、反腐敗、司法制度改革,建立真正的市場經濟體制,經濟主要推動力從“城鎮化+房地產+貨幣超發”轉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IPO注冊制改革降低上市門檻,從而進入“印股票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受益者主要是:創業者、股權投資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在這個時代,中國的發鈔速度將逐步降低,資產價格將逐步走穩。
如果你看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IPO注冊制改革對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意義。在這個時代,利益受損的主要是此前在二級市場上購買了垃圾股的股民。他們如果看不明白這個趨勢,將成為新時代的鋪路石。
站在國家發展的高度上,2017年IPO的提速,其實是正確的。今天包括“人民日報海外版”(見下圖)、央行機關報“金融時報”以及幾大證券報,都在表態安撫股民,解釋IPO“正常化”的正面意義。但他們可能忽略了一點,這就是即將到來的A股價值的重估,以及老散戶的苦痛。
雖然IPO注冊制改革在2017年并不會旗幟鮮明地展開,但IPO提速以及“隨到隨批”將帶來跟“IPO注冊制推出”差不多的效果。無非是保留了一個審批的尾巴而已。
我多次在欄目中告訴大家創業板和中小板的“市盈率中位數”有多高,如果新股實現了“隨到隨批”,符合條件的新三板公司可以正常轉板,再加上新三板希望的“5%左右的公司可以連續競價交易”,那么目前創業板和中小板的“市盈率中位數”至少應該打5折,甚至兩三折!當然,這個過程完成可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對于散戶來說,你的風險可不僅僅是打幾折的問題。因為將來會有大量公司退市。有人統計過,1995年至2005年十年間,美國三大股市共有9273家公司退市,基本上一年1000家左右。紐約證交所(NYSE)十年總計退市1906家,NASDAQ十年退市6257家,美國交易所(AMEX)十年退市1010家。
退市,往往意味著投資者財富大幅縮水,甚至完全蒸發。所以,當IPO注冊制事實上到來之后,股市是不太適合散戶的,尤其是創業板、中小板、新三板。
在“印股票的時代”,將會出現“人無股權不富”的情況。但這里的“股權”是優質創業公司的早期股權,而不是二級市場上的股票,他們的價格可能相差數千倍、上萬倍。
未來的散戶,要么購買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藍籌股做長線投資,要么購買各種基金。直接去創業板和中小板買股票,隨時可能血本無歸。
作為散戶,一定要把自己的智商、財商估計的低一些,投資策略保守一些,對創業板、中小板保持一種敬畏和警惕。否則,未來幾年會非常慘。
至于主板市場,2017年機會仍然不少,比如混改、PPP、國企第二輪改革、去產能第二波、軍工、債轉股、大消費等,題材還是不少的。如果選擇有政策紅利的藍籌股,還是有獲利的機會。
剛剛還看到一個跟IPO有關的消息,抄錄在下面供大家參考:
據“新疆經濟報”1月18日報道,本月初證監會跟新疆方面簽署了《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進一步支持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新疆企業首發上市、新三板掛牌將享受“即報即審、審過即發”綠色通道政策。
所謂‘即報即審’政策,就是在不降低標準的條件下,給予新疆企業上市、發行、掛牌優先支持。此前,享受“即報即審”待遇的只有西藏。其中,西藏高爭民爆和西藏易明醫藥兩家擬上市企業從申報到完成發行,均不超過一年。
從2016年到2017年1月,新疆已有新天然氣、貝肯能源、德新交運、熙菱信息、立昂技術等5家企業在證監會排隊時享受到了“即報即審、審過即發”綠色通道政策。
2017年股票新政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