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求職中怎樣維權
大學生就業求職中怎樣維權
勞動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法律部門,具有同民法等部門法同等的重要地位,它的發展卻非一帆風順。它保障了求職者的就業權利,大家學生就業維權可以用到它。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大學生就業維權的一些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學畢業生就業如何維權
畢業生的就業權益保護主要分兩個階段,一個是求職擇業過程中(即首次就業)的權益保護,另一個是就業上崗后(即勞動關系)的權益保護。不同階段的權益保護有著不同的側重內容:前者主要集中在就業協議的簽訂、試用期的糾紛方面,后者主要集中在勞動合同的履行方面。
首次就業維權建議
畢業生在首次就業過程中,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了解和掌握就業方面的知識和政策,并嚴格按照程序辦事,使自己的合法權益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而不致輕易受到侵害。
1.端正求職心態
畢業生求職時,往往會出現焦急、浮躁和盲目的心態,直接影響了他們在維護合法權益方面的態度和表現:或為不惜委曲求全;或不敢再“斤斤計較”;或被花言巧語誘騙而輕信對方。雖然不是“一次就業定終身”,但如果首次就業就令權益和身心都受到傷害,則必然會給自己未來的發展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
2.掌握政策,學習法律
在求職、擇業、簽約之前,一定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畢業生就業政策,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知識儲備。如此,才能在應聘和簽約時保持思路清楚和條理明晰,及早識破不法單位故意設下的陷阱;如此,才能懂得如何通過合法的途徑和手段解決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3全面了解用人單位
畢業生享有全面、真實了解用人單位的知情權。簽約前,畢業生應該盡量多方面打聽、了解用人單位的運作狀況、招聘信譽、用人意圖、崗位職責以及企業文化等情況。
如果有可能,最好去實地考察工作環境,尤其是頗為陌生的單位,未雨綢繆地將未來實際就業中權益受侵害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4.慎重簽訂協議
在與用人單位簽約時,落筆要慎重,仔細研究就業協議書及其補充協議中的條款,確認合理合法后再簽字;重點注意試用期及違約條款的約定;盡量不要在協議書中留下空白條款;對用人單位的口頭承諾要盡可能在補充協議中予以書面注明,并明確將來簽訂勞動合同時對此予以確認。
5.敢于據“法”力爭
如果在求職應聘和簽訂協議的過程中發現有權益受侵害的不公平現象,不要害怕失去就業機會而忍氣吞聲,要學會積極運用法律的武器,力爭自己的合法權益。缺乏誠信、用心不軌的用人單位不去也罷,否則將來吃虧的還是畢業生自己。加強自身的維權意識,是阻止侵犯畢業生就業權益的現象泛濫的根本途徑。
6.借鑒專家意見
如果在首次就業的過程中遇到疑惑和困難,要及時咨詢有關專家、老師和家長。畢竟大學生在社會閱歷方面還是一片空白,而法律專家的專業視角、學校老師的指導經驗,對于畢業生來說不啻為莫大的幫助。
此外,往屆校友在就業中的經驗和教訓,也是可供應屆畢業生就業維權參考的一筆寶貴財富。
大學生常遇就業陷阱
1、刷信譽詐騙
讓學生在網上幫人刷單,以高薪誘惑,抓住他們涉事未深和急于掙錢的心理,對初出校門的學生行騙。
2、打字詐騙
以印刷廠、廣告公司等單位名義,發布新媒體應聘信息,招募手機聊天打字員,便通過植入病毒的木馬讓對方點擊,直至騙到錢為止。
3、傳銷漩渦
傳銷組織鼓吹自己從事電子商務、人際網絡、網絡銷售、框架營銷等,用所謂的“經濟理論”“市場營銷手法”欺騙缺乏社會閱歷的準大學生加入。同時,一些網絡傳銷還會通過網絡購物、付費廣告點擊、網絡游戲、網絡加盟、金錢游戲等載體發展下線。
4、通知應聘
招工短信、網絡招工信息或者自己發出求職信息后,均有可能使自己成為受害者。騙子有可能讓其到高檔會所面試,然后讓繳體檢費、面試費等,并讓學生等候上班通知。
勞動就業權
勞動就業權是勞動者最基本的權利之一。《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勞動就業權作為勞動者最基本的權利,又被稱為工作權或狹義的勞動權。市場經濟下的勞動就業權,是其所謂“限定勞動權”。這種“限定勞動權”的特點為,勞動動者的就業行為,是通過勞動力市場流動來解決,國家不再直接限制或包辦,只有在勞動者自行尋求勞動機會或確保勞動機會有所不能時,國家始補充提供勞動者以適當機會或提供其維持生活必要之資金。即國家負有促進或保障就業的責任,但這種責任不同于計劃經濟下的勞動就業的統包統配,而是要創造就業機會和實行的失業救濟。市場經濟下的勞動就業權,一般包含兩重含義:一重含義是自由工作或就業的權利,這一權利包含兩個內容,一個是平等就業權,另一個是自由擇業權。再一重含義是請求提供有報酬的工作機會的權利,又稱職業保障權。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