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住房稅收政策有哪些
住房是人們最大的需求,2017房產契稅新政策已經出臺。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解下住房的稅收新政策,大家一起隨小編來深入了解下吧。
2017年房產契稅新政策
2017房產契稅新政策出臺了,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住房城鄉建設部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 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了最新房產契稅政策。新房產契稅政策自2017年2月22日起執行。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住房城鄉建設部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了最新房產契稅政策。新房產契稅政策自2017年2月22日起執行。也就是,只要2月22日之后去辦理,就可以享受到最新的稅收優惠!對于購房者來說,新的房產契稅政策無疑是一大利好。
(一)對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員范圍包括購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征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契稅。
(二)對個人購買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征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2%的稅率征收契稅。
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是指已擁有一套住房的家庭,購買的家庭第二套住房。
(三)納稅人申請享受稅收優惠的,根據納稅人的申請或授權,由購房所在地的房地產主管部門出具納稅人家庭住房情況書面查詢結果,并將查詢結果和相關住房信息及時傳遞給稅務機關。暫不具備查詢條件而不能提供家庭住房查詢結果的,納稅人應向稅務機關提交家庭住房實有套數書面誠信保證,誠信保證不實的,屬于虛假納稅申報,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定處理,并將不誠信記錄納入個人征信系統。
按照便民、高效原則,房地產主管部門應按規定及時出具納稅人家庭住房情況書面查詢結果,稅務機關應對納稅人提出的稅收優惠申請限時辦結。
(四)具體操作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稅務、房地產主管部門共同制定。除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深圳市暫不實行契稅新政策第一條第二項之外,其余地區均適用本政策。
2017年房產稅試點五年后方案仍在起草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郝如玉日前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房地產稅的立法步伐和促進環保稅的費改稅內容,今年全國人大安排了環保的費改稅,但是房地產稅方案還在起草。郝如玉表示,房地產稅迄今已經試點征收了5年多,但是操作難度很大,有的地區稅收成本甚至和稅收收入相當,一個地區征收房地產稅,也使得人才向周邊地區轉移。
房地產稅法通過之后會立即實施嗎
據了解,房地產稅法從通過到實施應該會有一個過渡階段,從而讓社會對法律有充分的認知、了解和準備。立法通過后并不意味著就會在全國馬上開征,兩者不是同步的。房地產稅是典型的地方稅,何時開征會授權地方政府自己決定,并不是在某個時間全國一起征收,各個地方可以差別化。
房地產稅要交多少
對于征收范圍,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施正文認為應該設立一定的免稅面積,“免稅面積設定為人均60平方米比較合理,這樣對于三口之家來說,可以有180平方米不用交稅,從而保證了居民第一套住房不用交稅。” 對于免征額和稅率,目前官方并未釋放任何信息。
但是,施正文建議,對于免征面積,中央可以設定一個最低的標準,在此標準之上,各地免征面積可以自行決定是否上浮。
房地產稅將怎么收?百萬房產或每年繳稅5000元
據了解,未來的房地產稅主體稅種由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合并而成。收稅標準將參照世界通行做法,估算價值100萬的房產可能會每年增加約5000元稅負。有關房產稅,實際早在2011年就開始在上海和重慶兩地試點。在上海試點時,新購且屬于家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按人均計算,人均超過60平方米的進行房產稅征收。比如一個居民家庭原來已擁有的住房面積共計180平方米,剛好人均60平方米,現又新購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總價100萬,那么其一年應繳房產稅4200元左右。
“房地產稅”比“房產稅”多了一個“地”字,也就意味著未來的持有稅,征收對象不但是房屋價值,而且還將包括房屋下面的土地價值,應該是房地產稅收體系的綜合改革。房地產稅征收如何做到公平合理,稅收怎么使用,是否用于教育、醫療、環境等民生領域,老百姓非常關切,這也將對政府治理現代化、法治化起到促進作用。
房產稅與房地產稅的區別
目前很多人依然在混淆使用“房產稅”和“房地產稅”兩個概念,事實上從近兩年國家正式文件或相關主管部門的言論中,都是使用“房地產稅”這個概念。
上海重慶兩地的“房產稅”擴大征收試點,在當時市場過熱情況下倉促出臺,行政推進色彩濃厚,但實際執行效果差不明顯。無論是上海的增量征收還是重慶的高端存量征收,其實際征收稅額和兩市的是住房規模遠遠不相配。“房地產稅”是以一個新稅種的面貌出現,近期討論的基點都應是房地產稅的立法改革,只有進入立法的軌道,相關改革才會名正言順。
猜你感興趣:
2017年住房稅收政策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