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成語解析及造句
舉一反三,漢語成語,拼音是jǔ yī fǎn sān,意思是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它的。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成語舉一反三的詳細解析,供大家參考。
一、舉一反三成語解釋
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二、舉一反三成語近義詞
融會貫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宋朱熹《朱子全書·學三》:“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 把多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而得到全面的透徹的理解。融會:融合領會。貫通:徹底理解。
拋磚引玉 [ pāo zhuān yǐn yù ]
謙辭。比喻自己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
觸類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懂得了某一事物或道理從而懂得相關的其他事物或道理。
聞一知十 [ wén yī zhī shí ]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貫通融會 [ guàn tōng róng huì ]
猶言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三、舉一反三成語造句
1、由此可舉一反拓展我們的視野。
2、為讓人們吃透精神,他條分縷析,舉一反三,那慢條斯理的話語,猶如工筆畫般細膩。
3、老師教導同學們要對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4、把二連加四次就是二乘以四,舉一反三,把五連加四次就是五乘以四。
5、英語課上老師舉一反三的告訴我們這句子應該怎么讀。
6、"舉一反三"是一種運用類比推理的邏輯思維方法,用于啟發式教學很有效。
7、凡事能舉一反三,正是他學習快速的原因。
8、我們學習要能舉一反觸類旁通。
9、現代漢語的句型是有限的,掌握了句型,我們就能舉一反三,造出各種各樣的句子來。
10、我們不能死板的學習知識,要學會活學活用,舉一反三,這樣才能真正的學到知識。
11、我們做題時要仔細認真的做,直道自己能舉一反三。
12、培養啟發學生的“憤”、“悱”之感,發展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正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13、舉一反三,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14、老師說如果懂得這些知識后,就可以舉一反三地知道其它類似的知識。
15、學數學、物理、化學也是一樣,只要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就能舉一反觸類旁通。
16、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對臧天朔被捕事件,娛樂圈不應該沉默,應舉一反三,汲取教訓!
17、學習如同窺豹一斑,只要理解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就能做到舉一反三。
18、要有側重的重點記憶,針對性地練習,把每章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弄明白,能夠舉一反三。
19、小明反應相當敏捷,只要老師教過的,他都能舉一反三。
20、對學過的知識,經常舉一反三,就能悟出新知識。
21、學習中切忌死記硬背,應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22、巒頭理氣互扣,舉一反三,環環相接。
23、真正聰敏的人,往往能告往知來,舉一反三。
24、歷史雖然漫長,但興亡之理如出一轍,舉一反三,雖百代可知。
25、家長更表示能夠舉一反三,應用于子女日常起居照顧上。
26、簡單的數據庫操作示例源代碼。通過它舉一反三能很快入門。
27、熟讀這本方法論,從此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推求眾理。
28、正確的學習方法是舉一反三,以一知萬。
29、讀書要求靈活運用,才能舉一反三,事半功倍。
30、把知識真正融會貫通,標準應該是能夠聞一知十,舉一反三。
31、學知識貴在舉一反三,生吞活剝是沒有用的。
32、表情等進行交流,注意發現語言的規律并能運用規律舉一反三。
33、村長在全村大會上舉一反三的告訴大家怎么把這種莊稼種好。
34、可以使大家舉一反三,活學活用。添加時請勿與原句重復。
35、語文老師舉一反三的教我們怎么寫作文。
36、數學老師把這道題舉一反三的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
37、我舉一反三的教弟弟怎么把這個任務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