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20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學習心得5篇精選
這期青年大學習是關于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的講解,令人印象深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心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歡!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心得(一)
第九季第二期
網上主題團課來啦!!!
在本期的團課中
將與大家共同學習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項顯著優勢。本期網上團課由共青團江蘇省委承制,邀請團中央青年講師團成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師劉偉,為我們專題講解“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心得(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生態中,人民當家作主既是中國共產黨塑造的政治話語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又是中國共產黨創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具體政治內容。
從政治話語體系的角度來講,每一種政治話語實際上既是對政治生活的符號描述,又是對政治生活的內涵表達。在中國共產黨創造的政治話語體系中,人民當家作為實際上是核心語言部件,具有支柱性的支撐作用。通過這一簡潔語言符號的嫻熟運用,中國共產黨向人們最直接最鮮明地闡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人民至上的價值導向,因而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把群眾重新組織成為新的政治共同體——“人民”。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擁有最大群眾基數并經過政治教化而啟發了自覺的“人民”因而具有了參與國家建設和管理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從政治話語符號的這一意義上講,人民當家作主實際上被賦予了兩個最基本的政治內涵:一是與烏合之眾式的群眾相比,人民由于政治上的自覺顯然處于更高的政治發展段位并因而能夠主動掌握符合國家建設管理需要的各種技能;二是由于人民是通過中國共產黨系統完備的組織體系教化出來的,因而具有比一般群眾更高的政治認知水平和政治成熟程度,進而成為中國共產黨最可靠的政治依賴力量并具有了參加國家建設和管理的可能。簡言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話語表述實際上用一種先進與落后、自覺與自發的二元式方法,幫助中國共產黨對汪洋大海般的群眾中間蘊藏的政治力量進行了快速厘清,因而具有極大的政治彈性空間。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無所不在的監督力量。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會懈怠;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作為中國政治生活中最常見最為人熟知的政治話語,人民當家作主在具有極強的政治符號表達意義的同時,實際上還發揮著對政治生活實踐進行意識形態規范的作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從制度層面上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工具性的制度渠道——選舉人民滿意的代表進入各級權力機關以代表人民履行國家管理職能。這是人民當家作主在中國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體現方式,但絕不是人民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的唯一方式。畢竟,相比于那些被選出來代表人民的代表們,大多數的人民還是被排斥在制度化的權力架構之外。
那么,怎樣才能使絕大多數人民擁有對國家和社會的建設管理權利呢?中國共產黨提供了區別于制度化工具的思想性工具——意識形態。作為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主要內涵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話語因而具有了實踐層面的政治工具意義。這種政治工具性集中體現為人民有權對制度化的權力機關(包括身處其間各級官員)進行廣泛的人民監督。從政治實踐來看,這種監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民群眾來信。通過向相關報刊媒體反應情況的方式引起上級重視,并使之采取措施對涉事機構和官員進行整頓。二是人民群眾來訪。盡管信訪在當代中國政治生活是一個具有多面性的問題,但無論從其設立初衷還是實際作用來看,信訪部門的存在及其運轉,仍然為人民監督提供了可資利用的合法渠道。
透過上述兩種合法的人民監督實踐可以看出,人民監督被賦予了極強的意識形態意義——人民可以通過意識形態正確性的宣揚來監督各級官員的行為。因此,在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話語中,人民當家作主既是一種制度性安排,更是一種意識形態安排。恰恰也正是通過后一種安排的作用,中國共產黨實際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賦予了極具彈性的政治空間并因而具有了極強的政治活力。簡言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支持和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
總之,我們要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既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也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切實防止出現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的現象。我們要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加強社會各種力量的合作協調,切實防止出現黨爭紛沓、相互傾軋的現象。我們要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切實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我們要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則,促使各類國家機關提高能力和效率、增進協調和配合,形成治國理政的強大合力,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心得(三)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要求,是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界限的重要標志。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人民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必然四分五裂,一事無成。”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黨的領導就是要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組織和支持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實現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運作。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踐之中。
堅持三者有機統一,要求我們不僅努力發揮社會主義民主的優越性,而且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民主實現形式的創新與發展,但決不能因此搞西方的三權分立、政治掣肘和司法獨立。西方資本主義民主試圖用表面上普遍公正的法治和民主程序彌合其社會的內在矛盾,但資本主義制度正是這種內在矛盾產生的根源,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其政黨與人民、民主法治與人民的矛盾就不會消除。我們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不斷發展,就必須把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階級本質與其實現形式、運作機制區分開來。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心得(四)
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民主發展道路和模式,歸根結底是由這個國家的性質和國情決定的。一個國家是否民主,不能只看有沒有全國性競選,是否實行三權分立、議會制和多黨制——這些都是西方民主的所謂“標準”,我們不能盲目照搬。我們認為,評判一個國家民主的基本標準是:民主應當符合本國歷史文化傳統、現實國情、社會政治制度、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有利于解決本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應當有利于本國人民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民主權利,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真正當家作主;應當有利于本國人民安居樂業、享受幸福生活,得到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認同、支持;應當有利于國家政治體制高效運行,使公權力受到有效監督制約、腐敗降到最低程度;應當有利于本國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法治秩序建立;應當有利于本國民族團結和睦、國家強盛統一。
對于器物和技術,可以引進模仿甚至全部照搬,但民主是與特定國家的經濟、社會、文化條件密切聯系的上層建筑,不能全部照搬。在一國土壤里生長起來的民主制度,搬到另一國的土地上可能就不適宜。在現實生活中,民主是由具體歷史主體根據現實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要求進行具體探索的產物,其現實形態永遠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有特色的。實現充分的民主是人類長期追求的崇高目標,但實現民主的道路、過程、方式卻是各不相同甚至差別很大的。任何國家的民主政治制度只有適合本國國情,不斷完善和發展,才是有效的、富有生機的。照搬照抄別國的民主模式,從來不能成功。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國家在被迫接受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模式后,不僅沒有實現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反而發生了嚴重的社會動亂,造成社會秩序紊亂、經濟危機不斷,有的國家甚至發生了無休止的內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西方民主模式在近代中國屢試屢敗、不能拯救中國的條件下產生的;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同時學習借鑒世界民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經過長期的探索而逐步形成的。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我們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發展道路,絕不照搬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模式。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心得(五)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第三大條第五小條、第九大條第四小條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方面做了明確規定,為基層治理指明了方向和途徑。
基層治理的意義非凡。鄉鎮、街道是國家的基本單元,其治理水平和人民群眾最為關系密切,決定著國家的根基。基層的事情基層自己知道得最清楚,做好基層治理多發揮基層自己治理的作用最合。基層治理讓基層群眾參與自治,是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做主的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
基層治理工作一直在路上,無論是鄉鎮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網格化管理服務,社區矯正,到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的最新要求,都體現了黨和政府在基層治理工作上的不斷嘗試和努力。我們現在的基層治理工作與十余年前先比,無論在工作方式和內容上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做好基層治理工作,不妨從以下方面考慮:一是規范網格標準。在基層政府大量依賴網格化管理服務來實現基層治理的前提下,不同省、市、區的網格的工作大都未有統一明確的標準,許多地區網格工作實際整合了城管、綜治、經濟等數個部門的以百計的事項,網格工作涉及面極其廣泛,網格工作又多依賴信息化手段,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化智能化知識,這對網格工作的管理開展、人員配置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網格化有序、持續依賴于一系列統一的網格標準來解決。二是鼓勵群眾自治。充分發揮基層治理貼近群眾的優勢,鼓勵和引導群眾自治。利用網格化工作中走訪群眾的優勢聽取群眾的意見述求,多利用網格化信息平臺喝原有平臺收集整理群眾意見,拓寬人民群眾反映意見和建議的渠道,著力推進基層直接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關鍵是要讓群眾的意見建議落嫩夠落實,讓群眾的參與自治有效果,這樣才能充分調動群眾自治的積極性,讓群眾自治不是一句空談。三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基層治理中無論是行政工作、群眾自治、社會團體自律,無論是優選村支書、社區書記,把支部建在網格上,開展企業黨建,發揮黨員干部、老黨員的帶頭作用這些具體的工作,都要實現黨的領導全面覆蓋,這就尤其要求我們的黨建工作不能是擺擺姿勢、拍拍照片,要實實在在的做到了實處。
關于2020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學習心得5篇精選相關文章:
關于2020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二期學習心得5篇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