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習寄語精神展現青春擔當心得體會5篇精選
學習寄語精神展現青春擔當。從青絲到白發,變的是容貌,不變的是心中的執著信念。穿越百年的五四精神,更是在一代又一代人歲月的積淀中提煉升華。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0學習寄語精神展現青春擔當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2020學習寄語精神展現青春擔當心得
百余年前的今天,面對內憂外患的民族困境,一大批愛國青年以“振興中華”為己任,涌立街頭,勇敢發聲,以實際行動捍衛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尊嚴,彰顯了青年人的愛國情懷。百余年后的今天,同樣是 “內憂外患”的艱難困境,廣大愛國青年以“民族復興”為己任,勇敢逆行,積極擔當,以實際行動守衛了國家的強盛和人民的幸福,彰顯了青年人的奮斗姿態。如果說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那么愛國便是那點綴底色的濃厚色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
今年,既是決勝疫情的一年,也是決勝小康,脫貧,“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疫情來勢洶洶,作為時代新青年要堅定信念, 做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的傳承者。理想信念是事業與生活的精神支柱, 是人生奮斗與追求的根本動力。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品格,才能不怕任何困難和挫折,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
作為新時代新青年要進取進步,做解放思想創新創業的開拓者。新時代的中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跨越。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是一個人人擁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機會的時代,是一個為廣大青年提供創新創業廣闊舞臺的時代。
作為研究生我們要努力學習,用自己的所學為祖國繁榮、為社會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不負時代,不負韶華。身處偉大時代,我們一定要以五四精神為指引,以愛國情懷接續民族歷史,以奮斗姿態書寫國家未來,以中國之少年展現少年之中國。
2020學習寄語精神展現青春擔當心得2
在5月4日青年節到來之際,我們參與了由團中央舉辦的 “讓青春為祖國綻放” 網上主題團日活動,在觀看了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視頻以及觀看“讓青春為祖國綻放”線上團日直播后,心中有了更多的感悟。時光輾轉百余年,五四精神薪火相傳。青年不怕難,中國就不怕難。今年的五四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五四,沒有硝煙的戰場,處處閃耀著“青春之光”。以“90后”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勇挑重擔,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這個時代的灰塵沒有落到英雄的肩膀,也沒有覆蓋到偉人的身上,而是落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頭頂,平凡的我們更應該一同用雙手去鑄就這個時代不平凡的偉大。
繼承五四光榮傳統在現實的意義就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當代,對于我們青年來說,愛國就是要熱愛社會主義新中國。我們只有牢固樹立熱愛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素高感情,才能更好的為社會主義祖國和捍衛社會主義祖國貢獻聰明才智,五四運動中充滿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倡導的民主,科學精神,構成五四的優良傳統。這種傳統猶如接力棒,為21 世紀的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地傳遞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擔當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當代青年更需要具有創新精神。這也是對五四精神的發揚光大。
作為當代的青年,我覺得當下我們要做的首先是要勤于學習。學習進步的根基。青年處在學習的關鍵,珍惜大好時光,發憤學習,刻苦鉆研,打好基礎。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要善于創造。我們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潛力,在不斷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善于創新,不斷創造
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我們應該不畏懼風雨,勇挑重擔。青年的力量就是在自己既定地崗位上演好自己的劇本,誠實的對待自己的職業,日拱一卒,勉勵而行,在直播中的青年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無論是明星,飛行員,還是護士,交警,外賣小哥,他們都認真對待他們的工作。我們應該向他們看齊,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熱愛生活,勇敢前行。青春的力量,不是時光的力量,而是夢想的力量,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理想,珍惜時光,做新時代的有志青年。
少年興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青春有我,未來愿中國青年可以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這世界屬于青年,就讓青年改變世界。迎難而上,逆風飛翔,愿我們在困境中也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2020學習寄語精神展現青春擔當心得3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么一群可愛的人,他們注定是不平凡的。舍己為人、奮不顧身、義無反顧、無所畏懼等詞,用來形容他們,也不足以彰顯出他們的偉大。生的希望,是這群可愛的人帶來的詮釋,在國家困難之際,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為我們夯起一堵巨大的城墻,讓我們不受病毒的侵犯。
2020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疫情籠罩著華夏大地。當封城和病痛遭遇春節二字,打亂了武漢這座城市正常的生活節奏,改變了湖北人的生活,今年的這個春節過得不平凡。
近日,我看到了一組醫務人員摘下口罩的照片,由于長時間佩戴醫用口罩,經歷了連續多日超負荷工作,很多人的臉頰都過敏紅腫了;有的為了搶時間救護病人,自己穿上了成人紙尿褲;為避免交叉感染,女護士剪掉美麗的長發,剃成光頭;還有的鼻梁被口罩和護目鏡磨出了血,著實令人淚目、心疼。但深深的壓痕、疲憊的神態,擋不住醫者之美;堅毅的目光,依然透射著必勝的光芒;年幼的孩子隔著防護欄探望幾天沒有回家的護士媽媽;有的還是20歲剛出頭的90后,換了一身衣服,便學著像前輩一樣,“以我所學,盡我全力”,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搶人!
多難興邦。無論面對洪水、地震、SARS,還是遭遇金融危機、貿易摩擦,我們黨始終帶領全國人民,一往無前,不懈奮斗,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五千多年的中華民族,經歷過無數次大風大浪而不倒,反而愈發強大,緣何?答案就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輿論引導,加強有關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工作,增強群眾自我防病意識和社會信心。因此,必須進一步增強疫情防控宣傳工作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真正把做好防控宣傳的細心、耐心、責任心,轉化為阻擊疫情的信心、決心、必勝心。要在防控宣傳中善講“俚語”,多講“土話”,多用群眾聽得懂的“大白話”,確保防控知識入腦入心、直抵人心。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披掛上陣,沖到最危險的抗擊疫情第一線;結婚剛一年的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醫院ICU年輕護士鄧甜甜,不顧家人的勸阻,義無反顧地趕赴武漢金銀潭醫院,她說:“作為黨員,必須沖在前面","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武漢“95后小護士"慷慨承諾;醫生父子隔防護玻璃彼此鼓勁打氣,是父子、更是戰友....于患者來說,“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危情時刻,白衣天使成了鋼鐵戰士;"迎著病毒走,勇做逆行者”的背后是大愛無疆的醫者仁心,他們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
對于我而言,首先要待在家少出門,沒有得到開學通知前,不去學校;外出戴口罩,同時要保持正常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提高機體免疫力。要合理做好自己學習與生活計劃,每天堅持執行計劃,把難得的居家時光當成自我成長的機會。
這次疫情,讓我意識到病毒的可怕,但是也讓我感受到全國人民的萬眾一心,相信等到春暖花開的季節,一定會山河無恙,歲月安康。
2020學習寄語精神展現青春擔當心得4
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又一次來到青年中間,在中國政法大學與學生們談理想信念、談人生價值、談奮斗成長,各大傳媒都做了充分的報道。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你們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到底是你們的。……”這無疑是當代對于青年最著名的論斷了。
當年,我們也曾經年輕,我們也曾經滿懷理想、躊躇滿志,我們也曾經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如今,關心青年、扶助青年,正確地引導青年,是民族的要求,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然而我們說:青春,要有擔當、勇擔當,你要給他這種責任,你要給他這種權利,你要給他敢于說真話的社會環境。
立志是一切開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我們的傳統理念,向來是“學而優則仕”。深深植根于百姓中的世俗:學習就是為了當官,當了官就可以有錢有權、就可以做“人上人”,看看每年的“公務員熱”就說明一切了。冷眼看看時至今日:住房、婚嫁、育子、看病、養老,一切都是靠實力說話,“實力”是什么?實力就是“權”和“錢”,普通百姓當官不易,那么掙錢就是我們立志的目標了,不要說我們“俗”,也不要說我們國民素質低——只認錢,這種萬眾只求生存的狀態是要從整個體制和社會福利上找原因了。
經常參加地方的學術交流,偶爾幾次聽到著名大學的教授發言——很接地氣,聯系實際、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講到怎樣可以掙到更多的錢。我在軍校當過十八年教官,深知教學之清苦、教學之責任,我以為教學生學知識做大事,重要的是教學生立大志、做好人。什么是大志?——胸懷人民的事、人類的事;什么是好人?——不只為自己和少數人,而肯于為人民付出的人。
我們的青年應該有大海一樣寬闊無垠的胸懷、有朝陽一樣蓬勃綻放的思維;我們的青年都應該心存“安得廣夏千萬間,我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大愛精神,懷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凌云壯志,真正了解中國農村、體恤百姓疾苦、掌握基本國情,這樣才能有針對性、說到做到、真正的“為人民做實事”。
奮發吧!我們的青年朋友。
2020學習寄語精神展現青春擔當心得5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調研,點贊柞水木耳“小木耳,大產業”。此舉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強帶貨”。
有消息稱:直播帶貨是消費扶貧的一種重要方式,目前中西部扶貧部門已經認定了3.6萬個扶貧產品,價值量達到2480億元。
此前還有新聞說:多家平臺組織了多次支持湖北的直播帶貨專場,網上掀起“我為湖北胖三斤”“醫術我不行,下單第一名”“買光湖北貨”的消費旋風。
由此不難判斷,疫情“黑天鵝”給經濟發展造成了客觀上的阻礙和壓力,也使本來就有困難的脫貧攻堅任務雪上加霜。然而,“直播帶貨”有如一縷春風,吹化了負積在“產—銷”鏈上的“疫”冰“貧”雪。從“下單買買買”的角度看,每個人都是這場戰役中的沖鋒者;換言之,支持直播帶貨、支持線上消費,就能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生機,在“戰疫”“戰貧”實踐中做出必答題、交出合格卷,努力譜寫同舟共濟、攜行致遠的奮進組歌。
危中有機,置之亡地而后存。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確實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大江奔流,越是遇到山崖阻擋越能激發出勢不可擋、雷霆萬鈞的氣概和風采。人類社會也如江河般曲折前進,有希望也有挑戰,有危機更有生機。兵法上講“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韓信在一次軍事斗爭中,采用“背水列陣”取得了勝利,就是對這條兵法從理論到實踐的生動注解。大敵當前,無路可退,回旗反鼓,哀兵必勝。危中之機,往往都是逼出來的一線生機;不到難處急處,絕不會破釜沉舟。一旦釜破舟沉,或可柳暗花明。商務部信息:“今年1至3月,全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宅經濟’成為市場熱點。”電商年年做,帶貨常常有,唯有今年,在“防控疫情”“脫貧攻堅”大背景下,成了經濟發展的一抹亮色,更像一縷東風,有可能成為撬動產銷變革的勁風、熱風。
危中聚力,精神一變天地寬。誕生于民族存亡危機中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奮戰百年,與軍閥奮斗、與外敵奮斗,與洪水、地震、瘟疫等自然災害奮斗,也與貧窮、落后、單一的社會生產奮斗,百年大黨早已使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改變。有了理想信念的武裝,人民群眾的精神脊梁就不會輕意坍塌。在“戰疫”“戰貧”的斗爭中,我們看到了舍身逆行的身影,這些身影中,有專家學者、有黨員干部、更有普通群眾,難能可貴的,還有“90后”“95后”緊跟而上,我們仿佛看到了氣吞山河、波瀾壯闊的“萬里長征圖”,他們用犧牲奉獻織就了“赴湯蹈火”“逐夢前行”的奮斗經緯。精神一變天地寬。疫情在海外持續擴散蔓延,貧困人口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往往成了發展的“包袱”,而這恰好反襯出我們迎難而上、敢啃硬骨頭的信心和決心。越是危難關頭,越能激發并凝聚出眾志成城、敢于勝利的團結力,有此偉力,即便是遇到“武裝到牙齒”的敵人,也能戰而勝之。
危中取勝,風雨無阻向前進。疫情“宅”住了我們的雙腳,卻“宅”不住創新的思想火花,更“宅”不住激情追夢的奮斗腳步。電商是新業態,是“宅經濟”,能擺脫傳統產銷模式在時空等方面信息不對稱的限制和約束,一些貧困地區產銷難題或可迎刃而解。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切實解決扶貧農畜牧產品滯銷問題,組織好產銷對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直播帶貨”,給電商插上了“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方便翅膀,既能“戰疫”,又能“戰貧”,是名符其實的“危中之機”、新形勢下的新發展。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我們也常講“塞翁失馬,安知非福”“陽光總在風雨后”。經此一疫,生機勃發,脫貧攻堅,逆風飛翔。我們都做“直播帶貨”的點贊者、分享者、消費者,新業態就會快速成長為新常態,成為“戰疫”“戰貧”的中堅力量,成為拉動消費扶貧、引領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大學生學習寄語精神展現青春擔當心得體會5篇精選相關文章:
2.《五四精神·傳承有我》讓青春為祖國綻放觀后感心得體會5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