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綻放戰疫青春·致敬青年榜樣”個人心得體會精選
學習“綻放戰疫青春·致敬青年榜樣”個人心得體會精選
熱愛祖國,共同抗疫,共同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史詩級的武漢保衛戰,中國保衛戰,弘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傳承!一起來看看學習“綻放戰疫青春·致敬青年榜樣”個人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查閱!
學習“綻放戰疫青春·致敬青年榜樣”個人心得體會
通過今天的思政課學習,我感悟頗深。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作了總結:
首先,共產黨員打頭陣。哪里有困難,哪里有風險,哪里就有黨員。在抗擊疫情的戰爭中,一批黨員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勇敢地赴往前線;一批黨員融入到群眾中去,守候在社區疫情檢查點;一批黨員奔波在路上,構建成重災區和輕災區之間的無疑橋梁。黨員在,希望便在,黨的光輝滋養著共和國的每一個角落,黨時時刻刻呵護著它的人民。
其次,改革創新穩推進。疫情大考告訴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不可能是輕輕松松的,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必須進行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改革創新,是社會主義國家治理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天,世界發展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必須通過進一步的改革創新協同發力,查漏補缺,強化弱項,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
最后,青年團員挑重任。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有三分之一的90后、00后,當初在父母羽翼下長大的孩子已經鍛煉了本領,成長為中國新一代的年輕力量。在十九大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有責任、有擔當,祖國必將繁榮昌盛。
全程看完今天下午的直播課程,感觸很深。聯想到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優勢,在這場疫情防控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沒有黨的領導,就不會有新中國的成立,更不會有改革開放的到來,也就沒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疫情防控也不會迅速得到控制,這場疫情就是一個最鮮明的案例,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真正實現新的“兩步走”戰略,到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堅信,堅持。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要永遠堅信,堅持。
學習“綻放戰疫青春·致敬青年榜樣”個人心得體會
特殊的時期里,我很開心同全國的大學生一起上了思政課,思想是行動的指南,通過這次大課,我受益匪淺,刻骨銘心。相信這次加長版的寒假給大家帶來了別樣的感受,很多人從未像這樣真切的感覺到我們不僅僅僅是以個人的身份生活,而是與所處的時代,同呼吸,共命運。我們雖然沒有親自在戰場,但在新聞里看到實情,一張張布滿勒痕的臉,一條又一條為了方便工作而減掉的長辮子,一雙雙被消毒液侵蝕的手,還有一個又一個遠方的家庭……她們是最美的逆行者,她們在用生命詮釋自己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的職責和使命,她們把愛放在心底,用行動來驅趕病毒,她們在用血肉之軀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她們在與時間賽跑。還有為了建醫院,為了制作口罩而日夜趕工的工人;那些為愛搭橋運送物資的駕駛員;那些為了支援一線的志愿者等等,他們讓我知道了什么是大愛無疆。同時,這場疫情不是打倒我們的困難,而是對我們的一場考驗,是對每個人的深刻教育,只有正視它,才能在在這次疫情中吸取教訓,才不會辜負這樣一場代價沉重的歷練。冬將盡,春可期,山河無恙,人間皆安。相信我們一定會迎來勝利的曙光。
經過四位教授的侃侃而談,時而熱血,時而震撼,時而感動,時而心疼。堪稱一場視聽盛宴。感觸頗深,馮秀軍教授演講的主題是和我們新時代中國青年密切相關的,也是令我感觸最深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馮教授開講時的一組圖片深深感動了我:三代人的接力傳承。17年前王衛國出擊"非典",母親為他送行,17年后,王衛國為馳援武漢的女兒送行。他的女兒學著父輩的樣子,挺身而出,保家衛國!
馮教授總結了青年的"應考經驗",即"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其中"肩有大任"中我特別喜歡一句話:"青年需要勤學奮斗,增長才干,才能用科學精神和專業本領保護想保護的人。"現實既然如此我定要揚帆起航!四位教授的演講頗為精彩,我深切感受到了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還是讓我從小事做起,希望有一天可以以哪怕一滴熱血回報這個偉大的時代,作為社會主義接力火炬中的小火星兒!成為一個被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