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雙子葉還是單子葉
小麥是雙子葉還是單子葉
小麥是單子葉,單子葉植物就是種子的胚只有1片子葉,小麥只有一片子葉。小麥屬于被子植物亞門、單子葉植物綱、禾本科植物,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谷類作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
小麥是雙子葉還是單子葉
小麥是單子葉植物。小麥屬于被子植物,也是一種可以在全世界廣泛栽種的谷類作物,是人類最重要的主食之一,種子可以磨成面粉制作饅頭、餅干、面條等食物,還可以發酵釀酒,在新石器時期就被人類祖先從野生馴化成栽培產物。
小麥富含淀粉、蛋白質、植物、鈣、鐵等營養元素,可以磨成面粉后制作成面包、饅頭、餅干等食物。
小麥是果實,小麥生長肥沃的土壤中,并且是中性酸堿度的土壤,喜歡在低溫且有光照的環境,小麥中主要分布于山東、陜西、河南、河北和山西省等地區。果實的粉末一般是白色,有小片黃棕色的果皮,麥稈很直立,通常具有6-7節左右,高大約60-100厘米,直徑大約5-7毫米花序十分直立,長大概5到10厘米。
區分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4個特征
1、根系特征不一樣
單子葉植物大多是須根,而雙子葉植物大多是直系根。須根系的主根大多看著都不發達或者是早早就停止生長,那些須根大多是由不定根構成,而直系根則比較粗壯發達,主根和側根特征明顯好辨認。
2、莖的結構有明顯差異
單子葉植物的莖中是沒有形成層的,這怎么理解呢?就是沒有形成層就不會產生新的木質部和韌皮部,所以就會影響到莖的壽命。而雙子葉植物因為有形成層,所以細胞的活力旺盛,就能夠產生新的木質部和韌皮部,所以大多雙子葉植物的莖看著都比較粗壯。
3、葉脈序不同
單子葉植物大多都是平行脈,而雙子葉則是網狀脈,所以從葉子上能夠比較明顯區分出來。
4、花部的數目有差異
單子葉植物的花基數通常是3,而雙子葉的花基數就會多一些,通常是5或者4,。什么是花基數呢?就是萼片或者是花瓣的數目,雙子植物之間的花萼和花冠形態也會不一樣,而單子葉植物就會比較的相似了。
種植小麥田間管理技術
1.深耕細耙,切莫旋耕
現在旋耕成風,還在繼續發展蔓延,種玉米都不耕地,如果種小麥還不旋耕,土壤的耕底層越來越淺,根系營養面積越來越小,更何況小麥的話,分蘗率低,對小麥產量造成很大影響,而且根系也發育不好,受秸稈釋放毒氣危害,造成分蘗少或者不分蘗,次生根少,來年春天麥苗發黃、長相差。所以要深耕細耙,做到早、深、凈、細、實、平。早,騰茬早;深,深耕8寸以上;凈,拾凈根茬,清除大根茬;細,耙勻耙細無大土塊;實,耙得上虛下實,不漏風;平,地面平整。
2.選用抗病性強的良種,不單一
品種選用抗病性強的,不要單一,以防止因為氣候原因造成減產,某一年份不適合某一個品種。
3.種子拌種,預防病蟲
近年來小麥全蝕病、銹病、白粉病擴散蔓延的速度很快,而且這種病一旦發生沒有好的防治措施,這時候地下害蟲也很猖獗如螻蟻金針蟲,因此播種前一定要進行種子處理,種子拌種是小麥管理技術中最重要的一項。
種子處理的方法:拌種用高收出類拔萃拌種劑,按照播種量,取適當的藥劑,加入適量水稀釋并攪拌均勻成藥漿,將種子倒入,充分攪拌均勻,晾干后就可以播種,不能悶種;配好的藥液應在24小時內使用。
高收出類拔萃拌種劑包含咯菌腈、苯醚甲環唑、噻蟲嗪三種成分,咯菌腈對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等許多病原菌引起的種傳和土傳病害有較好的防效;苯醚甲環唑內吸傳導,兼具預防活性,通過抑制真菌的麥角甾醇生物合成,使細胞膜形成受阻,從而導致真菌細胞死亡;噻蟲嗪是煙堿類殺蟲劑,用于種子處理,可被作物根迅速內吸,并傳導到植株各部位。
4.選用好肥
小麥管理技術做得再好,肥料不行也實現不了高產小麥,挑選適合作物生長期的營養需求規律的肥料,以大品牌、大廠家為主,鄭州高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方方面面小麥增產套餐含有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的大量元素和EDTA螯合微量元素成分;全面補給作物生長期間所有營養,市面上最高效的殺菌防護制劑,高配比調節劑,不含任何激素類物質的全營養制劑;全水溶、綠色、有機無公害;在小麥返青拔節、孕穗期和揚花灌漿期分別用一遍方方面面增產套餐,不僅能起到殺菌防病的效果,對小麥孕穗、灌漿也大有裨益,極大的提高小麥孕穗質量和灌漿度,促使小麥千粒重重,收小麥的時候增產有很好的效果!
5.選擇合適播期,不可過早
半冬性小麥品種,10月8日-14日播種,一般10月8日左右寒露,以前講“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現在全球變暖,寒露播種正當時了;
弱春性小麥品種,10月15日-20日播種。播種過早,特別是弱春性小麥品種,冬前就能拔節,抗寒能力就會大大下降,遇到倒春寒,麥苗就會被凍死,根系差,頭重腳輕;如果播種時間過晚,積溫不夠,冬前分蘗少,會形成晚播弱苗,造成減產。
6.選擇合適播種量
在正常情況下每斤小麥種子可出1.1萬苗,播種20斤種子,基本苗可達22萬,每棵分蘗一個就可達44萬穗,小麥一般每畝成穗45萬左右;播量過大,會造成田間郁閉,通風透光不良,易遭受病蟲害侵襲,麥苗之間相互爭奪養分,爭奪陽光,根系發育差,分蘗少,養分消耗大,缺肥發黃,易倒伏;播量過小或整地質量差,頭數不夠。
7.深度適宜,切忌過深
小麥最適宜的播種深度為1-1.5寸即3-5厘米,超過二寸,既形成深播弱苗,葉片細瘦,葉鞘細長,地中莖長,次生根少且晚,分蘗遲遲不出,減產即成定局。
8.造好底墑,忌蒙頭水
害怕播種晚了,就不管土壤墑情,搶先干播,等待下雨,實在等不來雨,就澆蒙頭水,這樣會造成土壤通氣不良,萌發缺氧,出苗率差,弱苗率高。如果受水利條件限制或其他情況,非澆蒙頭水不可,要輕中耕,劃鋤板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