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答題技巧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觸過一些語文知識,一起來看看閱讀答題技巧有哪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小學語文閱讀答題技巧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中心論點的識別:一看題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斷,四看是否統帥全文,五看論據證明的觀點。
方法:標題揭示;開頭提出;結尾歸納;承上啟下的句子;文章沒有直接提出中心論點,但始終圍繞……展開論述。
二、分析論據的類型和作用
論據可分為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兩種類型。答題要點二個方面:明確論據類型;具體分析作用。
答題格式:這是……論據,……(概括內容),在文中起著證明……(論點,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
三、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論證的方法+論證了×-×觀點+效果
1、舉例論證: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答題格式: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概括事例)證明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2、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答題格式: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證了……了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論證:能夠生動形象的證明作者的觀點,使說理生動,讓人容易理解。
答題格式: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4、對比論證:突出了作者觀點的正確性或重要性,使說理更有力度。
答題格式: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
5、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往下讀。
答題格式:使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往下讀)
四、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
首先應該了解一般議論文的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分析議論文的論證思路,其實就是在段落層次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諸如“首先”、“然后”、“接著”、“最后”一類表承轉啟合關系的詞語。做這個題目,尤其要注意開頭結尾的表述。
答題格式:首先舉了(引了)…例子(話)從正面證明了…的觀點,接著又引了(舉了)…的話(例子)從反面證明了…觀點,通過對比論證,證明了…最后又通過比喻論證,證明了…從而有力的證明了中心論點。
一、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
刻畫人物的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環境描寫襯托對比等)
環境:自然環境——渲染氣氛、烘托心情;社會環境——交代時代背景
情節: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二、小說的命題基本上圍繞著五個關鍵詞:
環境:分析小說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情節:著重于情節的概括、情節的特點分析、情節的高潮或結尾作用理解、情節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人物個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發展的合理性探究。
主題、探究:著重小說意蘊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說主旨某一側面的歸納、合理性探究。
三、小說閱讀考查的一般設題角度
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力、分析表現手法)
故事情節及其特點賞析(分析作品結構,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分析表現手法)
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賞析(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小說主題的賞析(概括作品主題)
對小說社會意義或表達技巧的探究(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環境描寫
1、自然環境——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時間、景色、場面等。作用:
(1)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渲染氣氛,為后邊刻畫人物作鋪墊;
(3)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種心理;
(4)展開、推動情節發展;
(5)深化主旨;
(6)象征和暗示。
2、社會環境——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作用:
(1)交待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或決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會本質特征,揭示主題。
3、環境類試題的答題思路:
①環境本身(交代……時間,交代……背景,營造……氛圍,渲染……氣氛)→②情節(推動/暗示/鋪墊)→③人物(烘托/映襯)→④主題(表達/寄托/暗示/揭示)。
根據要求還可以這樣來組織語言表達:X-X具體描寫了……景色,營造(創設)了一種……氣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調;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下文……情節展開作了鋪墊,推動……的情節發展。
故事情節
1、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
(1)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
(2)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
(3)以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
2、情節歸納方法:
(1)把握場面,一般一個場面可以概括為一件事;
(2)學會按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1.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并更能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客觀實在)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小學語文閱讀解題技巧
想象型考點也是新興的考點之一,較多地出現于記敘類的閱讀材料中。其出題的方式往往是讓考生依據閱讀材料中的場景或情景作出想象,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暖意
那天坐進一輛出租車,司機正在收聽廣播,是一個不新鮮的故事——某日某路口發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司機逃逸,撇下一個叫陸小六的人在血泊中呻吟;一個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把陸小六送到了醫院,值班大夫薛達在未收取陸小六住院押金的情況下為他實施了手術……
“這年頭,做點分內的事也能混個名人當當。醫生嘛,可不就得救死扶傷。不收押金救條命也值得上喇叭吹!”司機憤憤不平地說。
電波繼續傳送:陸小六脫離危險后居然不辭而別,身后,欠下了上萬元的醫藥費……“這個不仗義的東西。唉,這年頭,啥樣的人都有。有些人呢,就是不配念那一撇一捺-一快聽,要通緝那個陸小六呢!”
女播音員的聲音隱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帶有濃重南方口音的男聲:陸小六,你好,我是你的醫生薛達。你現在在哪里?腿上的傷口沒有感染吧?你走得那么匆忙,連聲招呼都沒有打,可把我們急壞了。陸小六,我今天來到交通臺的直播間,是想通過廣播的方式盡快找到你。我不是向你討要醫藥費的,我只是想對你說,你的腿骨上還曾有兩個金屬夾,如果不盡快取出,你可能會面臨截肢的危險……陸小六,聽著,你的醫生薛達在博愛醫院等你。……
1.說說這篇文章標題“暖意”的含義。
2.想象并描述“陸小六”聽到薛達醫生廣播后的神態、動作。
3.寫幾句話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要求寫司機聽了薛達的話之后的表情與動作。
4.這篇小說寫得耐人尋味。請你自選角度,圍繞某一點寫一段賞析的話(100字左右)。
總結:想象型考點的題全部是活題,一般沒有固定的答案。答題時應當注意這樣一些細節,看清楚題干中有沒有對答題字數的限制。如果有,一定要按要求辦。語言的表述要簡潔、緊湊而有層次
小學語文必看閱讀答題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征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夸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辟、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復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于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總之,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范。
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征、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比喻、借代、夸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二)“情”、“景”關系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后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