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高考地理的心態_地理考前指導方法
2022復習高考地理的心態_地理考前指導方法
文綜里面,可能對于大多數的同學來說,地理是最折磨人的了,那么應該要怎么去復習好地理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復習高考地理的心態_地理考前指導方法,歡迎閱讀分享。
地理高考一輪復習注意4大模塊
一、自然地理部分
自然地理部分主要由宇宙中的地球、大氣運動、水體運動、地形地貌和自然地理環境等單元要素構成。復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復習流程,先從細化知識點出發,小切口進入復習,將知識點逐一擊破,弄清地理現象背后的形成原理,切忌不可死記硬背,復習時循序漸進,穩扎穩打,逐漸適應高三一輪復習的節奏。
當“點”的累積達到一定水平后,開始注重知識點歸類,將各部分的知識點按照形成順序和因果關系歸類成“線”,比如學習了鋒與天氣、氣旋與反氣旋之后,可以將冷暖鋒與氣旋、反氣旋融合,把冷暖鋒與溫帶氣旋串在一起,組成鋒面氣旋,串“點”成“線”;然后再和等壓線圖的判讀結合,搭“線”為“面”,按此方法構建完整的自然地理部分的知識框架體系。
二、人文地理部分
人文地理部分主要由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交通運輸、環境問題等單元要素構成。人文地理部分的知識相比自然部分要好理解很多,因此理解并不是學習的障礙,復習過程中按照人、城、農、工、交、環的順序穩步落實,把重點放在抓住記憶核心知識和縷清分析主干原理上,制定相關復習規劃,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在復習中緊密結合案例,構建自然與人文之間的聯系,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從當下實際去思考,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
同時注重知識內部的關聯性,歸納類比相似地區,比如我國與歐美發達國家在人口、城市、工業、農業等發展過程中的相似之處,或者我國內部不同地區在發展過程中的相似之處,不同的區域在處理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時往往互相借鑒、吸取經驗。
三、區域地理部分
區域地理部分涵蓋區域可持續發展、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等單元要素。區域地理部分是先前自然地理部分和人文地理部分的綜合,它將前兩部分系統性的原理知識真正地落實到我們周圍的地理環境中,聯系生活實際,驗證地理知識原理對生活實際的影響。
區域地理命題時往往更加注重區域的比較分析,先通過經緯網、區域輪廓、城市、山脈、河流、海洋等地理要素確定區域位置,其次通過添加案例、圖形、統計圖、表格等對該地區的地理事物進行描述或分析,再其次從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角度對區域發展問題和資源開發利用提出建議和意見。
因此“定位”是區域地理復習中應該第一步解決的問題,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要在自己的頭腦中生成準確的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對重要的地理要素進行記憶,以便在答題時能夠進行精準定位,在此基礎上,分析教材案例,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從人地關系協調發展出發,架構地理學科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總結規律,將課堂所學知識聯系到區域內,學習致用。
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主要為初中地理部分學習內容,很多人看到“初中”兩個字,便覺得該部分的復習不是那么重要,其實恰恰相反,高中對世界地理與中國地理的考查,在難度上遠遠大于初中,該部分所涵蓋的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在考試中往往滲透入區域地理中進行考查,而且考查內容非常廣泛。
區域地圖作為地理考試中的信息載體,對學生掌握運用該部分知識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說必修三是對必修一、二的整合升華,那么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便是對必修一、二、三的總體概括升華,是構建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中的最后一步。因此在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復習過程中,要重點記憶地圖知識,積極整合地理必修階段的內容,在復習過程中查漏補缺,總結規律。
四、選修地理部分
選修地理部分涵蓋旅游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三大模塊,其中北京高考考查旅游地理和自然災害與防治。在選修地理復習過程中,注重教材中案例分析的思路和解讀技巧,側重總結方法和規律,配適當的習題加以練習。明確各選修模塊的考查內容和方向,答題時精準對應所問內容,如題目考查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時,應緊緊抓住旅游資源的價值(質量、集群性、地域組合狀況)、客源地及客源市場遠近、交通通達性、公共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配套設施狀況、旅游環境承載力等幾個角度分析,而不能回答發展旅游業利于創收外匯,回籠貨幣等;或者在考查災害部分時題干所問為地質災害,答題時卻回答洪水等災害(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噴發、滑坡和泥石流等,而洪水屬于水文災害)。
如何調整復習高考地理的心態
考前時間緊,任務重,學生會產生焦慮和不放心的情緒,因此越是到了后期,越是要重視心理、生理等的調適:
1.重視心態的調整,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
要把其它的煩心事拋在一邊,不讓煩惱和焦慮干擾自己的學習。科學研究表明,當人們精神飽滿時,腦垂體會影響血液中腎上腺素,使代謝加速,興奮提高,此時學習效率會相應提高,而如果情緒低落、消沉苦悶、厭煩急噪時,神經系統轉向抑制,學習效率低下,還極易疲勞,因此輕松的情緒、良好的心態的調整不容忽視。
2.重視信心的激勵,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勢。
成功的學生與失敗的學生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自信程度的不同,要相信自己的實力,要相信只要每天努力了,每天都會有收獲,要相信自己“全心投入,必有回報”。對自己的期望值不要過高,處于過重的心理負擔之下,會使情緒處于消極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思想上往往是雜亂無章的,思維活動也顯得呆板遲鈍,從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習效率的低下,因此充滿樂觀的自信、健康向上的情緒是取得成績的重要因素。
3.重視精力的調適,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況。
千萬不要讓體力透支,進行無節制的加班加點,這種拼體力、拼精力的做法反而會得不償失,要把最好的狀態調整到高考期間,使自己能發揮出最好的水平。重視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一方面可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另一方面也能通過運動來放松大腦,緩解緊張和疲憊,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心理學研究認為,長期沿著一條單調的思路去思考,特別容易造成疲勞與緊張,大腦運轉就會失靈。因此在緊張的學習之后,做適當地活動,放松自己,反而對學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