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隨筆:馬克思,一個十九世紀的人
學習啦:馬克思思想自從誕生以來一直對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他的思想內核至今依舊在影響著世界,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馬克思:一個十九世紀的人》。
正如喬納斯所言: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談及的“資本主義”,不是今天的“資本主義”;他所剖析的資產階級,也不是今天的國家資本家組成的階級;特別是他繼承黑格爾的學術遺產,所謂的“系統的和有組織的知識體系”也并非是今天的內涵。
在《資本論》中看到的馬克思是一個嫉惡如仇,痛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無產階級的無情剝削,揭露了社會貧富差距拉大背后對人的異化,他試圖喚起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集體意識”,并且團結起來砸破舊世界的枷鎖,贏得新秩序的形象。因而馬克思有著雙重迥異的形象,一方面是國家與社會解放變革理論的倡導者,另一方面卻又是現代社會暴力革命與邪惡的罪魁禍首。然而理論思想本身是無罪的,錯誤的是權謀者的曲解與濫用,正如二戰后有人提出韋伯的集權思想是導致法西斯主義的一個主要來源,這種錯誤的歸因法得到了大多數學者的批駁。生活在接受了19世紀遺產的當下,確實有必要追本溯源,厘清那個時代背景下,對于現在的影響。
正如史學界已經不再過度地強調工業革命的影響力,社會階級沖突只是時代的一個特點。那個時候的政治對抗,催生了社會主義運動和勞工運動。而目前我國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城鄉矛盾凸顯,社會流動漸趨僵化,不僅僅是一個社會轉型的問題,更多涉及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在當前實踐中的指導意義。比如說,馬克思主義發展中的一個獨特的特點是:正題-反題-合題,這套黑格爾式的辯證法思想作為其方法論的精粹,在理論思想層面固然是可以的,然而在社會建設與實踐中,先實行一套,短期內不見成效或者發現有問題,再反著實施另一套,最后是否可以達到“合題”是個問號;但總體上成本代價相當高。
了解到每個時期馬克思所處的生命歷程,對于較好把握《資本論》中的論述有更全面的理解。比如說,在《資本論》中模糊的描述了共產主義的幾個特征,對于馬克思來說,通過社會革命方式進入到共產主義,也就區別于以前所有的社會,以前都是“史前史”,而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的新紀元。這在我國過去的歲月中也有著相類似的論述,被統稱為“革命主義范式”。通過這些資料的閱讀,可以更透析地看待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在探索中,取得的成就與犯下的錯誤,這也是閱讀經典的好處之一。
公眾號:文心斕印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