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論》第五十篇:刺要論(七)
LS05—《根結第五》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LS05—Q0101→Q0125‖→‖LS45-D0403‖→‖SW50‖遷移說明:
1、 《根結》非獨立論文,湊篇之簡,宜遷出;
2、 《太素》置于卷第十《經脈.根結》,楊上善分于經脈類;
3、 《甲乙》置于卷五第二《經脈.根結》,皇甫謐分于經脈類;
4、 本篇似可載入《經絡論》,然《經絡論》為帝教雷公,此乃伯教黃帝,兩者并論有悖常理。本節雖涉六陽經“飛揚、光明、豐隆、支正、外關、偏歷”之絡別,然所論《根結》,實為經脈終始,即九針之要道,在《根結》原本缺少帝問之情況下,遷入本位,恰成完美對接,且義理相貫。
Q0101岐伯:
1、《內經校釋》注:“《甲乙》卷二第五作‘黃帝’。”
2、《靈樞.根結》、《太素.經脈根結》均作“岐伯曰”,從之。“岐伯曰”以下,實為伯論針道全文,為伯教黃帝之論。
Q0101陰陽之道:《太素.經脈根結》注:“陰盛移為陽,陽盛移為陰,故陰陽之氣不可偏為多少。”
Q0102陰道偶,陽道奇:《太素.經脈根結》注:“恥為天道,其數奇也;陰為地道,其數偶也。”
Q0102槁:草木干枯。
Q0103奇邪離經:
1、《內經注評》注:“奇邪,不正的邪氣。離經,指失去正常。”
2、奇邪離經,即奇怪邪氣不在經脈。《繆刺論》SW63—Q0107“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孫絡,留而不去,閉塞不通,不得入于經,流溢于大絡,而生奇病也。”即為本解。
Q0103根結:
1、 姚春鵬注:“即終始之意。蓋經氣之始生終止,有如樹木之根結,始為根,終為結。結,即有節生之意,又有結集之意。”
2、 《靈樞懸解》卷四《根結》注:“根,始。結,終。九針之玄,其要全在終始,絡始即根結也。”
3、 根者,起源也;結者,終止也。詳見后文根結之論述。
Q0103折關敗樞、開闔而走:
1、《內經校釋》注:“三陰三陽各經都有開、闔、樞,此處所說的‘關’,是指開闔樞的功能而言。若不正之邪侵入,就會使開闔樞的功能失常,致陰陽之氣受到損傷。”
2、折,即折損。全句即折損機關敗壞樞紐,開合即有精氣跑散 。
Q0104終始:
1、 楊上善注:“終始,根結也。”
2、 《靈樞懸解》卷四《根結》注:“九針之玄,其要全在終始,終始即根結也。故能知終始,一言而畢,得其要也。不知終始,針道咸絕,失其要也。”
Q0104咸:全,都。
Q0106顙大:顙,sang3。
1、 《靈樞識》注:“樓氏云:‘顙大,謂額角入發際,頭維二穴也。’以其鉗束于耳上,故名鉗耳也。”
2、 《靈樞懸解》卷四《根結》注:“大迎在頏顙之上,故曰顙大。”
Q0108太陽為開,陽明為合,少陽為樞:
1、《靈樞懸解》卷四《根結》注:“太陽,陽之將衰,在表,為開;陽明,陽之正盛,在里,為闔;少陽,未盛未衰,在中,為樞(表里之半)。”
2、《太素.根結》注:“門有三種,一者門開,比之太陽;二者門扉,比之陽明;三者門樞,比之少陽也。”
3、《陰陽離合論》SW06-Q0207即為本解。
Q0109瀆:
1、《太素.經脈根結》注:“殰,音獨,胎生內敗曰殰。肉節內敗,故暴病起。”
2、后文解論“瀆者,皮、肉宛、膲而弱也。”即為本解。
Q0109太陽:《靈樞懸解》卷四《根結》注:“太陽,仲景《傷寒》太陽經病是也。”
Q0109宛,膲:
1、黃元御注:“宛,菀同。”
2、膲,jiao1,即焦枯。
Q0109弱:孱弱。
Q0110真氣稽留:
1、 黃元御注:“真氣稽留不布(中氣壅阻,不能四達,是無所歸也。)”
2、 真氣滯留。
Q0111骨繇:
1、 黃元御注:“骨繇者,節緩而不收也,所以骨繇者,搖故也。”
2、 繇,yao2,通搖,即動搖。
Q0114玉英:《靈樞懸解》卷四《根結》注:“玉英,任脈之玉堂也。”
Q0114膻中:
1、《全本黃帝內經》譯:“向下與膻中穴相連。”
2、《脹論》云:“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膻中,即心包、氣海。
Q0115太陰為開,厥陰為合,少陰為樞:
1、《靈樞懸解》卷四《根結》注:“太陰,陰之將衰,在外,為開;厥陰,陰之交盡,在內,為闔;少陰,未衰未盛,在中,為樞(內外之交)。”
2、《陰陽離合論》SW06-Q0305即為本解。
Q0116膈洞:
1、《靈樞懸解》卷四《根結》注:“胸,膈空洞。”
2、《內經注評》注:“張隱庵云:‘膈者,上不開而不受納。洞者,下關折而飧泄也’。”
Q0118不足:
1、《內經校釋》無“不足”二字,并校:“此下原有‘不足’二字,據《太素》卷十經脈根結及《甲乙》卷二第五刪。”
2、《靈樞懸解.根結》注:“凡有結者,皆取之不足,以其陰中之陽虧也。”從之。
Q0119 飛揚:
1、《靈樞懸解》卷四《根結》注:“天柱在項,飛揚在足。”
2、足太陽經別絡之穴名。其與《經脈》LS10—D0408“足太陽之別,名曰飛陽。”之“飛陽”穴名有異,然本意相同。“揚”與“陽”,音同而筆誤也。
Q0125十二經:《靈樞懸解》卷四《根結》注:“手足六陽,左右十二經諸腧,是其盛絡,乃經脈盛大之處,針刺者,皆當取之。”
公眾號:其人頌經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