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最大的藥物
大家都知道藥物肯定都會有副作用,但是有些藥物的副作用卻很大,不僅給患者帶來了困擾,也讓醫生很頭疼。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副作用最大的藥物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副作用最大的藥物一
惡性綜合征
惡性綜合征是由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一種少見、嚴重而危險的藥物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高熱、肌張力增高、震顫、意識障礙、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等四聯征,常由經典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奮乃靜、氟哌啶醇等所致。這種不良反應起病急,進展快,死亡率高[1],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典型臨床表現
包括精神狀態改變、肌肉強直、高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1. 精神狀態改變可以是不語、激越或各種程度的意識障礙。
2. 肌肉強直主要是鉛管樣強直,嚴重者可出現肌肉壞死;也可出現齒輪樣強直,伴有粗大震顫和肌陣攣。
3. 高熱一般在38℃以上,嚴重者可超過40℃。
4.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包括心動過速、血壓不穩、呼吸急促、出汗。
——實驗室檢查
可出現白細胞增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肌球蛋白尿[2]。
——腦電圖檢查
一半以上的患者可出現彌漫性慢波。
——非特異性前驅癥狀
在典型臨床癥狀出現以前,患者可出現一些非特異性前驅癥狀,如反應遲鈍、木僵、呼吸急促、發作性心動過速、構音不清、吞咽困難、出汗、流口水、低熱、肌強直等。
——治療方法
1. 支持性治療:包括足量補液,鼻飼流質飲食,物理降溫,預防繼發感染,防止吸入性肺炎,密切觀察心、肺、腎功能,適當給予激素。
2. 對癥治療:主要是給予DA激動劑或肌松劑。DA激動劑有溴隱停,可口服或鼻飼,每8小時一次。肌松劑有硝苯呋海因,緩慢靜脈注射,每6小時一次。也可試用安定或電休克。安定一般劑量要大,以靜滴或靜推效果較好。
副作用最大的藥物二
粒細胞缺乏癥
白細胞中的中性粒細胞占50%~70%,當中性粒細胞絕對值降至500/㎜³以下,被稱為粒細胞缺乏癥, 是一種特異質性藥物反應,會導致嚴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3]。所有抗精神病藥物均可發生,以氯氮平為著,卡馬西平也可導致。
——臨床表現
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過程中,突然出現高熱,呼吸道感染,敗血癥。實驗室檢查外周血象白細胞小于1000/mm3,粒細胞可減少至0。死亡率很高,大都死于敗血癥、過敏三聯癥。
——治療方法
1. 立即停用精神藥物,禁用一切能引起白細胞減少的藥物。
2. 應用足夠量的抗生素控制或預防感染。一般每日應用青霉素1000萬單位以上,靜脈滴注。
3. 加用升白細胞藥物。如利血升、鯊肝醇、維生素B4、維生素B12。嚴重者可用白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4. 并發癥治療,心功能障礙、腎功能障礙及剝脫性皮炎都應給予合理治療。
副作用最大的藥物三
剝脫性皮炎
剝脫性皮炎是由抗精神病藥物所引起的一種皮膚過敏反應,多見于酚噻嗪類抗精神病藥物,尤其是氯丙嗪,常伴有粒細腿乏癥、中毒性肝炎等。
——臨床表現
起病急,分布廣,全身皮膚和黏膜大都出現剝脫性炎癥[4]。根據疾病發展,可分為:發熱、紅睡、紅斑期、水皰期、潰破感染期和結痂脫落期等四期。
最初是全身散在性紅腫、紅斑、瘙癢、燒灼感,日光暴露區如面、頰、頸、手更為嚴重,同時伴有發熱,先低熱后中高熱。發展到一定程度,全身呈散在巨大水皰,很快形成大片水皰,開始透明,逐漸變為不透明。
此后,全身水皰潰破脫皮、感染化膿、體液滲出等,體溫劇升,可達40℃以上。這時可出現粒細胞缺乏、黃疸、肝破壞等征,稱之為剝脫性皮炎三聯癥。死亡率可達30%~60%。同時,全身灼痛,病人表現心煩意亂、失眠,嚴重者可出現意識障礙。還有少部分產生胃腸道黏膜水腫、巨皰、剝脫等征的剝脫性胃腸炎,頻繁的嘔吐、腹瀉,呈米湯或伴黏膜吐脫落。出現水電解質紊亂,導致病人死亡。有的肝損害嚴重出現肝昏迷死亡,或中毒性腦病死亡。有的死于腎功能衰竭。經過搶救脫險的病人,潰破區逐漸形成結痂,干燥,最后結痂脫落,露出紅潤的皮膚,其后期色素沉著,呈褐色色素沉著。
——治療方法
1. 及時停藥:一旦發現皮疼,紅斑擴大時,應及時停藥。
2. 局部治療:以爐甘石洗劑外用止癢,也可用皮質類固醇軟膏外用。糜爛處用氧化鋅油涂蓋,滲出部位可用高錳酸鉀浸泡或用呋喃西林清洗,用油紗布覆蓋。
3. 抗過敏治療:以皮質類固醇治療為主[5]。一般劑量為氫化考的松100~300mg/d或地塞米松20~40mg/d?;謴推诜磸桶l作病人,亦可使用葡萄糖酸鈣。其他抗過敏藥物一般不選用,尤其是抗精神藥物酚噻嗪類引起的,禁用非那根。
4. 抗感染治療:應創造無菌環境,以防繼發感染,必要時可給予不易致敏的抗生素[6]。
5. 對癥及支持治療:注意病人的癥狀和體征,給予對癥處理,如高熱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及大小便障礙的處理等。輸液、補充各種維生素,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副作用最大的藥物四
致死性壞死性肝炎
精神藥物致死性壞死性肝炎或嚴重的膽汁淤積性肝細胞肝炎,多伴有剝脫性皮炎、粒細胞缺乏癥,常由氯丙嗪所致,有人稱之為氯丙嗪過敏三聯癥[7]。多半預后不佳,死亡率很高。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對肝臟亦具有嚴重副作用,主要是肝細胞實質性損害,甚至可引起病人死亡。
——臨床表現
抗精神病藥物引起,首先出現黃疸、發熱、不食,繼而出現肝壞死,轉氨酶升極高,同時出現血管神經性浮腫,剝脫性皮炎、粒細胞缺乏,抵抗力極度下降,產生敗血癥。
部分病人,發展為壞死性肝昏迷,治療無效死于尿毒癥,也可死于敗血癥。還有部分患者消化道黏膜完全剝脫,導致難以糾正的水電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極少數患者發生肝壞死性肝炎,最后死于肝昏迷。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致單純性壞死性肝炎,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嘔吐、發熱、黃疸及皮疹,嚴重者導致肝昏迷死亡。
——治療方法
立即停用一切精神藥物及禁用一切對肝有損害的藥物;全力保肝治療;適時使用激素治療;防治感染;積極治療并發癥;預防和治療肝昏迷等。
副作用最大的藥物五
5-羥色胺綜合征
5-羥色胺綜合征又稱血清素綜合征,是藥物或藥物之間相互作用導致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的細胞突觸間隙中 5-羥色胺(5-HT)遞質蓄積過多所引起的一組癥狀和體征。5-羥色胺綜合征的發病比較急,一般發生在開始應用5- HT能藥物或增加劑量后的6~8 h內[8]。
——臨床表現
精神狀態和行為改變,表現為輕躁狂、激越、意識混亂、定向力障礙等;運動系統功能改變,如肌陣攣、肌強直、震顫、反射亢進、踝陣攣、共濟失調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發熱、惡心、腹瀉、頭痛、顫抖、臉紅、出汗、心動過速、呼吸急促、血壓改變、瞳孔散大等[9]。
臨床上嚴重程度不同,癥狀表現不一。輕者僅表現有一過性的激越、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頭痛、心悸、胸悶、頭昏、失眠等。重者很象惡性綜合征。持續時間根據輕重程度不同,可從數小時到數天不等。
——治療方法
停用精神藥物;輸液利尿解毒;拮抗藥物的應用,如普奈洛爾,每日20〜60mg;注意對癥及并發癥的處理,給予補液、物理降溫、抗感染,防止吸入性肺炎等。
副作用最大的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