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疫苗打后的不良反應
水痘疫苗是經水痘病毒傳代毒株制備而成,是預防水痘感染的唯一手段,可是你知道水痘疫苗打后的不良反應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水痘疫苗打后的不良反應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水痘疫苗打后的不良反應
輕微
在臨床試驗期間11 000多名健康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接種時,水痘疫苗具有良好耐受性。非故意接種對水痘具免疫力的人未造成不良事件的增加。在對914名健康的易感兒童和青少年進行雙盲無效對照劑對照研究中(Kuter等,1991),接種部位疼痛和發紅是疫苗受接種者中比無效對照劑受接種者中顯著更經常發生的唯一不良事件(p<0.05)。在年齡為12個月至12歲兒童中,對約8900名健康兒童進行了無控制臨床試驗,他們接種了一次疫苗,然后連續監測42天,其中14.7%出現發燒(口腔溫度為39℃),通常與間發性疾病有關。共有19.3%的疫苗受接種者主訴注射部位的反應(如疼痛/潰瘍、腫脹、紅斑、皮疹瘙癢、血腫、硬結和強直)。3.4%在注射部位有輕度水痘樣皮疹,由中位數為2的損傷構成,并且在接種后5-26天出現高峰。在不到0.1%的兒童中出現接種后熱性癲癇發作;尚未能確定因果關系。
在年齡為3-13歲的人中,對接種一次疫苗的約1600名受接種者和接種兩次水痘疫苗的955名受接種者開展的無控制研究持續42天監測不良事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接種后,分別有10.2%和9.5%的受接種者出現發燒(如口腔溫度為37.7℃),通常與間發性疾病有關。在一次或兩次接種后,分別有24.4%和32.5%的受接種者主訴注射部位的反應(如疼痛、腫脹、紅斑、皮疹、瘙癢、血腫、發熱、硬結和麻痹)。分別有3%和1%的受接種者在注射部位出現水痘樣皮疹,由中位數為2的損傷構成,并且在接種后6-20天和0-6天達到高峰。一種由中位數為5的損傷構成的非局部性皮疹分別在5.5%和0.9%的受接種者中在7-21天和0-23天形成高峰(CDC,1996)。
關于可能不良事件的數據可從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獲得。在1995年3月至1998年7月期間,在美國總共分發970萬份水痘疫苗。在這一時期(CDC,1999),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收到6580份不良事件報告,其中4%為嚴重不良事件。約三分之二的報告涉及年齡在10歲以下的兒童。最經常報告的不良事件是皮疹(發生率為分發的10萬份疫苗37例)。聚合酶連鎖反應分析確認,在接種后兩周內出現的大多數皮疹事件是由野病毒引起。
嚴重
美國批準后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和疫苗生產廠家嚴重不良事件報告,不管因果關系如何,均包括腦炎、運動失調、多形紅斑、史蒂文斯-約翰遜綜合征、肺炎、血小板減少癥、癲癇發作、神經病和帶狀皰疹。關于已知基礎發病率數據的嚴重不良事件,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報告的發病率低于天然水痘發生后預期的發病率或社區中疾病的基礎發病率。但是,由于漏報和報告系統的未知敏感性,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的數據是局限的,使之難以將向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報告的接種后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天然疾病后并發癥引起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比較。然而,這些差別的量值使接種后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有可能顯著低于天然疾病后的發生率。在極少情況下,已確認水痘疫苗與嚴重不良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如一名免疫妥協兒童的肺炎或帶狀皰疹)。在某些情況下,水痘-帶狀皰疹野病毒或其它致病生物已經查明。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數據不足以確定因果關聯。在向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報告的14例死亡中,8例對死亡有其它明確的解釋,3例對死亡有其它可信的解釋,另3例的信息不足以確定因果關系。由天然水痘引起的一例死亡發生在一名年齡為9歲的兒童,在接種后20個月死于水痘-帶狀皰疹野病毒的并發癥。
水痘疫苗接種對象
建議無水痘史的成人和青少年應該接種,易感人群主要是12月齡-12周歲的健康兒童。
特殊人群應重點接種:
1、工作或者生活在高度可能傳播的環境中的人,如幼兒園教職工、小學教師、社會公共機構的支援、大學生和軍人等。
2、與發生嚴重疾病或者并發癥為危險者的密切接觸者,如衛生工作者、兒童白血病及其他免疫功能不全和接受類固醇類藥物治療的兒童和家屬等。
3、未妊娠的育齡婦女。
如易感者接觸受然后,應注射免疫球蛋白,接觸后3天用大劑量,可縮短病程,減輕臨床癥狀。
猜你喜歡:
水痘疫苗打后的不良反應





上一篇:腰腎膏的不良反應
下一篇:雙黃消炎片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