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最早出現的癥狀_心肌梗塞患者飲食原則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有什么癥狀?急性心肌梗塞,對于許多人來說還是一個比較不了解的病癥。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如果不迅速急救是非常可怕的。發生急性心肌梗塞要怎么急救?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急性心肌梗塞最早出現的癥狀,希望對你有用!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癥狀
(一)疼痛
為急性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癥狀。發作多無明顯誘因,且常發作于安靜時,疼痛部位在胸骨后方,呈壓榨樣疼痛,持續時間久,有長達數小時甚至數天,用硝酸甘油無效。病人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少數病人可無疼痛,起病即表現休克或急性肺水腫。有些病人疼痛部位在上腹部,且伴有惡心、嘔吐、易與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癥相混淆。多見于年老患者。部位病人疼痛可放射至下頜、咽部、頸項及背部上方。
(二)休克
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數小時至1周內發生。病人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皮膚濕冷,脈搏細弱,血壓下降《10.7Kpa(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壓降低而無其他表現者稱為低血壓狀態。休克發生的主要原因有:由于心肌遭受嚴重損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劇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劇烈胸痛引起神經反射性周圍血管擴張;此外,有因嘔吐、大汗、攝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
(三)心律失常
約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多見于起病1~2周內,而以24小時內為最多見,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現室性心動過速或心室顫動而猝死。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也不少見,室上性心律失常較少發生。前壁心肌梗塞易發生束支傳導阻滯,下壁心肌梗塞易發生房室傳導阻滯,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見于心房梗塞。
(四)心力衰竭
梗塞后心臟收縮力顯著減弱且不協調,故在起病最初幾天易發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煩躁、不能平臥等癥狀。嚴重者發生急性肺水腫,可有紫紺及咳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開始即可出現右心衰竭。
(五)全身癥狀
有發熱、心動過速、白細胞增高和紅細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組織壞死吸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后1~2天內出現,體溫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過39℃,持續約一周左右。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小常識
1.安靜:發病4小時內,發生心室顫動和猝死的危險性最大。應就地平臥,任何搬動都會增加心臟負擔,危及生命。
2.鎮痛:舌下含砂酸甘油片,或將亞硝酸異戊酯1支,用手巾擠研討會捂鼻吸入。有條件時,可用硫酸嗎啡2~5mg緩緩靜脈注射,每隔15分鐘重復1次,直到疼痛緩解;或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必要時在4小時后重復給藥。
3.吸氧:有條件時應立即吸氧。
4.復蘇:經上述急救見效不明顯時,應立即口對口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見第三章生命復蘇技術)。
5.求救:很快與醫院、急救站聯系,請醫生速來搶救或送醫院搶治。
心肌梗塞患者五大飲食原則
一、注意飲食,忌酒、咖啡,忌食瘦肉、精致調味品等。
避免刺激性飲食:酒、咖啡、可樂、香煙等對身體都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此類刺激性的物質,避免食用魚肝油及喝飲料:要注意避免食用魚肝油;不食瘦肉及調味品:豬、牛、羊肉和精致調味的食物、糖、白面粉等都不宜食用。
因為食用精制糖容易引起血糖出現各種變化,容易使體內所有的細胞產生有害的物質,引起不適的反應。體內的血糖忽高忽低,發生突然的變化,容易威脅到細胞內糖分的穩定。
二、補充必需脂肪酸:人體的健康需要一些脂肪酸,對人體來說是必需的。
心肌梗塞患者的飲食需要多補充,健康人也同樣應該多加注意,因為必需脂肪酸在體內無法自然合成,必須需通過食物的供應獲取。身體中三種必需的脂肪酸分別是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和花生四烯酸。
除此以外,我們還應該多食低溫壓縮的植物油,像橄欖油、花生油、亞麻仁油、黑醋粟油等,都包含不飽和脂肪酸,屬于一種多不飽和的脂肪。
三、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
尤其是發病初期,應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并避免過冷過熱的膳食。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增加半流食,并愛步增加熱能。允許進食適量的瘦肉、魚類、水果等。經常保持胃腸道通暢,以防大便時因過分用力加重病情。
四、注意鈉、鉀平衡,適當增加鎂的攝入,以防止或減輕并發癥。
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一般建議低鹽飲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鈉喪失過多,則不必過分限制鈉鹽。膳食中鈉、鉀、鎂的攝入,應據病情隨時調整。
五、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時,常有胃腸功能率亂,飲食更應注意。
發病開始的1-2天,僅給熱水果汁、米湯、蜂蜜水、藕粉等流質飲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若患者心功能好轉,疼痛減輕后,可逐漸增加一些瘦肉、蒸雞蛋白、稀米粥等飲食。隨著病情的恢復,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飲食治療,但飲食仍需柔軟,易于消化。
看過“急性心肌梗塞最早出現的癥狀”的人還看了:
急性心肌梗塞最早出現的癥狀_心肌梗塞患者飲食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