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檢查報告怎么看
CT檢查是現代比較先進的醫學掃描檢查的一種,主要是針對掃描人體大腦的情況。CT的檢查報告你是否會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CT檢查報告怎么看資料,供大家閱讀!
教你看懂CT檢查報告單
(1)胸部CT掃描未見明顯異常改變:一般認為是正常的結果。
(2)肺內陳舊性病變(陳舊性結核并鈣化):可以理解為檢查結果正常,因為陳舊的病變一般是治愈后的結果,尤其是已經發生鈣化,一般不會復發。
(3)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大泡:可以理解為有慢性或較穩定的病變,需要定期復查,并請內科醫師進行綜合判斷。
(4)慢性肺間質性病變、肺纖維化:可以理解為有慢性或較穩定的病變,需要定期復查,需要內科醫師對肺功能進行綜合評判,可以進一步檢查肺功能。
(5)胸腔積液,胸膜增厚:可以理解為有慢性或急性胸腔病變,一般多為結核性病變,需要請臨床醫師(呼吸科或胸科醫師)進行臨床綜合判斷,并做進一步檢查確診,及時治療。
(6)右(左)肺內占位性病變:需要進一步檢查,確定是否有癌癥可能,也可能是良性的占位病變,確診后及時治療,定期復查。
(7)肺內多發結節影,性質:有良性和惡性病變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及時治療,定期復查。
(8)右(左)肺術后改變:被檢查者做過肺部手術,往往需要定期復查隨訪,觀察術后病變的轉歸方向。
(9)肺內炎癥:如果是急性炎癥改變,肺炎的可能性大,進一步的臨床診斷和及時治療可以得到良好的結果。但有些炎癥改變也有惡性的可能,尤其是老年人,肺部反復不愈的慢性炎癥改變要密切注意,定期復查,及時確診,及時治療。
(10)肺結核:明確診斷的,可以得到及時早期治療。
中老年人每年的健康體檢非常重要,不要怕麻煩,不要認為沒有必要,只有這樣做:對疾病才能做到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保證生活質量。
CT檢查分類
CT診斷一般為平掃CT、增強CT和腦池造影CT。
平掃CT一般為橫斷面掃描,多以聽眥線為基線,依次向上或向下連續掃描。增強CT掃描常用的造影劑為60%泛影葡胺,每公斤體重1.5~2.0ml,凡有過敏史及心腎功能衰竭者禁用60%泛影葡胺。
腦池造影CT一般經腰穿或枕大池穿刺注入非離子型造影劑或氣體,使擬檢查的腦池充盈。作腹部CT檢查時,檢查前要禁食;口服稀釋的碘水劑襯托臟器的輪廓;檢查中患者需屏住呼吸后掃描。
中耳癌可表現為以中耳為中心的骨破壞,聽小骨完全消失,局部可見軟組織塊影。鼻竇炎CT表現為粘膜增厚,腔內密度增高,形成積液或積膿。肝癌在平掃時多數呈低密度區。肝硬化CT表現包括肝臟表面凹凸不平,各葉比例失調,肝實質密度不勻,脾腫大等。胰腺炎急性患者表現為胰腺彌慢性增大、變形和邊緣模糊,胰周脂肪層消失,以及腎筋膜增厚;慢性患者表現為胰腺增大或縮小、變形和鈣化,胰管擴大,腎筋膜增厚。支氣管擴張患者CT上支氣管可呈柱狀、囊狀或混合狀。CT顯示胸壁內面靠外靠后的有弧線形陰影,表示有胸腔積液存在。
CT檢查特點
1、密度分辨力高,可直接顯示X線檢查無法顯示的器官和病變。
2、檢查方便、迅速而安全,只需患者不動,即可順利完成檢查,易為患者接受,且隨診方便,尤其是對于急診病人能較快做出診斷,對爭取時間搶救病人起到重要作用。此外,CT還可以對急癥在短期內重復檢查,有利于觀察病變的演變。
3、克服了傳統X線平片影像重疊,相鄰器官組織密度差異不大而不能形成對比圖像,軟組織構成器官不能顯影或顯影不佳等缺點。和核素掃描及超聲圖像相比,CT圖像清晰,解剖關系明確,病變顯示好,因此,病變的檢查率和診斷準確率高。
4、可獲得各種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的X線吸收系數(或衰減系數),以行定量分析,即不僅顯示出不同密度的器官、組織或病變的影像,且直接得到各自對X線吸收多少的數值即吸收系數。
5、由于圖像是來自吸收系數的轉換,因此,可進行圖像處理,使圖像的密度或灰度調節到適合觀察某種組織或病變,而X線照片各部影像密度是不能調節的。
6、必要時還可以加做增強掃描,使圖像更為清晰,并對某些病變進行鑒別診斷,提高病變的診斷準確率及顯示率。目前我院使用的造影劑為非離子造影劑,安全性高。
CT檢查適應癥
1、神經系統病變:顱腦外傷、腦梗塞、腦腫瘤、炎癥、變性病、先天畸形等,為應用最早的人體系統,尤其是創傷性顱腦急癥診斷中屬于常規和首選檢查方法,可清楚顯示腦挫裂傷、急性腦內血腫、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腫、顱面骨骨折、顱內金屬異物等,而且比其它任何方法都要敏感。CT診斷急性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動脈瘤及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腦梗塞等有很高價值,急性出血可考慮作為首選檢查,急性腦梗塞特別是發病6小時內者,CT不如MRI敏感。
2、心血管系統:可用于心包腫瘤、心包積液等的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動脈瘤CT有肯定的診斷意義,特別是增強掃描具有特征性表現,并可做定性診斷。
3、胸部病變:對于顯示肺部病變有非常滿意的效果,對肺部創傷、感染性病變、腫瘤等均勻有很高的診斷價值。對于縱隔內的腫物、淋巴結以及胸膜病變等的顯示也令人滿意,可以顯示肺內團塊與縱隔關系等。
4、腹部器官:對于實質性器官肝臟、膽囊、脾臟、胰腺、腎臟、腎上腺等器官顯示清晰,對于腫瘤、感染及創傷能清晰的顯示解剖的準確部位病變程度,對病變分期等有較高價值,有助于臨床制定治療方案,尤其對于手術科室的手術定位有重要意義,對腹內腫塊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價值較大。
5、盆腔臟器;盆腔器官之間有豐富的脂肪間隔,能準確地顯示腫瘤對鄰近組織的侵犯,因此CT已成為卵巢、宮頸和子宮、膀胱、精囊、前列腺和直腸腫瘤的診斷,臨床分期和放射治療設計的重要手段。
6、骨與關節:(1)骨、肌肉內細小病變,X線平片常被骨皮質遮蓋不能顯示。(2)結構復雜的骨、關節,如脊椎、胸鎖關節等。(3)X線可疑病變,如關節面細小骨折、軟組織膿腫、髓內骨腫瘤造成的骨皮質破壞,觀察腫瘤向軟組織浸潤的情況等。(4)對骨破壞區內部及周圍結構的顯示:如破壞區內的死骨、鈣化、骨化以及破壞區周圍骨質增生、軟組織膿腫、腫物顯示明顯優于常規X線平片。(5)對于關節軟骨、韌帶、半月板、滑膜等則以行MRI檢查為宜。
7、肝臟病變:CT檢查對于肝內點位性病變、原發性肝癌或轉移性肝癌的形態、輪廓、壞死、出血及生長方式等都可以顯示,還可以了解膽、胰、腎等臟器的情況,所以慢性肝炎、肝硬化并存在可疑病變或肝癌的患者,則有做CT檢查的必要。
肝CT檢查對于早期肝硬化的診斷靈敏度較高,可以作為CHB患者的常規檢查項目,從而有助于早期肝硬化的診斷,并指導積極抗病毒治療。肝硬化時CT表現有:肝縮小,外形鈍圓;各肝葉大小比例失常,多見右葉縮小;肝實質常不均勻,重度者肝內布滿大小不一結節,可呈菠蘿樣;脾大;腹水;肝門增寬,膽囊移位,肝門及胃周圍靜脈曲張等。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CT檢查的特點”
CT檢查報告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