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性關節炎原因是什么_創傷性關節炎有哪些癥狀
創傷性關節炎是由于一些意外傷害不注意導致的,這個疾病是很頑固的,也是很折磨人的。你是否了解創傷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治療創傷性關節炎?今天學習啦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創傷性關節炎原因和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病原因
1.暴力外傷 如墜壓、撞擊等造成骨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等,使關節面不平整,從而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
2.承重失衡 如關節先天、后天畸形(如膝內、外翻,踝關節傾斜,腫瘤等)和骨干骨折成角畸形愈合,使關節負重力線不正,長期承壓處的關節面遭受過度磨損與破壞。
3.活動、負重過度 如某些職業要求肌體的某些關節活動頻繁或經常采取某種特定姿勢,或重度肥胖,或截肢后單側肢體承重等,均可造成積累性損傷,導致相應關節的關節面的過度磨損和破壞。
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
1.西醫發病機制 本病是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承重失衡,活動、負重過度等,使關節面不平整,從而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
本病屬骨關節疾病,可發生于多個關節,呈慢性病變過程。其病理主要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及其繼發的軟骨增生和骨化,引起關節間隙進行性變窄,關節邊緣有骨刺形成,軟骨下骨質可有囊性變。
2.中醫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多由腎氣不足、風寒濕邪侵入骨骼,或跌仆閃挫,傷損骨骼,以致氣血淤滯,運行失暢,久而形成骨痹。
(1)損骨血凝:由外傷或勞損導致筋骨損傷。骨節交會之處為關節,大筋聯絡關節,小筋附于骨外。所以跌打損傷,輕者傷筋,重者則傷筋損骨,血瘀腫脹,壅閉不通,故疼痛而發病。
(2)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充盈,則筋骨勁強,關節滑利,運動靈活。肝腎同源,肝陰和腎陰相互為用。因此,筋脈和同,骨髓堅固,骨正筋柔。若肝血腎精漸虧,氣血不足或患者傷及肝腎,致使筋骨失養而發病。
(3)外邪客犯:起居不慎,冒風受寒,坐臥冷濕之地,或涉風冒雨,或身勞汗出,衣著濕冷等皆可導致風寒濕客犯。風寒濕客犯經絡,經脈痹阻,氣血不通,筋骨失養而發病。誠如《濟生方》云:“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
創傷性關節炎的癥狀表現
1.癥狀
(1)早期臨床表現 受累關節疼痛和僵硬,開始活動時較明顯,活動后減輕,活動多時又加重,休息后癥狀緩解,疼痛與活動有明顯關系。
(2)晚期臨床表現 關節反復腫脹,疼痛持續并逐漸加重,可出現活動受限,關節積液、畸形和關節內游離體,關節活動時出現粗糙摩擦音。
2.體征
(1)步態 不同的病情可有其特殊的病理步態創傷性關節炎為抗痛性步態,即行走時,當患側足著地后,因負重疼痛而迅速更換健側足起步,以減少負重,故患肢邁步小,健肢邁步大
(2)畸形 因負重力的改變可出現下肢畸形,如膝關節內、外翻。正常膝關節有一定的內翻和外翻范圍,生理外翻角度,正常男性約10°,女性10°~15°標準站立位兩膝相靠,兩膝間距不大于5cm。若膝外翻角大于15°內翻兩膝間距大于5cm稱為膝內、外翻畸形本病臨床以內翻畸形多見。
3.檢查
1.有慢性積累性關節損傷史或有明顯的外傷史,發病過程緩慢。
2.早期受累關節酸痛,運動僵硬感,活動后好轉,但過勞后癥狀又加重。
3.后期關節疼痛與活動有關,活動時可出現粗糙摩擦感,可出現關節交鎖或關節內游離體,關節變形。
4.X射線檢查,可見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關節面硬化關節邊緣有程度不等骨刺形成。晚期可出現關節面不整,骨端變形,關節內有游離體。
創傷性關節炎治療方法
①損骨血凝型:
主癥:骨骱疼痛,痛勢劇烈,似同針刺,固定不移,動則加劇,功能受限,少氣自汗,舌質暗或有瘀斑,脈弦緊。
主癥分析《雜病源流犀燭》曰:“忽然閃挫,必氣為之震,因所壅而凝一處,氣運乎血,血本隨氣以周流,氣凝則血亦凝矣,夫至氣滯血瘀,則作腫作痛,諸變百出”。由暴力或扭捩、閃控,或慢性勞損過度,致筋損骨傷,血瘀氣滯,不通則痛,故骨骱疼痛,痛勢劇烈,刺痛有定處;損傷后傷血耗氣,故少氣、自汗,血瘀停滯,則舌有瘀斑,脈弦緊。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方藥:身痛逐瘀湯加減。
秦艽3g,川弓6g,桃仁9g,紅花6g,甘草6g,羌活3g,沒藥6g,當歸9g,五靈脂6g,香附6g,牛膝9g,地龍6g。
加減:若久痛不愈而下肢麻木者,可加地鱉蟲、烏梢蛇、蜈蚣等以搜風通絡;若筋脈拘急,僵硬不適,可加五加皮、伸筋草;若肢體沉重加蒼術、薏苡仁、防己以祛除濕邪。
?、诟文I虧虛型:
主癥:關節酸痛,活動受限。綿綿不休,夜重晝輕,面色無華。偏于陰虛者,常伴心煩失眠,口燥咽干,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弦細。偏于陽虛者,伴精神委靡,神疲氣短,手足不溫,小便清利,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主癥分析: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充盈,則筋骨勁強,關節滑利,運動靈活。腎虛則精少髓空,脈絡失和,骨失榮養,致關節疼痛、僵硬。由于陽氣不足,不能溫煦,則手足不溫,面色蒼白;陽氣虛弱,陰寒內盛,故小便清利;其舌質淡,脈沉細無力,屬于陽虛的外候。陰虛生內熱,故現咽干煩熱之證。
治法:補腎壯骨,益氣活血。
方藥:固腎健步湯。
熟地30g,狗脊20g,川牛膝20g,木瓜18g,制馬錢子2g,當歸30g,白芍30g,醋延胡索15g,甘草9g。
加減:寒勝痛劇加制川烏、制草烏各9g;濕勝重著去熟地,加白術、薏苡仁;風勝明顯加青風藤、獨活;有熱加白花蛇舌草、敗醬草;病久者加蜈蚣、全蟲;氣虛加黃芪;腎陽虛者加淫羊藿、杜仲。
?、弁庑翱头感停?/p>
主癥:多有受寒濕病史,腰膝冷痛,局部沉重,自覺發涼,得溫則減,遇陰雨加劇,關節活動受限,舌淡紅、苔白滑,脈沉緩。
主癥分析:多冒雨涉水,或久居潮濕之地,致寒濕停留,經脈痹阻,氣血運行失暢而成本病。如寒邪甚于濕邪,則腰膝冷痛明顯;濕邪甚于寒邪,則重著明顯;天氣陰雨時寒濕更盛,因而痛勢增劇;寒濕內阻,邪淫肌肉筋脈,則身重困倦;寒濕內停,陽氣被遏,則舌苔白滑,其脈沉為寒邪內盛之征,脈濡緩為濕邪內盛之象。
治法:散寒祛濕,溫經活絡。
看了“創傷性關節炎原因是什么”的人還看過:
1.關節炎是什么原因
2.得了關節炎怎么辦
4.類風濕形成的原因
創傷性關節炎原因是什么_創傷性關節炎有哪些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