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濕熱的艾灸穴位和注意事項
艾灸是我國很受歡迎的一種中醫養生方式,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對肝膽濕熱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那么很多人就會問了艾灸肝膽濕熱體質的人要灸哪些穴位呢?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肝膽濕熱的艾灸穴位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肝膽濕熱的艾灸穴位
豐隆
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位于小腿前外側,與小腿的外側膝眼和外踝兩點連線的中點相水平,距小腿前面的骨緣外側1.5寸,即約兩指寬處。豐隆穴有很好的去濕效果。
解溪
解溪穴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位于足背踝關節橫紋中央凹陷處,系鞋帶的地方,又稱鞋帶穴。解溪穴可以去濕。
太沖
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太沖穴可以去濕清熱。
曲泉
曲泉穴是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位于膝內側部,屈膝內側橫紋端,當股骨內上踝后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緣凹陷處。曲泉穴可以清利濕熱。
肝腧穴
肝腧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肝腧穴能保肝護肝。
肝膽濕熱艾灸注意事項
1.肝膽濕熱患者選擇艾灸前最好先征詢醫生意見,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且艾灸只是輔助療法,治療肝膽濕熱還需配合醫生進行正規治療。
2.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可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后再逐漸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3.注意施灸溫度,對于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操作者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肝膽濕熱的調理方法
1、起居調理
濕熱體質以濕熱內蘊為主特征,平常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長期熬夜,或者過度疲勞。要保持二便通暢,防止濕熱郁聚。注意個人衛生,預防皮膚病變。居室環境宜通風情節,清爽舒服。改正不良嗜好,如戒煙限制酒。
2、飲食調養
應多食用具有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薏苡仁、蓮子、茯苓、紫菜、紅小豆、綠豆、扁豆、鴨肉、鯽魚、冬瓜、葫蘆、苦瓜、黃瓜、系掛、芹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蓮藕等。禁忌辛辣燥烈,大熱大補的食物和飲品。
3、運動鍛煉
濕熱體質是以清濁內蘊、陽氣偏盛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適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如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梢韵捏w內多余的熱量,排泄多余的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的目的。
4、藥物保健
濕熱體質從臨床辨證分型來看,又可分為濕重于熱,熱重于濕和濕熱并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常用藥如滑石、生甘草、杏仁、薏苡仁、白寇仁、茅根等。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紫地丁、黃岑、黃連、葛根等。
5、經絡治療
改善濕熱體質的最好方法就是刮痧和拔罐,刮完痧再拔罐,渾身舒服的不得了。像去掉一個大包袱一樣,很舒服。
6、精神調養
濕熱體質的人情緒長于陰虛者相近。性情較急躁,外向好動活潑,常心煩易怒。截至七情過極,舒緩情志,心態穩定。
猜你感興趣:
1.艾灸十大養生部位
6.艾灸穴位順口溜
肝膽濕熱的艾灸穴位和注意事項





上一篇:秋季腹瀉的艾灸方法與預防方法
下一篇:艾灸肚臍眼的方法與功效作用